第九章第3 5節
3、旅遊
學校是很少組織學生旅遊的,想來既有安全上的考慮,也有時間上的謹慎。隻有春秋兩季,班級裏會組織學生進行短距離、短時間的春遊或秋遊,在春暖花開或者天高氣爽的日子裏,遠離書本,走進田野,走進大自然,呼吸著靈動濃鬱的氧離子,身心都會無比地放鬆。他們經常帶上米麵、蔬菜、水果和肉食,背上兩口小鐵鍋,就興衝衝地出發,自己燒水,自己做飯,自己炒菜,在分工協作間,在親力親為中,在師生暢快的歡笑聲中度過一天或半天,留下一個個美麗難忘的瞬間。大家也喜歡冬天下雪的日子,可以去河灘邊上堆雪人、打雪仗,哪怕雙手凍得通紅,小鼻子清水泛出,照樣忘記歸路,玩得忘乎所以。有些遺憾的是,這裏是江南,在全球變暖的今天,下雪也日漸珍貴起來,即使下了,也隻是薄薄的一層,小半天就融化得蹤影全無,很少見到大家期盼的大雪。
隻有在學校領導遇到十分高興的事,而且得到家長委員會大力支持的時候,才會組織師生去旅遊。學生不是全部,隻有表現不錯的人才有機會,出發的時候仍然需要兩三輛大巴才裝得下,而且次次都坐得滿滿的。畢竟表彰先進與鼓勵後進是需要結合的,教育促進才是活動的根本目的。同行的有老師,也有部分學生的家長,他們擔負著管理責任。
學校組織的師生旅遊,時間上是有限製的,通常不超過兩天,所以也隻能進行中程旅遊。基本上是在省內進行,像九江的鄱陽湖、龍宮洞,南昌的滕王閣、青山湖、博物館,鷹潭的龍虎山、仙水岩、上清國家森林公園等,都是在選擇範圍之內。省外的則隻有皖南距離近一些,可以考慮。如果是在景德鎮市參觀古民宅、古瓷街、博物館,或者去紅岩洞、諸仙洞什麽的,當天都可以來回,自然也是去得最多的。因為那麽多人的住宿費用還是不少的,雖然家長也支持,學生的費用基本上是自主的,但老師的費用還是學校出的,加上吃飯與交通、門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學校畢竟是靠上級撥款的單位,經濟上並不是很寬裕。也正因為如此,學校組織旅遊的時候並不多,而且都有一定的用意,希望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事實證明,有行程的旅遊是有意義的。學生們親自感受到與周邊不一樣的世界,感觸也頗為不同,連眼光也似乎高了一些,這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益的。有時候,沒有列入範圍的學生也會由家長帶領著跟隨活動。見識到了好處的家長,在自己清閑的時候,甚至全家出動,到外麵走一走,看一看。時間一長,人的精氣神就不一樣了,似乎得到了蛻變一般。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確實是很有道理的,讀書與旅遊都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才幹。讀書太過,精神容易死板;旅遊太過,肉體容易疲倦。兩者結合,效果卻異乎神跡。似乎靈與肉的結合,冰與火的交融,正負電離子的碰撞,生命因此綻放出不一樣的五色神光,耀人雙目。
4、參觀工廠
現在的中國教育,非常在意學以致用。大學提倡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小學雖然有難度,但見識一下生產場麵,試圖勾起生產與知識之間有密切聯係的意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是以前,想找個地方讓小學生參觀,連門也別想進——怕你影響了人家正常工作。現在卻有所好轉,有些比較開明的老板也同意讓學生們去見識見識——裏麵說不定就有未來的職工,先搞點感情投資也不錯,反正也耽誤不了多大的事兒,無非是麻煩一點。
聯係工作,有些是學校與工廠直接進行的,更多的卻是依靠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又依靠眾多的家長,人多力量大嘛。所以,學生倒是可以經常去工廠參觀。
村裏也有兩個小工廠,一個是製作包裝紙箱的,一個是木材加工的,都比較原始。除了幾台簡單的機器,其餘的都是靠手工。紙箱廠做的是來料加工,折疊後,塗點膠水,訂幾枚釘子,就OK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工人比的是速度,手上速度越快,掙的就越多。木材廠也隻是進行粗加工,把一根根粗大的圓木搬上機器,在機器的轟鳴裏,在刨花飛濺中,按要求製作成不同的半成品,然後裝車運走。因為路近,倒是去過好幾次,有幸運的甚至可以親手操作一會兒,提前過一把二十一世紀工人的癮。尤其是紙箱廠,大家蜂擁而上,免費糊了一大堆的紙箱子。可惜技術含量太低,看過幾次後就實在沒什麽可看的了,老師也認為大家以後從事這等原始行業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也就不那麽熱心了。
要去更好的地方,就必須坐車了,因為路途不近。大家還是選擇相對近一些的地方,因為通常隻能花費半天的時間。
