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所言極是,葉賢很聰明,他讓本王的女婿守北方,就是不讓本王動他的北方之地。”

軍師戈爾丹言道:“葉賢很狡猾,我們是否把阿爾漢拉到我們這邊來?阿爾漢如是投誠,我們將兵不血刃拿下河西走廊!”

完顏阿骨蘇道:“阿爾漢乃葉賢的結拜弟兄,他怎麽可能背叛葉賢呢?”

戈爾丹道:“阿爾漢還是我們契丹女婿呢,結拜弟兄並無血脈之親,而阿爾漢是我們契丹女婿,有血脈之親,可汗可以一試。”

契丹王連連點頭,言道:“本王即刻書信一封,送往涼州,探探阿爾漢的虛實。”

涼州。

阿爾漢的總督府。

最近,阿爾漢在享清福,看起來整天極為清閑,但他的作用極大。

他能穩定北方局麵,對葉賢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人物。

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現在被葉賢任命為北方兵馬總督。

風頭蓋過了葉賢手下所有弟兄。

這天,他正在總督府後花園與夫人賞花,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總督,契丹有信使到。”

阿爾漢抬頭道:“契丹信使?叫他進來。”

不一會,傭人帶著一個契丹人來到後院。

“小

的叩見總督,叩見耶侓公主。”

“信何在?拿來我瞧瞧。”

信使拿出一封信,恭恭敬敬遞了上前。

阿爾漢打開一看,漸漸地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不悅之色。

“夫君,誰來的信?”

契丹公主看見阿爾漢臉上的神色變化,好奇地問道。

“你父王的信。”

“說了些什麽,讓夫君不高興了?”

阿爾漢把信遞給契丹公主:“夫人自己看吧。”

契丹公主看信之後,問:“夫君打算如何回複?”

阿爾漢反問道:“夫人,你說我應該如何回複?”

“夫君,你雖是契丹女婿,卻是中原之臣,此乃國家大事,不可以親而誤國,如何回複夫君心中想必自有主意!”

阿爾漢很感激地看了契丹公主一眼。

公主雖是契丹人,卻深明大義。

“夫人真乃知己也,我阿爾漢豈能做不忠不義之人。”

阿爾漢即刻回信,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委婉拒絕了契丹王的策反。

契丹王收到回信後,並不生氣,而是哈哈大笑起來。

“在本王意料之中啊,本王女婿如能這麽輕易被收買,葉賢能放心讓他統領北方兵馬?”

“葉賢會用人

啊,這一點讓本王佩服!”

契丹王放棄了策反阿爾漢,也沒有攻打涼州的想法。

事實證明,葉賢用人之高明。

這天。

雲中燕和秀才八百裏加急,馬不停蹄來到涼州,覲見阿爾漢。

“兩位將軍快府上請!”

聽說雲中燕和秀才來了,阿爾漢急忙出來迎接,葉賢派這兩人前來,必有軍情大事。

來到阿爾漢書房,雲中燕拿出葉賢的親筆信,交給阿爾漢。

阿爾漢看信後,沒有半點猶豫。

“此事事不宜遲,兩位將軍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帶兵出發!”

秀才言道:“上位托我們問將軍,可否帶走十五萬兵?”

葉賢在信中,不好說出具體數字,這是對阿爾漢的尊重,發多少兵到益州,讓阿爾漢自己決定。

阿爾漢言道:“益州吳天明擁兵三十萬,加上南蠻之兵足足四十萬,我們沒有四十萬兵馬,難於戰勝這場戰爭。”

阿爾漢略一思索,又言道:“涼州現有兵馬二十五萬,兩位將軍全部帶走!我這裏不要留一兵一卒。”

雲中燕和秀才大驚。

“一兵一卒不留,外族倘若來攻,該當如何?”

阿爾漢笑道:“放心吧,我如今

是契丹的女婿,我對我的那個嶽父大人還是很了解,他不會拿我怎麽樣的。”

秀才言道:“河西四郡,皆不留一兵一卒,這太冒險了。”

阿爾漢言道:“隻要上位統一南方,雄霸中原,我河西之地就越安全,契丹會顧及東邊青州兵馬,怎能輕易占我河西之地?”

“再說,我這個契丹女婿,平日和嶽父大人關係融洽,他不會冒險得罪中原最大霸主,其二,契丹王不會不給我這個女婿的麵子。”

“因此,兩位將軍放心吧,河西走廊有我阿爾漢在,會穩如泰山!”

“那,我們明日帶走二十萬,還是留下五萬在涼州吧!”

阿爾漢想了想,言道:“無須留下五萬,留下兩萬足矣!”

臨潢城。

探馬回報,把涼州兵馬派往益州之事,向契丹王作了稟報。

契丹王哈哈大笑:“我這個女婿對我心不設防啊!哈哈哈!”

軍師戈爾丹道:“大王,此乃天賜良機也!我們隻要出兵十萬,整個河西走廊信手捏來!”

“不可!”

一人反對道:“葉賢已是中原霸主,一旦統一南方,他的勢力遠在大齊和我們之上,我們趁之後方空虛占領河西,乃是不義。”

“葉賢統一南方之後,舉大軍北伐,則師出有名,我們如何擋之?因此,不要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為契丹埋下禍根!”

說話的又是軍機大臣完顏阿骨蘇。

“再說,阿爾漢乃我們契丹女婿,此人對我們契丹極為友好,我們目前應該保持這種和平局麵,來發展壯大我們契丹。”

契丹王連連點頭。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至此,河西雖然沒有兵馬駐守,但有阿爾漢在,契丹和其他外族,皆不敢打河西走廊的主意。

事實證明,文武雙全的阿爾漢,替葉賢穩穩守住了後方。

體現了阿爾漢作為一代儒將的雄才大略。

半個月後。

秀才和雲中燕領著涼州二十多萬兵馬,跨越秦嶺,渡陰平,順江而下,來到益州西北麵。

與葉賢的東路大軍,對益州形成兩麵夾擊之勢。

“孟天翔,命你帶兩萬精兵,切斷南蠻運往益州的糧道。”

益州的糧草補給,完全靠南蠻支援。

南蠻用大象給益州的吳天明運送糧草。

燒了敵軍糧草,乃是頭功一件,東方宇其實很想去。

“我軍正缺乏糧草,燒了豈不可惜?如是我去,定能將糧草搶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