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1章 他人論道我問情

這個世界沒有老子,也沒有道德經,但是有道這個稱呼,其意思與老子之道有些相近,但是沒有統一的說法,沒有經典,沒有標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

“道,是個人的行為準則,是行事原則,是一個人的選擇的標準,是個人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

最先開口的是鄒長老,一個幹枯的快要入土的老頭,沒有譚飛想象中的口若懸河,舌綻蓮花;也沒有三天三夜,餘音繞梁,鄒長老惜字如金,說完這麽一句之後,便閉口不言,眾人等了一會,確實沒有下文了。

其他長老也沒有著急開口,等著大家品味這句話的意思,譚飛有些愕然,這個道有些太簡單了,自己懂,不過其他弟子都是一副沉思的模樣,連金丹長老也都像模像樣的細細品味,這也太能裝了。

“宇宙萬物,無論日出月落,風起雲湧,花開葉落,鳥語蟲鳴,都有玄妙的道。五行相生相克,陰陽相輔相成,時光一去不返,空間廣袤無邊,風雷雨電,日月星辰,各有各的規則,這規則,就是道”

阮長老打破了沉靜,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看法已經與譚飛的認知有些相像了,但是這麽籠統的說法並不見得比鄒長老高明多少,與修仙者所說的道,還相距甚遠,甚至不如譚飛出去遊曆遇到的青雲子、真明子他們說的更真切具體。

不過這種包羅萬象的說法,顯然更加大氣,還是會給人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看著眾人再次陷入沉思,譚飛覺得,自己提議的這次講道大會,似乎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道,是一個人做事的理由。是一種因果,是一個人說服自己的借口,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合理解釋,是對自己過往做法的借口,是支持自己做下去的信念。”

謝長老終於說出了一些聽上去不一樣的東西,不過仔細一琢磨,跟鄒長老的闡述也沒太大區別,隻是更直接,更單純,同樣是惜字如金。這些老家夥是不是閉關時間久了,都不願意開口了,譚飛覺得很不過癮。

“道有外在之道,有內心之道。外在之道是大道、天道;內心之道是理道、人道;內心之道與外在之道相通相融,方可與天爭壽,與地爭力。”

宮本陽算是把三個人的觀點整合了一下,有些無恥,不過點到了境界提升的道理,這讓譚飛有點感悟。

“修道之目的,對修道之人來說,乃是為了突破自身桎梏,挑戰天威,飛升天界。”

“飛升天界之時,將會麵臨天劫,天劫分身劫和道劫。身劫為肉身之劫,肉身接受天地之威,或雷電、或風火;道劫為元神之劫,元神接受幻境考驗,或殺戮,或情欲。修道主修元神,堅定心念,堅守原則,堅持自我,莫大決心,超脫牽掛,擺脫因果,飛離神州,直達天界。”

“修道可堅定意誌,斬斷羈絆,強大元神,可保元神不滅,飛升天界,重塑肉身。”

三個人開始講為何修道,這個更好理解,不過顯然比前麵的內容更加吸引人。世人多關心怎麽樣,而不在意是什麽,修道有好處,管他是什麽,修就是了。頂多再關心一下如何做而已,譚飛也不例外,不過他想的更多一些,有些問題,就想弄明白本質。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隻有明白了本質,才能變通。

“修道之法在於認準方向,然後堅持,麵對選擇時不猶豫,堅守信念。”

譚飛初聽這句話覺得完全是狗屁,如何判斷認準的方向是對是錯?對錯的標準在不同情況不同立場下是一樣的嗎?信念是一成不變的嗎?會不會成了鑽牛角尖?譚飛很想起來駁斥幾句,轉眼一想,卻又覺得有些道理,既然沒有對錯之分,隻要堅守本心就是了,反正一切是為了強大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事情的真相。

“選擇自己的道,需要對各種道進行篩選,認知並認可其中的一部分,然後做到行為與選擇方向相符,不受外人幹擾,不受外界困惑。”

這句話簡直就是對前世那句名言的解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看來還真是大道相通啊,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能有相同的見解,這但丁也是修道之人?或者說修道就是學習哲學?譚飛有些後悔沒有多看幾本哲學書籍。

“道的選擇,在於經曆。曆事而知道,親為而明道。”這是實踐出真知。

譚飛已經不關注是誰在講了,每一句話說出來,他總能從前世的俗語或古語中對上相應的內容,不過相對來說,這種對道的理解,體係化更強,目的性更強,接受度更高。台下的聽眾已經從默默沉思變成竊竊私語,這種通俗化的表達,讓所有人都能領悟一些東西,雖然譚飛也不希望晦澀難懂的東西,不過太直白了,也會覺得不夠深沉和玄奧。

幾個元嬰長老各講各的,沒有爭辯,沒有探討,不到兩個時辰就結束了講道,這中間還包含了差不多一半時間的沉默。

閉關都成傻子了,這是譚飛的觀點。到了眾人提問的時候,想象中眾人踴躍發問的情況也沒有出現,修為境界和身份地位的差距讓在場的弟子不敢輕易開口,道本來就是相對比較難理解的東西,絕大部分人想提問也不知道如何開口,又怕被人笑話,就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冷場局麵。

譚飛不管這麽多,他心中的疑惑沒人解,這時候正好拿出來問一下。“幾位大長老,請問情是不是道?情與道的關係如何處理?”

問題一拋出,眾弟子都伸長了耳朵,顯然這也是大家關心的話題。這下子輪到幾位元嬰長老陷入沉思中。

一直以來,譚飛的修行之路算是相當順利,如此艱難無比的道路被他走的有聲有色,反而是情的問題讓他苦不堪言,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麵追求修仙是自己最大的目標,另一方麵追求真愛也是自己覺得最開心幸福的事情,可是剛才幾位長老的一番論述,很明顯都把情欲刻意摘除開來,仿佛要修道就不能有情一樣。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若是無情,修道又有何用?最終還是避不過這個根本的問題,自己的師父曾經問過,雪兒也曾經問過,當時的回答基本上是在回避,說一路走一路看,可是現在不能再一路走一路看了,怎麽辦?

“情是欲望,欲望會讓人沉迷,浪費時間,無法自拔,始終過不了道劫之幻境。”

鄒長老的這一句話已經讓譚飛皺起了眉頭,“修行算不算是一種欲望?沒有這種欲望如何能排除萬難,堅持不懈,提升自己?”顧不得長幼尊卑,譚飛直接反問了一句。

“修行的意義在於尋找自我,尋找世界的奧秘,尋找本源,能夠不斷看到自己前進的腳步,不斷望見遠方的目標。情的目標是什麽?在一起?然後呢?矛盾、摩擦、互相傷害,再分開?兩者有共通之處,都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喜悅激動,可是,一種是向上的,一種是原地不動的。”

這個鄒長老一定是被女人甩過,譚飛心裏這麽想著,兩者真的就不能融合?

“情,也可以為道,無情道,多情道,但是無一例外,要麽是忘情絕情,要麽是隻體會,不沉醉,若即若離,隨心所欲。”

“難道專情不可以為道?到底什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