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熙二年(406年)正月十八日,雍兗刺史楊安玄接到朝廷的詔書進京朝覲(1)。

隨行帶了五十名護衛,由張鋒統率,還帶了孔懿的弟子曾安和數名文吏,乘兩艘艨舯艦從襄陽沿漢水而下,過夏口入長江,在潯陽時下船。

楊安玄帶了張鋒和曾安登廬山前往東林寺拜見慧遠大師,順道問一問僧規是否已經完成。

張鋒故地重遊,不斷地向身旁的曾安介紹著風景。曾安是孔懿的得意弟子,本有機會成為楊安玄的妹夫,袁氏見過曾安後也很滿意,隻可惜楊湫喜歡沈慶之。

曾安是曾子後人,雖然家貧但勤奮好學,楊安玄任他為府衙戶曹參事,幫著戶曹掾劉堅治事,正好讓劉堅有時間風花雪月。曾安辦事穩妥,辛何數次在楊安玄麵前誇讚。

此次楊安玄進京帶上曾安,除了有意栽培外,還存了讓孔家人安心的意思,畢竟年前陰慧珍的事讓孔鮮見到他沒有好臉色。建康秦淮河,天下有名的風月之所,楊安玄考慮在京中應酬少不了出入其中,帶上曾安可以自明。

曾安第一次來廬山,看著眼前雄偉秀麗的景色,呼著白氣感歎道:“楊刺史《小窗幽句》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誠不欺我也。”

張鋒聽曾安掉文,沒好氣地道:“光會讀書有什麽用,才走這點路就喘得不行,有空到軍營來練練。”

曾安不但沒生氣,反而對著張鋒一揖,道:“張將軍說得沒錯,孔師亦常告誡愚不能光讀書,還要強健身體。”

“楊刺史,等返還襄陽,愚想到軍中任個文吏,也沾沾將士們的豪氣。”曾安對著楊安玄道。

楊安玄欣賞地點點頭,這是聰明人,知道大爭之世在軍中比起在府衙更為前程遠大。

張鋒有些不好意思,道:“曾兄若是願來軍營,就委屈你到仆身邊做個主簿吧。”

曾安笑道:“一言為定。”

東林寺與十餘年前幾無變化,雖是正月,神運殿前的樟樹依舊青翠如故。

楊安玄入大殿內拜佛,知客慧觀是熟人,等楊安玄拜罷佛,引著他前去僧舍見慧遠大師。

翠樟如舊,慧遠大師卻蒼老了不少,看到楊安玄對他施禮,笑道:“安玄,相別十一年,為師常聽人提起你,你在雍州救護眾生,功德無量,且坐。”

楊安玄道:“師傅給弟子的信中常提及善待百姓,弟子不敢或忘。”

慧遠大師點點頭,道:“你有慧根,佛祖才會在夢中授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經為師讀過,字字珠璣,般若智慧,令世人開悟解脫。為師已命人轉抄,贈送有緣。”

楊安玄笑道:“弟子在襄陽時讓人抄錄了數百本,此次上山帶來百本作為禮物奉於師傅。”

張鋒忙解下身上的包袱,裏麵是百本裝訂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呈上。

慧遠大師欣喜地道:“甚好,此禮為師收下了。慧觀,將為師整理的僧律交給安玄,算是回禮了。”

摩挲著厚厚一疊心經,慧遠大師感慨道:“為師得心經後亦命僧眾抄錄,可惜東林錄僧眾識字者不多,至今也不過才抄錄百餘本。”

楊安玄心中一動,他聽孔鮮說過雍州學庠漸多,可惜書本卻不多,往往一個學庠十數名蒙童僅有一兩本經書。若是能用雕版(2),當大大加快印刷的速度,加快文化的推廣。印刷術可是四大發明之一,自己怎麽把它給忘了,回襄陽之後一定要把雕版印刷術弄出來。

慧觀取來僧律,楊安玄起身對著僧律施了一禮,這才雙手恭敬地接過。

慧遠詢問襄陽法會的情形,楊安玄詳加解答。慧遠大師歎道:“可惜為師年歲已大,數十年不曾下山,其實真想再回襄陽看看,再看看白馬寺和檀溪寺,當年吾師所建的五層佛塔和丈六金身可還安好。”

楊安玄道:“師傅若有意前往,弟子定派戰艦相迎。”

慧遠大師搖搖頭,道:“鳩摩大師所譯《金剛經》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過去之事何必執著,阿彌陀佛,是老衲著相了。”

在寺中吃罷晚飯,楊安玄告辭下山,慧遠大師送至山門,身旁陪同的慧觀大師笑道:“師弟文名天下皆知,何不作詩以記今日。”

楊安玄是新詞大家,幾首詞賦以及《小窗幽句》流傳天下,在瓦棺寺和簡靜寺留下偈語和佛聯讓兩寺名重京城,慧觀亦不能免俗。東林寺作為南方寺廟的牛耳,能留下楊安玄的詩句會吸引更多的信眾前來。

