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之一分區紀實 挺進敵後2
一個地主老財,都知道秋收的時節雇工,先要讓雇工吃好吃飽。你閻老西讓八路軍為你賣命,卻吝嗇到武器、糧食、物資都不願給。你假心待人,他豈能真心待你?所以,八路軍最終與閻錫山軍隊兵分兩路,分道揚鑣,這豈能怪八路軍擅自脫離他的領導?
以後的許多年,這位在平型關會戰中保存實力觀戰的劉茂恩,擺出一副早有預見的架勢寫回憶錄評價八路軍:“十八集團軍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所以在主戰場正麵沒有見到他們的影子。在敵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在平型關西三十二裏),情況緊急,早已跑開了,林彪部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以後林彪獲知敵軍輜重隊四百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在蔡家峪落後,乃乘機出襲。中共宣傳的平型關大捷證明我的顧慮是不錯的。”
你看,八路軍115師萬餘人的平型關戰鬥,隻是對付“四百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的日軍。劉茂恩1983年病逝於台灣。那正是台灣否定中共抗戰的極端時代。劉茂恩發此言論,毫不奇怪。
在閻錫山親自製定的平型關會戰中,唯一取得勝利的,就是八路軍115師的伏擊戰。陳長捷評價說:“日軍後方東河南地區於二十五日受到八路軍的伏擊,急從平型關、團城口抽部回援,正是郭軍出擊的絕好機會,而高桂滋軍卻先期放棄了團城口,讓敵出乎意外地垂手襲占了陣地,給分離出擊的郭軍以不意的打擊,陷於不利的窘境,但敵以後方的顧慮,亦未敢前進。”所以平型關會戰失敗之後。閻錫山恨恨地說:“高桂滋放棄團城口,比劉汝明放棄張家口,更為可殺!”
平型關會戰,陳長捷總結說:“平型關、團城口間。孫、郭、陳三軍,先後投入戰場,對敵板垣師團主力苦戰半月,犧牲兵員逾萬。由於八路軍林師抄到靈邱敵後方,創造了大軍出關圍殲敵人的大好形勢。僅僅為了側後方雁門山支戰場上,一部敵人的侵入茹越口,襲占繁峙城,而守軍一再退避,方麵主帥複疑懼叢生,無有鬥誌。坐使平型關外八路軍截擊東河南的大捷戰果,沒有得到主力軍的適時進擊,共收殲滅敵板垣師團的大效,辜負多矣。”
九月三十日夜,閻錫山正式發布撤退命令。中國軍隊原本占據優勢的平型關會戰歸於失敗。日本軍隊為什麽沒有乘勝追擊?陳長捷分析說:“敵機可能明白察覺,但除了以轟炸阻擾外,未曾以部隊急起直追。此非坐而失機,殆亦力所無及,猶驚悸我八路軍的窺伺在後也。”
原因在這裏,是因為已經到敵後的八路軍115師使日軍不敢輕易追擊。陳長捷是閻錫山手下的一員驍將,平津戰役中。以堅決不投降共產黨軍隊的硬漢子而聞名。他對八路軍在平型關一戰中的作用,沒有必要用好話買共產黨的好,他比那位頑固堅持國民黨一黨私利的曆史學家更客觀些,也更準確些。
1937年10月1日?全國抗日戰爭爆發接近第三個月,山西省內長城一線第二戰區守軍全線撤退,閻錫山組織的平型關戰役以失敗告終。已經在敵後的八路軍115師主力轉戰娘子關。臨走時,留下楊成武獨立團在雁北地區堅持戰鬥,開辟根據地。
10月2日,八路軍115師主力開始向阜平、五台地區轉移。686團由下關出發,兩天內到達阜平東。685團及師直由東長城、冉莊出發,當天到達下關,次日經南鋪、銅錄崖、鐵嶺到達阜平七裏溝,4日到達阜平城。這是一個月後晉察冀軍區成立的根據地基礎。
留下來的楊成武獨立團,以上寨地區為依托,在靈丘、廣靈、淶源一帶打擊敵人,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10日,獨立團一營、三營分別從淶源、上寨出發,到靈丘、廣靈之間的馮家溝一帶。12日,伏擊日軍支援忻口戰役的後勤運輸大隊,殲敵1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二營從上寨出發到淶源、紫荊關、易縣一帶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之後,楊成武將獨立團一分為二:二營以淶源縣為根據地,向易縣發展;楊成武親率獨立團一營、三營,從雁北向東北方向的蔚縣方向發展。
此時已是時臨冬季,雁北的天氣,北風呼嘯,寒冷刺骨。幸好獨立團多數人是陝北人,耐得住嚴寒,可把那些來自南方的長征過來的將士們凍慘了。
