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流入美國鐵路公司

美國鐵路建設的資金,是由以英國為首的歐洲諸國提供的。

美國的鐵路絕不是英國鐵路的仿製品。美國開發出了可移動式台車,這使車輛的大型化成為可能,美國鐵路中出現了可以長途旅行的、舒適的大空間車廂。

另外,為了服務長時間乘坐鐵路旅行的乘客,在經停車站還出現了提供飲食的餐館。

許多鐵路餐館偷工減料,僅做一次生意,弗雷德·哈維反其道而行之,開了一家在車站提供高級餐食的餐館。這家餐館網羅了端莊美麗的年輕女孩做店員,他的餐館哈維之家人氣非常之高。

哈維之家的女服務員“哈維女孩兒”受到了全美的關注,東海岸的有錢人紛紛乘坐鐵路到中西部旅遊。另外,哈維還開始在鐵路的列車內提供餐食,是在交通工具中提供餐飲服務的開創者,哈維大叔才是餐飲連鎖店之父。

四通八達的物流業、遠距離銷售、車站旁的餐館……隨著鐵路網在廣袤的美國擴散開來,這些新興商業逐漸誕生了。

19世紀的美國,鐵路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時髦產業,它不隻是一種交通工具,還牽引著各式各樣新型商業。

實際上,可以說是多虧了鐵路公司,證券交易所才得以發展。19世紀後半葉,公開的股票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鐵路股票,證券交易所仿佛是為鐵路公司而開。

如果您讀到這裏,我想您就可以理解“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投資貨幣流入美國,在美國引發了鐵路建設熱潮”這件事了。

如果將這一過程映入腦海中,立馬就能夠讀取一張資產負債表,因為“鐵路貨幣的資金流向”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金流向”非常相似。

在鐵路行業中,投資從英國等地流向了美國。美國於資產負債表的右側進行資金籌措。接下來,美國將資金投資到鐵路業務中,鐵路的建設由東部向西部推進。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就是將右側(東部)籌措來的資金運用到了左側(西部)。

這一經營的投資和回收如果順利產生贏利,就能向右側的出資者支付利息分紅。

閱讀資產負債表的時候,若將“英國的資金向美國的鐵路流動”和“右側的籌措向左側的運用”重合起來,就會非常清晰。

19世紀末,大西洋的經營分析熱潮

比起通過股票籌集資金(E),美國鐵路公司的經營者更喜歡通過公司債務和借款來籌措(L)。因此,鐵路公司的自有資本比率非常低,常常伴有破產的危險。

英國的資金提供者最害怕投資的公司無法賺錢,或者破產。他們為了不遭遇這些情況,開始學習看財務報表。

在19世紀後半葉,興起了一股經營分析熱潮。

特別是在評測公司安全性的“安全性分析(流動性分析)”,聚集了許多關注。人們以資產負債表為根本,計算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進入20世紀後,財務報表的比率分析越來越流行,逐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財務比率。這就是經營分析的誕生。

隻是,想通過一係列比率分析來完全看清經營狀態是非常難的。因為財務報表本身就漏洞百出。對其分析無論多細致,謊言百出的財務報表,都是無法引導出一個正確結論的。

流動比率中常常提到的“希望能超過200%”。“哪怕是假數據,隻要達到200%的話就沒問題了”,這些過高的數字都是因為無法相信別人留下的結果。

從英國進軍美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積極推動了經營分析熱潮。他們所寫的與經營分析相關的書被英國和美國的投資家、產業家、有錢人傳閱。在書的最後,或許會出現事務所的廣告,比如寫著“如果想要準確的結算與監察,請來找我們”。

在人人都想要學習經營分析的背景下,鐵路公司的經營破綻逐漸變多。

一鼓作氣開拓了線路的美國鐵路公司,急於求成,釀成了不良影響。鐵路公司胡亂設立,展開價格競爭,最後財務體係急劇惡化,缺德經營者的不正當管理更是肆意橫行。

想想看,在當時,向鐵路公司進行投資,如果一發即中能大賺一筆,但如果倒閉就分文無收。這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行為。

因此,紐約證券交易所要求鐵路公司製作準確的財務報表並公開,但鐵路公司無視這一要求。最終,僅在19世紀末,數百家鐵路公司破產,給股東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資產負債表與流動比率

