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俄日結盟
馬利諾夫斯基彈掉煙卷上燃了一半的煙灰,看著眼前滔滔不絕的年輕軍官,目光忽而聚攏,忽而閃爍,幾次想插言都沒找到機會,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聲。
那年輕軍官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站起身微微一躬身,狠狠的點了一下頭。
“請將軍見諒,我失禮了。”抑揚頓挫的俄語,讓馬利諾夫斯基很不適應。
“貴軍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但是如果讓我協助你們,我會得到什麽好處呢!”
年輕軍官聽他如此問,心裏暗暗生氣,剛才浪費了那麽多口水,難道這家夥都沒聽懂麽,但是既然有求於人自然就要耐著性子再好好解釋一番。
“大日本帝國陸軍絕對沒有窺伺貴國領土的意思,支那人橫行遠東,燒殺搶掠,此番前來是也是為了保證本國商人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所以不管你們誰執政,我們隻要求有駐軍權即可!”
馬利諾夫斯基對日本人沒有任何好感可言,但仍就靜靜的聽他講完,然後起身給他來了一個大熊抱,滿臉幹笑的說道:“塚田大佐,現在蘇日兩軍就是盟友了,我提議咱們喝杯酒慶祝一下!”
大胡子突然的熱情讓塚田攻有點難以接受,自己並不高大的身體被對方熊抱住,陣陣汗液凝結後的酸臭之氣撲鼻而來,好不容易擺脫了這惱人尷尬的一幕,他急促大口的呼吸著新鮮空氣。
“既然如此,就馬上商談一下合作細節吧,時間緊迫,等待咱們坐到彼得羅夫公爵官邸的時候在喝酒慶祝吧!”
馬利諾夫斯基似乎很樂意見到眼前的小日本狼狽不堪,他固執的像變戲法一樣從櫃子裏掏出一瓶燒刀子來,將桌上的兩個搪瓷缸子均勻倒滿,然後拿起其中一個遞給塚田攻,自己則舉起另一個,有些興奮的說道:“幹杯!”
說罷,咕咚咕咚將滿滿一缸子燒刀子幹了個底朝天,他見塚田攻還端著酒缸子愣在,立刻麵露不悅,說道:“塚田大佐,難道我堂堂少將還不配和你一個大佐幹杯喝酒嗎!”
塚田攻聽到對方帶著威脅的語氣,還真怕他一時惱火出口反悔雙方合作,那自己白跑一趟不說,還要落下個辦事不利的名聲,他看了一眼泛著陣陣酒氣的搪瓷缸子,咬牙一仰脖便將酒喝了個精光,頓時覺得食道內火辣辣的,胃裏似乎翻江倒海,眼前一瞬間就天旋地轉,於是就勢跌坐回椅子上,才算穩住身體。
馬利諾夫斯基滿意的衝他樹起大拇指。
“好樣的,說吧,咱們怎麽合作……”
是夜,日軍停止了進攻,吳孝良將第四團交給張二狗後,帶著十幾個人連夜進了海參崴,方其道與尹呈輔等人,在城市北郊秘密迎接了闊別數月的旅長,令大家意外的是,彼得羅夫公爵居然也派了人來迎接,由於此次是中俄兩軍協同防禦日本人的登陸戰,所以雙方合作組成了戰時指揮部,集體指揮作戰。
吳孝良並沒有急著進城休息,而是帶著一幹歡迎人等上了碼頭後的高坡炮台,遠處的海麵燈火閃爍,白俄隨員立刻用生硬的漢語解釋道:“那一片燈火最集中的區域便是日本人的河內號戰列艦!”
吳孝良聽說是戰列艦,立刻舉起手中望遠鏡,透過霧蒙蒙的黑夜看去,一個龐然大物的輪廓出現在視野中,修長的炮管,雄壯的艦體,無一不顯示著工業之美感,不禁由衷的讚歎。
“壯觀,中國何時才能有屬於自己的戰列艦!”
這句沒頭沒腦的話,把尹呈輔方其道等人聽的滿頭霧水,他們生於這個時代,陸軍第一的觀念在腦海中已經根深蒂固,也無法理解海權在這個時代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當然,他們更無法理解來自前世的吳孝良心中巨艦大炮情結。
白俄隨員又介紹道:“通常戰艦是不敢停靠如此近的,但是海灣中的這艘戰列艦主裝甲帶厚達305毫米,我們的260米口徑岸炮根本無法穿透如此厚的裝甲,所以河內級戰列艦才敢於停靠在距離碼頭岸邊不到兩公裏的距離上!”
說到這裏,他麵帶惋惜,假設道:“如果此刻有超過三百毫米口徑的大炮,相信可以給予狂妄的日本人致命一擊!”
吳孝良突然心中一動,心中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他問白俄隨員:“閣下,海參崴可有魚雷!”
隨員點點頭:“當然有,海參崴港口的軍用倉庫裏有成堆的魚雷,不知長官要做什麽!”
吳孝良開始描述自己的想法:“如果使用魚雷,可不可以擊穿他的裝甲!”
“不可以,我們的魚雷型號太過老舊,但或許可以給他帶來一定的傷害!”
聽了白俄隨員否定的答案,吳孝良心中一陣失望,不過隨員馬上又說道:“其實水雷比魚雷更好用,扔到水裏等著船撞來就可以,魚雷卻需要魚雷艇來發射,我們的魚雷艇在此前日本人的襲擊中已經悉數沉沒毀壞!”
“那麽水雷可以擊穿河內號的裝甲嗎。”吳孝良又問道。
隨員茫然的搖搖頭,顯然他對海軍的了解也僅限於此。
吳孝良腦中靈光一閃,為什麽非得擊穿裝甲呢,戰列艦雖然武裝到了牙齒,但一樣有柔軟的弱點,他的弱點便是船舵和螺旋槳,如果能將這兩樣裝置破壞掉,那麽他再牛也隻能是一艘活靶子,被生生耗死。
等他將這個想法說出來以後,白俄隨員立刻否定了這個方案,因為即便如此,河內號上還有十二門威力巨大的360毫米艦炮,他強大的炮火可以在瞬間摧毀海參崴一切露天防禦措施,包括他們此刻落腳處的海岸炮台。
就在吳孝良糾結如何炸掉河內號戰列艦的時候,城北的蘇俄軍突然後撤了一華裏,通往海參崴城內的路被閃了出來,與此同時,一隊隊黃軍裝的士兵悄無聲息,開始快速通過,其中不時夾雜著“哈伊”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