講到這裏,小停一下,我先講講楊成武獨立團的人員構成。
獨立團的前身是紅一師,發源自井岡山和瑞金的紅軍隊伍。共產黨的軍隊講“傳承”,今天在宣化的六十五軍一九三師,就是從紅一師、抗戰時的一分區和獨立團發展過來的。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陝北紅色根據地,此時紅軍從出發時的86,000人,僅剩下一個零頭6000餘人。當時,由師長改任由原三軍團第十三團編成的第十三大隊大隊長的陳賡回憶說:“我當大隊長,騎著馬在前麵走,不敢回頭看,因為一看就把整個大隊看完了。”
接著,中央紅軍與在陝北的紅十五軍團合在一起,進行東征山西、西征甘肅。而紅十五軍團,是三個軍和在一起組成的:從湖北鄂豫皖根據地過來的紅二十五軍3000人,還有當地的陝北紅軍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各2000人,和6000人的中央紅軍加起來,總計有13,000人。西征甘肅的目的,是迎接長征過來的二方麵軍和四方麵軍。
此時的紅一師,師長陳賡、師政委楊勇。接替楊勇師政委一職的楊成武還沒有到。楊成武之後的師政委鄧華就更不用說了。
由於部隊實行了混編,紅一師1936年底、1937年初駐紮在甘肅省正寧縣的時候,這個師1700餘人,大部分是來自原先的十五軍團中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的陝北籍戰士。
一個原獨立團老兵回憶說:“由謝子長、劉誌丹組建的陝北紅軍,原分別稱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徐海東率紅二十五軍到陝北後,三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中央紅軍到陝北後,十五軍團大部分編入紅一方麵軍,其中紅一師陝北籍戰士最多。”
1937年8月,從甘肅省正寧縣開赴到陝西省三原縣雲陽鎮改編成八路軍時,紅一師改編的獨立團中抵觸最大的,並領頭逃跑的,就是這些陝北籍戰士。一個原獨立團老兵的回憶:“有的甚至說:‘我看這些南方人有問題,他們剛一來就搞什麽肅反,現在又要搞改編,紅軍都不叫了,還鬧什麽革命!’?肅反錯誤的影響在革命鬥爭的轉折時期危害更大。”
陝北籍戰士指的,是先於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徐海東紅軍。也帶來了張國燾四方麵軍在鄂豫皖根據地執行的的殘酷肅反政策。到中央紅軍製止肅反擴大政策的時候,陝北紅軍的各級領導人已經被殺害四百多人。所以無論紅一師還是獨立團,營以上幹部,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長征過來的南方紅軍。而人數最多的陝北籍紅軍,大都是連以下幹部戰士。
從1939年到1949年,楊浩為獨立團沒有文化的老兵寫平安家信,長達十年之久。大多數信件,都是寄往陝北紅色老區的。
一分區發展到鼎盛的時候,人數總計約兩萬人,當年從甘肅、陝西過來的這一千多紅軍戰士,已經混在這遍地能人的八路軍中間不顯眼了。一分區司令部,有一個十餘個人的警衛班,專門護衛楊成武的。這個十餘個人的班,清一色江西籍、陝北籍、山西籍的紅軍戰士,非常可靠。
為了照顧這些九死一生過來的紅軍戰士,楊成武私下裏叮囑各級領導幹部,將這些有著紅軍身份的戰士們放在不常打仗的部門,比如司令部、政治部的管理排、炊事班,特務營。即使在戰鬥團裏,比如一團,將紅軍戰士專門集中在一營三連,反掃**時放在後麵,跟團部在一起。1941年一分區司令部反掃**,在花塔山梯子溝突圍,就始終將大都是紅軍戰士組成的三連帶在身邊。
1937年中旬,獨立團派出以方國華為團長的地方工作團,開始在靈丘上寨地區和淶源、蔚縣、廣靈發動群眾,組建抗日遊擊隊,建立我黨領導的抗日政權,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獨立團地方工作團在靈丘縣南山地區組織上寨抗日遊擊隊,下設4個大隊,約千餘人。
從雁北地區進入到河北省,就是蔚縣(當年屬察哈爾省)和淶源縣。以後的短短十幾天,楊成武率獨立團接連收複渾原、靈丘、淶源、蔚縣、陽原、易縣幾座縣城。到了1937年10月底,楊成武駐紮在蔚縣的時候,獨立團前後打下七座縣城,兵員從出發時的1700多人,飛速發展到7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