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染大武漢(四)

1937年初,史迪威來到了中國出任駐華武官。正好在北平趕上了日本發動的“蘆溝橋事變”,在北平他目睹了日軍的殘暴,也目睹了中國軍隊的落後現狀。今年春節剛過,史迪威就來到了武漢,這裏的一切都使他那飽受西方熏陶的大腦混亂不堪。他覺得自己眼中這個神秘古國和日本之間的這場戰爭,就像他第一眼看見武漢一樣撲朔迷離。混亂的碼頭、街區,擁滿成千上萬像熱鍋上螞蟻一般的人們。大小官吏、投機商人、難民擁擠在一隊隊即將赴死的軍人和宣傳救國的熱血人士之中。在這裏,他既能看到一種不屈民族所固有的獻身精神和充沛的精力,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喪的懶散和冷漠。雖然他斷斷續續的在中國呆了20多年,但他還是認為,要了解中國,解開其中錯綜複雜的國情,比學說中國話還要更加的困難。

但聰明、固執的史迪威不會裹足不前,他充分利用自己在中國20餘年的經曆,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從武漢城到前線戰場,從戰略的大後方到日軍的占領區,他到處走,到處看,到處問。政府官吏、新聞記者、中日雙方將領都是他重點盯住的目標,而普普通通的中國百姓、士兵、學生也是他談話的對象。他思索著、觀察著、探尋著這場戰爭的方方麵麵,預測著中國遙遠的未來。自然,他也在琢磨著中國人所做出的這種犧牲,對他的祖國美利堅將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他巧妙的利用羅斯福對中國戰場的關注,不斷的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報告發給羅斯福,希望總統先生盡快改變對華政策,全力幫助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戰爭。可是目前國內的態度讓他感到了心恢意冷,他給國內的妻子寫了信,提出了打算離職引退的想法。可是最近武漢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共產黨的宣傳下,武漢軍民又重新振作了精神。就在這一刻,他改變主意了。他要留在中國,起碼他要看看中國人將在武漢能幹出什麽來。

今天,在黃鶴樓遇到的那幾個青年軍官,給史迪威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知道在中國軍隊中不乏這樣的熱血青年,但是在中國軍隊落後的體製下,即使有這樣充滿熱血的年輕人,中國軍隊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戰勝日本人。雖然這次蔣委員長調集了上百萬的軍隊,也很難擋住日本人的進攻。史迪威承認中國士兵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的士兵,但落後的訓練手段和落後的武器裝備,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敗給了日本人。史迪威堅信如果給他們最先進的美式訓練,在配備上先進的美式裝備,中國軍隊一定可以戰勝日本軍隊的。為此,他多次向羅斯福總統提出了建議,但這些建議如今都石沉大海了,但史迪威並沒有放棄希望,他知道總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回意識到這一點的。

7月7日一天天的臨近了,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尤其是從北方逃難來到武漢的人,實在是刻骨銘心。雖然日本的飛機還是時常空襲武漢,雖然武漢三鎮還像往日一樣繁華、混亂,但一股股抗日救亡的熱浪卻在衝擊著失敗的沮喪,在城中滾滾翻騰。7月4日,國民政府明令全國:從1939年起,將每年7月7日定為抗戰建國紀念日。從此,中國又多了一個紀念日,一個記載著恥辱、激勵國人奮起的紀念日。這在武漢、在全國,當時就引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

為喚起國人、聲援抗戰,也顯示中國共產黨對抗日統一戰線的支持,周恩來、郭沫若等中國共產黨人,籌劃在武漢發起一場救亡宣傳、獻金支援抗戰的活動。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就贏來了國民黨左派、進步人士、社會賢達的同聲響應,國民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支持。很快,籌劃活動進入最後的階段。一連數日,設在漢口日租界90號的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那幢灰色的3層小樓,終日門庭若市,熱鬧異常。