在家長們的聯係下,倒是去過不少地方。有磚廠,親眼目睹了磚廠工人把和泥池裏的泥團運到壓磚機裏,出來的就是一塊塊的磚坯,然後又運到晾曬場碼齊,幹透後再裝進窯洞裏鍛燒,最後才是成品磚。磚有紅色的,也有紫紅的,據說粉紅的最次,紫紅的則是上品。有人當場做了試驗,粉紅的碎得很輕鬆,磚碎後有許多粉末;紫紅的則堅硬得多,即使斷了,也是成塊狀,不會變成粉末。也去過工業園區的陶瓷廠。製作陶瓷大致是三大步驟:一是製坯,先是把陶土粉和成泥,泥土經過反複揉搓摔打後搬上轉台製作成型,也有用模具或機器壓製成型的。據說,純手工的,大多是由師傅製成藝術品,成品速度很慢;用模具或機器壓製的速度則快多了,價錢卻要低許多。一是製釉。把各種原料按一定比例摻在一起,調製成釉。就可以給晾幹的器坯上釉了,可以浸,可以澆,可以刷,也可以噴。上好釉後就可以燒製了。有些器坯在上釉前還進行雕刻或者彩繪,彩繪有手繪的,也有貼花的。最後就是裝窯和燒製了。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製器的過程,看著一團泥在師傅的手下變成精美的器型,大家便躍躍欲試。可同樣的泥土、同樣的轉台,自己製作的過程便顯得驚險萬分,器坯也如同小腦受創的病人走路,身子不受控製地彎曲著、彎曲著,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歪倒下去,圍觀的人便轟然大笑起來,自己也忍不住笑。
大家也同樣去過服裝廠、電子廠、彩印廠……一趟趟走下來,大家也頗有收獲,就連平日裏學習不怎麽主動的人,也似乎更加喜歡學習了。
5、參觀蔬菜大棚
學校附近村民幾乎都種地,家家都有一片或大或小的菜園。有的人勤快,地裏四季瓜果不斷,即使是青黃不接的三四月,蔬菜也能自給自足。平時更是多得吃不完,就將一部分醃了鹹菜解。有時賣一部分補貼家用,有時也送人。有的人懶,地裏品種有限,而且專撿好養活的種,比如白菜蘿卜、生薑大蒜、冬瓜南瓜等等,不用牽藤蔓,也不容易生蟲,即使不打理施肥,自己也能活,最多隻是營養不良,個頭小一點而已,反正大部分還是靠買的,能貼補一點就一點,主要是讓地裏不荒,防人口舌。
但要說蔬菜大棚,那肯定是沒有的。最多就是春天育菜苗的時候有點類似大棚的東西,卻是縮微版的,幾根細長竹,一塊塑料薄膜就搞定。那當然算不上大棚,正如侏儒有與姚明相似的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張嘴,身形也差不了多少,卻絕對與巨人無關一樣。
想去參觀大棚,就必須去市郊或者離市區遠一些卻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才行。這樣的地方倒不難找,路也不算太遠,像舊城或者三龍鎮,都有不少。
菜農喜歡學生天不亮就去參觀,這樣不耽誤事兒。他可以一邊介紹大棚的建設、種植品種、注意事項及大棚原理等等的同時進行采摘,學生也可以一邊聽一邊幫助采摘,就不會耽誤蔬菜的按時上市。因為采摘下來的蔬菜進行簡單處理後,就會馬上發送到周邊的城市,進入超市或者農貿市場,以保證蔬菜的新鮮度。如果是平時地話,他們還會更早一些,爭取早一點進入批發市場,天不亮就可以賣得幹幹淨淨,尤其是送貨量比較大的時候。
大棚其實就是個暖棚,棚內的溫度比外麵的要高一些。據此改變蔬菜的集中上市時間,而且可以使蔬菜免受霜凍之害。大家應該知道,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任何蔬菜,無論它有多好,大量湧入市場地話,價格是高不起來的。而有了大棚就可以做到春提前、秋延後,以及越冬栽培,以達到避免凍害,促進生長,提高產量和延長供應時間以及反季節上市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經濟收益。
茄瓜類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應用最普遍的項目。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5月上旬至7月收獲。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3月下旬至7月收獲。上市早、產量更高,開花結果期延長,經濟效益明顯。另外還可根據市場需要,提早播種莧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溫綠葉蔬菜,提早上市。
夏菜秋冬延後栽培一般采收期在10─12月,如果通過貯藏保鮮,可延長到春節,經濟效益高。還可栽培經濟價值較高的葉菜類,如木耳菜、空心菜、西芹、生菜等。
大棚在改變室內溫度的同時,也因其封閉性而改變了裏麵的小環境,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和生物鏈都與露地栽培的菜地不一樣,尤其是容易受到有害氣體的影響,對蔬菜生長不利,嚴重時甚至會枯萎死亡。所以種植大棚蔬菜需要更多更專業的農業知識,否則不僅無法受益,反而會血本無歸。
學生雖然是農村人,對於農耕並不陌生,自己在學校裏也有專門的菜地,但與種植大棚的菜農比起來,真是太小兒科了。同學中專業如程農他們,也不得不感慨:科學種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