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易一會兒覺得渾身寒冷無比,一會兒又把衣服全部脫光汗流浹背。忽而瑟瑟發抖,忽然渾身綠紫交替。半天之後,欒易渾身無力地倒在地上,自我感覺好像經過一個世紀那麽漫長。吃藥之後的各種副作用都被他經曆了一個遍,欒易隻覺得自己眼前站著一個人,當年嚐遍百草的神農氏應該也不過如此了吧。欒易無力地苦笑。

藥足水飽,欒易又開始了尋找出路。隻是半天下來,這山穀就好像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根本找不到一條通向外界的路。

日薄西山,欒易躲在樹林之中。借著依稀的光芒,總算是勉強閑下心來。《藥物奇聞》從欒易的口袋中恰好掉了出來。

“修真啊,真是讓人向往。不知道這裏麵到底寫了些什麽東西。”欒易感慨一聲之後,便翻開了第一頁,開始仔細地閱讀起來。

“天地之間有靈氣湧動,是萬物之根。生靈受到靈氣的滋潤而勃發生機。”起始的第一句言簡意賅,是華春風自己的話,這本小冊子上麵的字十分工整,用的全部是繁體。欒易能看出來這是手寫上去的,大概是華春風親自寫成的一本類似於日記的東西吧。“靈氣不分陰陽,但是萬物分陰陽。中醫分陰陽,調理身體。修真分五行,順應自然。是一個道理。”

“靈氣虛無縹緲,貯藏於人體。藥物是天地之精,受靈氣多而成為藥。時間久有十年,百年,千年;是為藥中精粹,靈氣極多。因此外服年份長的藥材,可以在體內迅速積累大量的靈氣。”

“經脈是靈氣通行的通道。經脈通順,可以讓靈氣在體內循環。經脈閉塞,靈氣不存。”

“針灸可以通脈。有任督二脈,十二……”

“有藥名中……藥性溫……配兩分七厘……”

“……脈象……百會穴……”

“《易經》……總綱……《老子》……聖人返璞歸真……修身養性而自知……印度一百年不……是為辟穀……天行健……”

“天書,這是天書啊!”欒易舉著手中的小冊子興奮地叫了出來,“雖然不是很懂,好歹我也明白一點修真的道理了。隻要按照書上說的做,我肯定可以當神仙!”

《藥物奇聞》裏麵是華春風對於修真與疏通經脈等等常年研究的精髓。雖然這些資料對於一個修真者來說可有可無,但對現在的欒易,這簡直是一件無價之寶。

隻是以欒易的智慧,想要把書中的內容吃透,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晚,欒易意外地沒有睡覺。按照書中的見解,保持了一個五心朝天的姿勢盤坐在地上。華春風認為,這個姿勢就和紮馬步是練武的基礎一樣,是修真的基礎姿勢。通過這個姿勢可以感知外界靈氣,將身體與大自然充分接觸。

“就算沒有效果,那我就用時間來填補天分好了。堅持個十年二十年的,終有一天會成功的。”心中這麽想著,但要保持這個姿勢也不是很簡單。欒易堅持到了深夜,還是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黎明時分,欒易朦朦朧朧地睜開眼。重新在地上打坐,緩緩地吸氣吐氣。《藥物奇聞》中也提到了紫氣東升的事情。華春風表示自己多年來追尋紫氣都沒有發現一縷,但是太陽升起時進行修煉的確會讓一天精神充沛。因此他相信紫氣是存在的,並且肉眼不可見。隻要時間正確,不管天氣如何,都無法阻擋不可見的紫氣東升。

修真之路漫漫無期,沒有一個領路人,沒有功法,沒有任何基礎,簡直比登天還難。

啃了一口中藥補充體力。欒易再次開始了一整天的尋路。

“華春風昨天又沒有回來。難道是出遠門了嗎?”欒易回到華春風的書房,發現書架還是傾倒著的,與昨天相比沒有任何變化。確定華春風不在之後,欒易的膽子就大了起來。

觀看過《藥物奇聞》後,欒易正好需要書中提到的基本古代聖人的典籍。小冊子中提到古代的聖人都是修真者中的一員,修為有高有低,但都道德高尚。這與楊雪說過的話不謀而合。華春風更是堅信類似於佛教的《易筋經》和老子的《老子》之類十分深奧玄妙的典籍裏麵的內容是隱含修真法門秘訣的東西。

所以欒易迫切想要找到這一類的書籍,來補充自己匱乏的知識。

華春風的書房並不是很大,作為一個中醫大師,所有醫學的知識他都記在了腦子裏麵。書架上貯藏的,全部都是奇門八卦的經典,甚至是古代的四書五經,一些沒人相信的野史,風水學說的書籍等等。

欒易所缺少的,正是這些。隻不過,書架上麵的書籍太多了,就算欒易在這裏坐上半年,也不一定能全部看完。因此,欒易選了一本華春風最為推崇的《道德經》就離開了。

《道德經》也叫《老子》,傳說是老子西出函穀飛升成仙時留給世人的典籍。雖然這種說法不可信,但楊雪也說了,老子是一個修真者錯不了的。洋洋灑灑五千字,華春風選擇的是不帶任何注記的原版。也隻有不帶他人評價的原文,才能讀出自己的理解。

“上善若水……夫唯不爭,故無尤。這不是爸叫我說的嗎,原來是《道德經》裏麵的原話改過來的啊。”欒易翻看《道德經》隻見其中都是古文,自己那麽點水平根本看不懂其中的意思,有些字都認不出來。不過其中還是有幾句膾炙人口的話語欒易也能熟練地背出來。

唯獨“上善若水,夫唯不爭”這八個字欒易最為熟悉。這是欒易每逢學期開學時,父親口中念叨最多的一句。小時候的欒易不懂,父親就強硬地讓欒易背下來。到後來上小學時,欒易的父親才會耐心地給欒易解釋這八個字的意思。

“爸,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你看人們在河裏洗澡,也在河裏刷馬桶,用河水澆灌莊稼,最後還是自己吃。水啊,太柔和了,明明是萬物之母,卻包容各種髒東西。即便如此,水還是水,人們也沒有意識到水把東西全部還給他們了。善良就好像這河水,自己明明很強大,卻可以包容別人的錯。不管別人錯的多少離譜,都要去包容他。夫唯不爭呢,說的就是大丈夫不要去爭鬥,要上善若水。小易,記住了嗎?”

“爸,我沒懂。再跟我說一次吧。”

“嗯,上善若水……”

欒易的確不聰明,但是父親給出的解釋一直深深烙印在他腦海中。而欒易,更是把這句話作為自己以後行為做事的準則。欒易如今的性格,恐怕有一大半要歸結於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