楊安玄站住腳,天空明月朗照,山風送來猿啼,開口吟道:“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

外鎮進京朝覲,可不能想來就來,要得天子旨意,到達京城的時間也要按時。

正月二十五日,楊安玄乘坐的艨舯艦停靠在石頭城,祠部侍郎史平率鴻臚寺的官員在碼頭迎接。

同樣按照規製,朝覲天子前楊安玄不能隨意活動,被引到鴻臚寺居住,等候天子召見。

鴻臚寺,秦時稱典客,漢時改稱大行令,漢武帝時改名為大鴻臚。鴻臚之意,為大聲傳讚,引導儀節之意,主外賓、朝會儀節之事。

東晉時期,大鴻臚並不常設,去年董懷出使秦國,與秦結盟,武陵王提議設大鴻臚接待秦、魏、燕等國來使。

雍、兗刺史、弘家郡公楊安玄到來,鴻臚寺卿禇思設宴招待,席間談及身份,楊安玄方知禇思是崇德太後禇蒜子之弟褚歆之子禇琳,其兄禇爽已逝,禇爽之女禇靈媛嫁於琅琊王司馬德文為妻。禇靈媛有兩個哥哥,禇秀之和禇淡之,禇秀之與楊安玄是舊識,兩人與謝混、羊欣同為東宮侍讀。

十年時間過去,謝混成為中書令,楊安玄是雍兗刺史,禇秀之為黃門侍郎。四人當中羊欣年紀最大,桓玄入主建康時授其為平西主簿,羊欣察覺桓玄有篡位之心,有意疏遠,反得桓玄敬重,任其為漥台殿中郎。羊欣無奈,隻得稱病辭職,隱居家中,至今沒有出仕。

酒席間談及京中舊事,楊安玄不勝唏噓,建康經桓玄之亂,看似風流猶存,實際上忠於晉室的臣子多被掃**一空,門閥士族亦不看好王室,晉王朝已是搖搖欲墜。

禇思笑道:“琅琊王得知楊刺史進京不勝歡喜,散朝時特意囑咐愚,讓愚好生招待、不可怠慢。”

楊安玄停杯拱手道:“請禇公轉告王爺,愚見過天子之後便到王府拜見。”得知禇家女嫁於琅琊王,楊安玄知道禇思是替司馬德文傳話。

禇思道:“王爺收到楊刺史的信,得知楊刺史此次進京除朝覲天子外,還想為弘農楊家謀求升品。”

見楊安玄專注地看著自己,禇思得意地一笑,道:“王爺讓愚轉告楊刺史,他會竭力相幫,屆時會與有司和司徒王謐相商,朝議之時自會替楊家說話。”

王謐,錄尚書事,揚州刺史,還兼著司徒,在朝中位高權重,是劉裕的代言人,也是這次楊家升品最大的障礙。

進京之前,楊安玄給琅琊王寫信表明楊家謀求升品之意,又與戶部尚書郗恢和度支尚書陰友齊等人去信,讓他們相幫。

家族升品比起士人升品難上百倍,孝武帝時曾命員外侍郎賈弼之為天下十七州七百多個家族作譜傳,名曰《姓氏簿狀》,又稱《十八州士族譜》。孝武帝將此書收藏於秘府,以此作為區分士庶品階、選官論人通婚的依據。

《姓氏簿狀》以郡望、封爵、官品、聯姻等作為依據,楊亮曾是姚襄的征西將軍,後來被桓溫擊敗才投降晉朝,過江太晚,婚宦失類,《姓氏簿狀》將弘農楊家定為四品,這成為楊家數代人心頭大恨,為家族升品是楊家頭等大事。

自楊亮始,楊家隔上兩年就會向朝廷奏請升品,最有希望的一次便是楊佺期獻楊家犁,可惜被時任中書令的王國寶所阻。後來楊佺期與桓玄、殷仲堪響應王恭號召起軍清君側,實際上割據一方,朝廷當然不可能為楊家升品。

等到楊安玄橫空出世,數敗秦軍、魏軍,成為雍兗刺史、弘農郡公、右將軍;楊思平成為梁州刺史,楊安深、楊安遠皆為太守,楊家族人入仕數十人,郡望、封爵、官品都夠了。至於聯姻,楊安玄娶聖人後裔為妻,孔家的聲望足以與皇室媲美。

因此,楊安玄提出年後進京朝覲謀求家族升品,楊安深和楊安遠都分外激動,家族多年的期盼終於有機會完成了,楊家升品之後對族人來說是件好事,族中子弟將來定品、入仕、婚配都會得到改善。

朝廷設譜牒司專門管理家族品階一事,譜牒司屬祠部管轄,設有令、史等官職,每年三月對門第品級朝廷核定,想要升品的家族要在二月前提交申請,譜牒司核定後奏請祠部尚書、左民尚書審核,然後再稟報司徒府,由司徒向天子奏明,經過朝議認可才能為家族升品。

為謀求升品,楊安玄請孔鮮執筆寫好《弘農楊家家傳》,請族叔楊良重新修訂了《楊家家譜》,此行帶上曾安等人也是為了方便隨時補充升品所需的材料。重新核定門第品階之事不僅煩瑣而且艱難,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漏,弘農楊家雖具備升品的條件,但要想順利升品,絕非易事。

楊安玄舉杯敬道:“多謝禇公美意。愚在京中會有段時日,屆時當登門拜謝。”

禇思笑著眯起眼,楊安玄話中之意是上門送禮,他聽聞襄陽拍寶會賣出不少珍寶,估計楊安玄此行帶了不少珍寶,隨便送出一件都能作為傳家之寶吧。

笑吟吟地舉起杯,禇思道:“愚隨時恭候楊刺史大駕。”

「注(1):朝覲的說法源自周代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

(2):雕版印刷術經曆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