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寧哲勤學苦練,終於學會了從藏武閣租來的玄階高級淬體功法。
【境界:淬骨·初期(金剛淬體功0/200)】
雖然隻是剛剛入門,不過也成功進入了武師初期。
如此一來,他便不是很擔心那個跟蹤他的家夥了。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寧哲還是將氣息壓縮到三流武者的水準。
正常來說,武者之間,若一方刻意收斂自身的氣息,那麽除非他動手戰鬥,或者兩人相距很近,否則對方是感受不出他的修為的。
當然,這種規律僅限於兩人之間的實力差距不大。
若一方的境界超出對手許多,那麽即便相距百米,也能感知對方的修為。
因此,墨老雖說這幾天都在跟蹤寧哲,但卻不知道寧哲的具體實力。
哪怕他親眼見到寧哲偷襲小混混,但因為寧哲隻是用石子教訓激怒,沒有一擊將人擊暈,所以墨老也不覺得有什麽。
隻是有點意外寧哲居然還會一點暗器手法,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用石子偷偷砸人而已,整的跟誰不會似的,這種事情,別說武者了,就是沒有進入鍛體境的普通人,在苦練一番之後也能做到。
所以這幾天下來,墨老沒有輕舉妄動,除非見到寧哲背後的那個幫手,否則他是不會出手的。
寧哲也沒有刻意去找這個跟蹤狂的麻煩。
他依舊是每天接送妹妹上學,再去老王那裏學習鑄兵,將腦海中的經驗與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鑄兵術。
“知道”與“做到”之間,永遠隔著一道天塹。
哪怕你將一門學科的所有知識學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考試的時候,就一定能考滿分嗎?
考試還有時間給你思考,做題,檢查,但鑄兵沒有。
一點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影響一把兵器最終的品質。
也許僅僅是幾次錘打的力度不夠,就可能使一把上品的兵器最終止步在中品,甚至是下品。
這還算好的,聽說煉丹的時候,一點點細微的溫度差異,都可能使整爐丹藥變成廢丹。
正是知曉這些道理,寧哲才日複一日,風雨無阻的去老王那裏學習鑄兵,提升自己的鑄兵術。
他可不想參加等級考核的時候出現什麽失誤。
甚至於,寧哲想連考兩級,直接成為中級鑄兵師……
有些東西需要藏,有些東西則完全沒必要藏。
像成為鑄兵師這種事,除了同等級的同行,陵城的其他武者高興還來不及呢!
每多一位鑄兵師,對於陵城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特別是高級鑄兵師和鑄兵大師,更是稀缺的緊。
時至今日,陵城等級最高的鑄兵師,也隻是鑄兵大師,而且隻有兩位,分別是鑄兵師協會的正副會長。
宗師更是一個都沒有。
如此情況下,每一位天才鑄兵師的出現,對陵城而言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那些超級家族,包括城主府,做夢都想擁有一名屬於自己的鑄兵宗師!
這裏麵的戰略意義大到常人難以想象。
毫不客氣的說,一名鑄兵宗師,足以讓一個超級家族強盛數百年!
甚至更進一步,進入另一個層次也不是沒有可能!
雖說如今隻是武曆85年,天地劇變至今都不到一百年。
但武者們早已知道,修煉到武師即可延年益壽,若無重大疾病或者傷勢,活個一百多歲完全不成問題。
武將更是能活兩百歲左右。
武宗三百歲,武侯四百歲。
所以,隻要培養出一名鑄兵宗師,便能讓其為家族工作三四百年,打造出數不清的四階兵器!
這裏麵的利潤有多巨大?
恐怕就連那些超級家族的掌舵者也不清楚。
更別說如今處在新時代的開端,天地劇變不過百年,正是大批英雄豪傑湧現的時候。
就拿陵城來說,沒有鑄兵宗師,四階兵器這個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
誰能培養出第一個鑄兵宗師,就能迅速霸占,乃至壟斷這個市場!
而且憑借鑄兵宗師這一杆旗幟,更能吸引到無數人才爭相來投,讓家族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新時期。
憑借著這種滾雪球的效應,集中資源優先培養族中的天才,誕生一位武王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如此重大的戰略意義,各方勢力不可能不清楚。
不過知道歸知道,想真正做成這件事,其難度也不亞於直接培養一尊武王。
因為鑄兵和煉丹一樣,都是一門極其燒錢的職業!
每提升一級,都要消耗不知多少資源和材料。
更別說還要兼顧修煉,突破境界。
這不嗑藥,想成為宗師,不得猴年馬月?
所以,各方雖然很想培養鑄兵宗師,乃至煉丹宗師。
但也知道這不太現實。
海量的資源砸下去,能不能成還不一定。
若不是自家族人,就算能成,成了之後能為他們效多久的力也不一定。
如此一來,他們雖然很歡迎新興的鑄兵天才,但也不會因此而鬥個你死我活,搞出什麽得不到就毀掉的手段。
甚至於,有的家族高興還來不及呢。
因為看敵對家族因為傾盡全力的培養鑄兵師而浪費大量資源,結果卻以失敗告終,這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正是基於對陵城勢力的了解,寧哲才決定連考兩級,直接成為中級鑄兵師。
以他這個年紀,中級鑄兵師雖說確實很優秀,但也不算什麽驚天地動鬼神。
隻要老王不將寧哲隻學了幾天鑄兵的事情說出去,那寧哲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中級鑄兵師。
有了這一層身份,寧哲以後辦事也會方便許多。
而且賺錢的速度肯定會翻上幾倍不止。
一柄一階上品的兵器平均售價在三十萬銀幣以上。
但是一柄二階下品的兵器,隨隨便便都能賣到一百多萬!
說實話,老是搶那些窮酸的街溜子,寧哲也有些不好意思。
嗯……絕對不是因為搶劫有風險,絕對不是。
他隻是單純的喜歡伸張正義罷了,既能“懲奸除惡”,又能得怨恨值,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