能夠讀懂資產負債表的魯莽漢

1888年,許多鐵路公司逐漸消失時,約瑟夫·帕特裏克·肯尼迪(喬)愛爾蘭移民的第三代出生了。

父母期待兒子成為美國人,而不是愛爾蘭人,希望他能夠有所建樹,沒讓他上天主教的高級學校,而是讓他去了波士頓的拉丁學校。成績雖然不太好,但因為父親在背後撐腰,他最終考入了哈佛大學。

哈佛畢業以後,通過父親的支持,他就任了州立銀行監察官一職。這時,由於監察銀行工作需要,他學習了資產負債表的解讀方法、經營分析和信用評價。

掌握資產負債表,對他來說成了一件強大的武器。因為在這個時代,學會了財務報表解讀方法的人,恐怕也就是認真的投資家和專家。在競爭激烈的商業最前線,很少有人掌握這種本領。

喬不僅學習了資產負債表的解讀方法,還通過銀行監察官的工作,得到了各種公司的內幕信息。

報表技能,加上暗地裏的秘密信息——有了這兩樣,喬不斷獲取瀕危企業的信息,操控信息使股價浮動,靠內幕交易大賺了一筆。

這樣一來就無法收手了。喬銀行監察官的工作隻幹了一年就辭職了,接著就職於證券公司的股票交易部門。在這裏,他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內幕交易。

順帶一提,在那段時間,沒有法律禁止內幕交易,能夠阻止這一切的隻有本人的良心。因此,證券市場中曾充斥著花招、欺騙等有內幕的不正當交易。這一時期,美國的富人中,一定有相當數量的人是靠內幕交易而有所積蓄的。

喬將“聯營”(共同購入)視為他的拿手絕活兒。它是一種通過創建辛迪加(企業聯合組織)讓會員購入股份來操控股價的手段。通過夥伴之間的購入來哄抬股價,在**普通購入者加入時以高價出售股票。他還被公司委托操控過股價,簡直是為所欲為。

對喬來說,1919年實施的禁酒令,也是一次贏利多到快要讓人流出口水的機會。原本他父親就經營酒館,因為這一關係,喬在愛爾蘭有著強大的販酒渠道,一頭紮進了私賣酒品的勾當。在禁酒令之下,他從海外的蒸餾所一個勁地買酒,使其流入私販渠道。

20世紀20年代,狂熱的紐約

抓住暗地裏的內部交易信息,通過虛假信息擾亂市場,以秘密造酒贏利……襯得阿爾·卡彭都相形見絀的野心家喬,吐露了這樣的名言:“賺錢很簡單,在約束的法律製定出來前,去做就行了。”

喬·肯尼迪的人生中常常伴隨著愛爾蘭移民的影子。

波士頓有許多愛爾蘭移民,這是一個對他們有巨大差別待遇的地區。由於馬鈴薯饑荒而消瘦的移民,僅僅帶著幾天生活費就來到了這裏,隻能依靠同伴之間互相幫助。愛爾蘭人一起在不幹淨又狹窄的居所中生活,他們解悶兒的地方主要就是酒館。

他們夜夜聚集在酒館喧囂,有時聊聊嚴肅話題。從這些人中,一位領袖脫穎而出。這位領袖代表愛爾蘭人發表自己的意見,人們將其視為政治家,將選票托付給了這位領袖。喬的父親P. J. 是個“賣酒的政治家”。兒子喬也繼承了這一點,在“商人政治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要擁有力量,隻有手握金錢和權力——喬之所以擁有對金錢貪得無厭的執念與往上爬的誌向,也許是因為愛爾蘭移民曾遭受歧視,過著貧困的生活。

1926年,羽翼頗豐的喬從波士頓搬到了紐約居住。

那段時期,紐約的股市被狂熱所包圍。當時的市場不僅是鐵路公司,製造業公司、廣播公司和通信公司等新興產業公司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也有關係,喬搬到紐約時的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形勢大好。人們沉浸在熠熠生輝的時代中,股價不斷上漲。也有一些擔憂股價是否漲得過高的聲音,但是都淹沒在了“還能繼續”的聲音中。

股市可以聽到強烈的聲音,但是誰都無法回頭了。

這一時期,積累了一定財富的喬,以更進一步的贏利為目標,將目光投向了電影行業。喬在電影界創建人脈,與美麗的女演員關係逐漸深厚。電影界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愜意的地方。

好萊塢一個能理解資產負債表的家夥都沒有,所以他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