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

寫作過程中得到北京大學心理係張天揚博士生的許多幫助,陸岩女士做了大量文字處理工作並對書稿寫作提出重要意見,我們深表感激。

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先生慷慨允許我們引用他的文章作為本書的附錄。張先生對我們的幫助不止於此。作為心理學家,我們隻是具體地研究了中國人的自我是怎樣的,而作為哲學家,張先生指明了中國人的自我應該是怎樣的。他說,“西方文字,‘我’字大寫,中國人則愛自稱‘鄙人’。在世界文化發展的洪流中,我們中國人也該改變一下老傳統,在世界文化史上堂堂正正地寫上一個大寫的‘我’字,做一個大寫的人。”(張世英,中西文化與自我,人民出版社,2011,封底)。為中國人“做一個大寫的人”而努力,這也就是本書寫作的目的。

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先生為本書找到她的婆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說來也巧,2007年朱瀅曾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文化與自我》一書,該書是林崇德先生建立的“當代中國心理學家文庫”中的一員。可以說,今天的《尋找中國人的自我》是2007年《文化與自我》的通俗版,兩本書的出版都充滿了林先生濃濃的情誼。

張文新教授熱情地提供了他的關於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學研究論文,為我們寫作第九章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們深表感激。

朱瀅 伍錫洪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