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常發生這樣的事,我們也常在一些影視報刊中看到這樣的事:有的人正在幹著很輝煌的事業,仿佛一切順風順水,如日中天,不料卻一場變故突如其來,事業之舟頃刻轟然坍塌,一切化為烏有。個人也從萬眾矚目淪為不名一文,甚至成為乞丐或階下囚。這在我們的社會中幾乎是司空見慣。
葉落知秋,一切事情的或好或壞的結果,都有其預兆,隻不過被大家忽略了。比如說地震,我們知道在它發生前就會出現地光、地聲等,一些動物也會表現異常,如雞在半夜時分突然鳴叫,狗無緣由地突然狂吠不止……雖說人生無常,但許多的結局,我們還是可以從平日的所作所為,或其所交往的人員,或所處的環境中,看出一些蛛絲馬跡,解讀出能預示吉凶禍福的一些密碼來。
李琰,唐肅宗的兒子,被封為建寧王。
李琰不但生性聰慧、英明果斷,且武功超群,有萬夫不擋之勇。文韜武略兼備的他深得軍中將士的愛戴,大家經常在一起談論他的才能和武功,說者津津樂道,聽者如醉如癡。於是,肅宗皇帝想任命李琰為兵馬大元帥,統領大軍去東征。
丞相李泌知道後,對肅宗說:“建寧王確實很有才能,從文從武上說,這次東征的元帥當非他莫屬,但是有件事您不要忘了,他還有一個哥哥廣平王在呢。您把全國的主要兵力都由建寧王帶走,他又有很高的名望,那廣平王會很不舒服的。如果此次東征失利,那也罷了,如果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建寧王和廣平王誰輕誰重,天下人都會了然於胸了。”
肅宗擺手道,“先生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廣平王乃是我的第一皇子,將來是要繼承帝位的,他不該將一個元帥的位置看得太重的。”
李泌回答:“皇上所言極是,可目前廣平王尚未被立為儲君,外人也都不知道您的想法。再說,難道隻有長子才能立為太子嗎?在太子未立之時,元帥之位就為萬人所矚目。在世人眼中,也就是誰當了元帥,誰就最有可能成為太子。假如建寧王當了元帥並在東征中立大功,到了那時,陛下您即使不想讓他當太子,建寧王自己也不想當太子,可是,那些建功立業的將士們又豈肯甘休呢?如果封賞稍有差池,他們便會借機實行兵變,擁立建寧王為太子,到時形勢所逼,建寧王怎能推卻?我朝初年的太宗皇帝和太上皇帝玄宗的例子,不就是前車之鑒嗎?”
李泌的一席話,使肅宗恍然大悟,於是下令任廣平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掛印東征。
身為丞相的李泌,通過唐初的玄武門事件,很快洞悉到如果任命建寧王為兵馬大元帥,會為將來引來宮廷政變。他超強的洞察力使得一場紛爭消弭於無形。
洞察力作為智慧的慧眼,是我們的人生免遭滅頂之災的探測器,能為我們前進的道路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