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墓中,生機勃勃,‘死亡’這個字眼在此墓裏似乎不會存在。
神墓內的時間暫停,一切都靜止不動,但那些生機宛如脈絡,蜿蜒流淌著,在時間之力籠罩下依舊徜徉著,隻是放緩了速度。
時間如長河。
生命如脈絡。
燭幽試圖抓住這些經由時間流淌而走的生機,卻如握住一捧沙,總能從指縫間滑走。
“為何此處的生機可以無視時間?”他不解,轉瞬不知想到什麽,臉色變得異常難看,望向青帝。
燭九陰靜坐在青帝對麵,看著他蒼老枯槁的模樣,久久後低頭啐罵了句:“時間真是個狗東西啊。”
青帝莞爾:“生命如此美好,燭神你還是如此暴躁。”
燭九陰翻個白眼,指著自己鼻子:“換你像我這樣被時間玩成個棒槌,我看你暴不暴躁。”
燭幽死死咬住唇,跪坐到燭九陰聲音,低聲喚他:“父親……”
細聽這小長蟲聲音還有點委屈。
燭九陰本想一尾巴將他抽開,但一看他那衰樣兒,又忍住了。
也不怪燭龍爺倆一個暴躁一個臊眉耷眼,他們爺倆被時間愚弄成狗已成事實,搞出的這麽多事兒裏,燭幽一直以為以時間之力將青帝攔截在外這事兒,他是辦成功了的。
而現在,事實打臉。
青帝身上的生機連時間都無法阻止,他當初又怎可能攔截住青帝?
隻怕是這老樹棒子順勢而為罷了。
燭九陰也是發現了這點,他盯著青帝:“看來我家那蠢兒子將你攔截在時間長河外時,反給你成就了一場機緣。”
“的確,此事倒是要感謝燭幽小友。”青帝頷首。
燭幽不想吭聲。
燭九陰:“說說看吧,再不說等你徹底灰飛煙滅了,還得後人去猜。”
“時光之外,甚是動人。”青帝輕笑,“我機緣巧合下回到了過去,見了故友們。”
燭九陰想到了被召來的‘玄帝’。
他眸子微眯,本想說青帝回到過去自己不可能不知道才對,一轉念想到時間對他和燭幽的‘愚弄’,也就不吭聲了。
“你恐怕不止見了玄帝吧。”
青帝頷首:“還曾與霓皇大帝一晤。”
至此,燭九陰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那女人可真是……嗬,不愧是修羅族中最特殊的大帝。”燭九陰搖頭:“若非修羅族大帝間無法真的殺死彼此,恐怕憑她一人就足夠把另外幾個都收拾了。”
“也省了這群小崽子們瞎蹦躂。”
青帝卻搖了搖頭:“修羅六帝各有偉力,也各有製約,霓皇亦如此。”
燭九陰深以為然,也不再糾結於此。
隻是心念忽轉間,他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什麽:“你在時光外見到的霓皇,是她成為地母前,還是地母後?”
青帝:“我所見霓皇大帝,乃修羅怒生道之主。”他說著,溝壑縱橫的臉上卻露出了笑意。
“我與她對坐論道,親眼見證了她悟道新生,以泥塑封印怒生根腳,成就地母之靈。”
燭九陰聽著總覺哪裏不對,他道:“你親眼見證?霓皇成為地母,難不成還有你的助力?”
“非我。”青帝搖頭:“我隻是告知了她那個孩子的事。”
燭九陰怔了下,那個孩子指的顯然是蕭沉硯。
所以,真是霓皇自己選擇成為蕭沉硯的母親的。
甚至連她成為地母,以泥塑封怒生道都是為了這個兒子?
“霓皇的選擇與做法,燭神應該能有同感才對。”
燭九陰麵上僵了下,旁邊的燭幽目光灼灼的看著他,期待他的反應。
燭九陰嘴角一抽,頭也不回,卻精準的抬手抓住燭幽的頭毛,把他的臉摁到了地上。
青帝見狀隻是一笑,對燭九**:“待那孩子出來時,你可將此事轉告於他。”
“以霓皇大帝的性格,想來也不會說這些。”
燭九陰撇嘴:“你還有這閑心?你與霓皇她兒子也沒什麽交集吧。”
“被人所愛,本就是一種力量。”青帝聲音幽幽:“那孩子背負了太多,更何況,細算下來他也是我的曾孫女婿。”
燭九陰猛的皺眉:“你怎麽算的?那小子是我女婿,卻是你曾孫女婿,四舍五入我還比你矮幾個輩了?”
燭幽小聲道:“阿羅刹天現在也不認你這爹啊,嚴格算下來,也不是你女婿,是你自己降輩分。”
燭九陰手上用力,徹底將不孝子的臉給砸地裏,還不忘添上幾把土,將燭幽的腦袋埋結實了。
這感天動地父子情也是沒誰了。
燭九陰沒管被埋成鴕鳥的兒子,看向青帝,眸光深深:“等那小子出來,你自己轉告他不成?沒準還能得個賢孫女婿。”
青帝輕輕一歎:“怕是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燭九陰比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青帝身上流逝走的生機,就連時間之力也無法阻止。
“明明可以一直不死,卻選擇犧牲自己成就那幾個小家夥,你倒是大公無私。”
青帝卻搖頭:“沒人能一直不死,即便是被時間眷顧的你也不能。我的大限早就到了。”
“燭神覺得,何為生,何為死?”
“你要與我論道?”燭九陰挑眉,嗤道:“反正我現在是不生不死,像條被拴著繩的狗。”
“雖不生不死,卻活著,不是嗎?”
燭九陰眸光微動。
青帝卻輕輕笑著:“吾在時光之外,觀萬物起源,觀生之無垠。或強如開天辟地之神,或微如蜉蝣草芥,修羅也好,凡人也罷皆乃萬物一員,生之一員。”
“生命它不拘任何形態,不管強弱與否,它總是存在著。”
“吾於時光外觀眾生,心有所感。”
“吾之隕落,隻是肉身神魂散去,但就如此間生命,綿綿不絕。”
“生又何妨,死又何妨,皆能活,皆會活。”
燭九陰愕然的看著青帝,怔然道:“你……成道了?”
青帝拈花一笑:“何為道呢,我也隻是尋到自己心之所歸罷了,與萬物生,隨萬物落。”
“心無所困,樊籠自破,不拘道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