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環領到昭襄王給他的賞賜,便在鹹陽城中住了下來,過起他看戲的鹹魚日常。
楊天住在賈環的隔壁,兩個人的房子都是昭襄王賜下的。
鹹陽眾人重視楊天,畢竟這家夥的武力值實在強大,很多戰場上的理論讓秦國的將軍大臣們聽得茅塞頓開。
因此,楊天經常接受到秦國貴族們的宴會邀請,幾乎都不在家。
而賈環不過是個孩子,又沒有表現出什麽能力,便被所有人輕視忽略了。
這正中賈環下懷。
賈環一點兒也不擔心小夥伴,以小夥伴的能力,他絕對能夠在王宮混得好好的。
看過天幕上的解說後,秦王和秦國所有人對趙政這個未來始皇帝的期待值非常高。
若是趙政不符合他們的期待帶,他們便會失望。
但趙政可是賈環教出來的,他的表現隻會讓眾人震驚滿意,不會讓人失望。
果然,趙政與昭襄王見麵後,其表現便讓昭襄王滿意了,而趙政還難處了筆墨紙硯送給昭襄王做見麵禮。
昭襄王試用過後,便明白了這套文房四寶對於招攬天下文人的作用,明白了其會為秦國帶來的巨大利益。
不止昭襄王,秦國的大臣們也看出了文房四寶的巨大利益,他們看著趙政的目光非常熱切。
不愧是天命的始皇帝,果然不凡。
如此,趙政普一亮相,便成功收服了秦國的所有高層。
趙政被昭襄王留在了王宮,留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
秦子楚回到了鹹陽,他的地位更加穩固,他的兄弟不會再跟他爭奪世子之位。
秦子楚帶回了趙姬死亡的消息,趙政難過了好幾天。
現在的趙姬沒有背叛趙政這個兒子,跟趙政相依為命好些年,兩母子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秦子楚帶著呂不韋來看趙政。
天幕中提到了呂不韋,說起了其地秦國有著不小的貢獻。
雖然有提到趙政與呂不韋的矛盾,但沒有說到最後趙政想要呂不韋死的事情。
秦國人知曉呂不韋的功績後,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外國商人。
昭襄王知曉呂不韋有能力,給他封了一個官職,讓他能夠進入朝堂參政。
呂不韋以為自己要等到秦子楚等級才能夠接觸到秦國的權力,沒有想到現在就能夠進入官場之中,心中十分感激天幕中的“仙人”。
他在家中給“仙人”設立了牌位,早晚三炷香拜祭“仙人”。
半年後,一行牛車車隊走在前往鹹陽城的官道上。
官道兩旁是大片大片的田地,農人們正在田地中耕田。
車簾被掀開,車上的人看向田地中農人們扶著的農具。
那是一種他們沒有見過的農具,一個人在前麵拉,一個人在後麵推,耕地的速度比普通的農具竟然快了喜多倍。
車上的人嘖嘖讚歎。
一路上,他們已經看到了不少農人使用這種農具的畫麵。
據說這個農具叫做曲轅犁,是那位趙政讓匠人製做出來後推廣的。
有這樣方便實用的農具,秦國農人們燃起了開荒熱情,田地增加了不少。
據說趙政王子還拿出了一套耕種方法,讓人推廣。
效果還沒有出來,但想來絕對不錯。
車上的人都很高興,他們的決定沒有錯,趙政是天命之主,是他們值得投靠的對象。
車隊還沒有到達鹹陽城的城門,消息便已經傳進了王宮之中。
聽到來的是荀況和他的學生們,昭襄王非常高興。
秦國現在可是非常缺人才的,荀況來了秦國便不要走了。
昭襄王立刻便叫來趙政,讓他親自去城門口迎接荀況一行人。
這些人是為了趙政而來的,讓趙政去親自迎接他們,是對他們最好的禮遇了。
趙政聽過荀況的大名,很願意去親迎這位大才。
雙方見麵都十分滿意,覺得人如其名,沒有讓他們失望。
荀況向後招招手,一個年輕人走上前,向趙政行禮。
荀況微笑開口:“這是老夫的弟子李斯,可否在王子身邊做一個常隨?”
李斯?秦始皇未來的丞相?
趙政眼睛刷地就亮了,他來接荀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李斯有沒有跟荀況一起來。
結果真的來了。
這可是他最得力的幫手啊!
楊天對李斯也十分感興趣,當天就跑去圍觀人家。
他是個社交牛逼症,很會與人交朋友,沒有多久就跟李斯稱兄道弟了。
秦國有了趙政以及許多跑來秦國投奔的人才後,發展迅速無比。
農具的推廣和科學種田讓秦國的糧食產量翻了三倍。
軍糧完全不是問題了,秦國隨時能夠對外展開戰爭。
其他國家從秦國偷了曲轅犁的製做方法和種田方法,雖然也讓自己國家的糧食產量有所提升,但遠遠及不上秦國的效率。
而筆墨紙硯的推廣更是為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習慣了用筆和紙,沒有人會願意再用竹簡和刻刀。
紙張銷售到六國,獲得了貴族中的爭搶,源源不斷的銀錢被運回秦國。
不是沒有人想偷竊紙張的製做方法,可以秦國的造紙作坊看管十分嚴密,有軍隊裏三層外三層地守著,六國的探子根本無法從裏麵帶出一點兒信息。
趙政在楊天的幫助下,將水泥研製出來了。
秦國的城牆有水泥澆築,那堅硬強度,絕對不是古代的冷兵器可以摧毀的。
秦國的城池真的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
多餘的水泥拿來修路,讓鹹陽的邊境的道路變得順暢無比,軍隊通行的速度提高一多倍。
楊天還將馬鞍馬掌等馬上套裝拿了出來,使得秦國馬匹的折損率降低了許多,騎兵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提升了更多。
秦國的騎兵變得更強,其他六國的士兵遇到秦國騎兵,唯一的反應就是望風而逃。
秦國的國力和兵力達到了開國至今最巔峰,秦國人坐不住了。
特別是昭襄王,有如今的實力,為什麽不現在就滅了六國呢?
或許自己能夠將曾孫子的始皇名頭奪過來呢?
昭襄王越想越激動,正要與大臣們商量發兵的事情,結果忽然在朝堂上暈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