政府的主戰姿態,軍民們心中對日本人的仇恨以及中國共產黨、各救亡團體廣泛的宣傳,終於使武漢再次掀起一股炙熱的抗日救亡狂潮。很快,這股大潮傳向重慶、廣州、西安等內地各大城市。7月7日這天,這股鋪天蓋地的大潮被推向了頂峰。這天上午,蔣介石慷慨激昂的抗戰報告已先把火煽了起來。整個武漢傾城而動,公祭抗日烈士、遊行集會、宣傳演說,整個城市一片沸騰。而在這些活動中,最熱鬧、最感人、最激動人心的,還是武昌閱馬場的武漢各界獻金活動。前來獻金、助興的男女老幼、官吏商賈、工人農民、車夫乞丐、士兵難民,把偌大個廣場圍得滿滿登登。在這裏,看不到平日官吏的虛偽、貴族的孤傲、商販的奸詐、士兵的蠻橫......,有的,隻是平等和愛心。隻有這時,人們才能感到平日一副麻木相的陌生人,原來血管裏也在奔湧著激**的熱血,中國人的熱血。隻有這時,人們才能體會到每一個散發著體溫的銅板的份量。良知未泯的中國人將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個個感人的場麵。

據統計,當時武漢全城的5座固定獻金台、3座流動獻金台,一周之內就接受了上百萬人次的捐款,所得金款達百萬元。遠在陝北的毛澤東及另幾名以中共黨員身份加入國民參政會的議員,囑咐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把國民政府發給他們的薪金全部捐了出來。周恩來也把自己當副部長的數百元薪金放進了募捐箱裏。此外,前線的八路軍、新四軍也把從菜金中省出來的數千元錢,派專人送到了武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被外敵壓迫到最後一刻時,是最容易動員、喚起的。武漢軍民獻金之踴躍,場麵之感人,是國民政府多年來所沒有的。錢的多少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它在喚醒一個沉睡的民族,一個滿身傷痕的醒獅。

陳潔帶著父母還有幾個下人,一路坎坷的來到了武漢,正趕上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募捐活動。她毫不憂鬱的就捐了一百元,在她的帶領下,陳老爺和陳夫人也捐了300元。在捐完款後,陳潔不斷的在人群中尋找著張偉的身影。她知道如果張偉在武漢的話,就一定不會錯過這個盛大的募捐活動。可是在這不見盡頭的人流中,她又如何能找到張偉呢?失望之後,陳潔和父母一起去投奔了在武漢政府裏當官的親戚。她並沒有放棄尋找張偉的希望,於是她便托親戚幫她找份工作,她打算一邊工作一邊尋找張偉。親戚給她找的這份工作還不錯,是在美國駐武漢領事館裏當文員。由於她以前是在教會學校裏讀的書,有很好的英語基礎,經過麵試之後就被錄用了。

而此時的張偉哪裏知道陳潔已經到了武漢了,他正在和龍風加緊的訓練部隊。現在全團已經取消了所有人外出的權利,全團上到團長下到普通士兵,全都在訓練場上忙碌著。整個74軍補充團的營地裏,到處都是喊殺聲、口號聲,所有軍官都換上了普通士兵的衣服,和那些士兵們在一起摸爬滾打。74軍軍長俞濟時對這支部隊是讚不絕口,對自己把他們收編過來的舉動感到了極其的英明。

這一天早上,陳潔處理完手上的工作,坐在那拿出張偉的照片仔細的看者,臉上流露出思念的深情。此時,史迪威正好有一封信需要陳潔盡快的幫他發出去,當他看見陳潔手裏的照片時,就笑著說道:“密斯特陳,這是你的男朋友嗎?”陳潔紅著臉說道:“是的史迪威先生,他是一名國軍軍官。”史迪威又仔細的看了一下照片,然後說道:“我見過這個帥氣的年輕人!”聞聽此言,陳潔就再也坐不住了,她急切的問道:“史迪威先生,您能告訴我,您是在哪裏見到他的嗎?”史迪威回答道:“那天我去遊覽黃鶴樓,在黃鶴樓上見過他,與他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叫龍風的年輕人。”陳潔更加激動的問道:“史迪威先生,您知道他們現在在哪裏嗎?”史迪威搖了搖頭,然後說道:“我隻知道他們是74軍的軍官,其他的就一無所知了。”陳潔興奮的對史迪威說道:“史迪威先生,真是太感謝您了。”史迪威晃了晃手裏的信,然後對陳潔說道:“密斯特陳,那我這封信......”陳潔接過那封信後說道:“史迪威先生,我馬上就幫您把信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