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四章 活著到底為了什麽 2

天力靈示: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不抗拒改變,隻不過是抗拒被別人改變。這是在人際關係中產生矛盾和衝突的重點。生活裏不必要去苛求別人的認同,就像你沒有去理解和認同別人的義務。靜靜地過自己的生活,每個生命都是原創,不要最後活成了許多人的翻版,多少不可告人的艱辛,多少被逼迫出來的成熟,讓人聽起來如此的心疼。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麽,你到底在為了什麽而活著?

人,活著為了什麽?胡適曾說:“生命本身沒有什麽意義,你要給它什麽意義,它就有什麽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作家餘華在其小說《活著》的前言中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人,作為生物,求生是其自然本能;活著,是生命的唯一要求。活著是美麗的,盡管活著的時候常有許多痛苦,但和死亡相比,卻無疑是一種幸福。死亡猶如飄零的枯葉,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夢想,再也無法散發鮮活的清香,而活著還可以感受溫馨的陽光,編織各種絢麗的夢幻。

曾幾何時,煎熬中苦撐度日的我們,在不經意間已是雨過天晴,當初那似乎致命的陰霾全都化作了虛無。此時,你就會暗自慶幸“我還活著”!

經曆過死亡的洗禮,才知道活著有多麽可貴!不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語人生。

人。隻是自然界暫時存在的一個生命而已,與其它生命不同的是,這種生命有意識,有感情,它能夠意識到生與死,當死亡真正臨近時,它會對生愈加留戀。

人活著的時候,其實不應該忌諱議論死。因為。人自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經走向死亡。死,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曆的終點。有人說,生命不過是一場墳地裏的盛宴,吃罷,喝罷。死亡就微笑著翩翩飛臨。沒有對死的畏懼,哪有對生的熱望呢?

人生在世,誰都想過上好日子。然而,所謂的好日子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幸福是一種感覺,它隻能源於自己內心的感覺,而並不取決於物質的多寡。很多時候,物質的鏽蝕反倒讓人失去了體檢幸福的觸覺。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在我們的周圍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物質上的富裕反而招致精神上的貧困。”活著有太多的**,我們很容易在眼花繚亂中迷失自己。

我們活在這世上,不可能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很多想要的東西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好好活著。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色,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就做一叢灌木。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灌木,就做一株小草。隻要你保持了自己的本色,生命同樣絢麗奪目。平凡人的天地不也是有一番絕美的風景嗎?一壺濁酒,幾碟小菜,瓜棚豆下,雞鳴狗叫,兒歡女繞,豈不也是非常快樂嗎?隻有平凡簡單。未必就是誌向不高。許多時候,這遠遠超出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

有時候,放棄未必意味著失去,或許隻是揮別了曾經的錯誤。生活本身是很平凡的。其實,幸福也是很平凡的。“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柏拉圖如是說。

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到處都是存在的陽光,關鍵是,隻有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隻有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間的美好。

尼采的一句話:生命敢於承受生命的無意義而不低落消沉,這就是生命的驕傲。

生命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隻有一次,但是對生命的感悟卻因人而異。生命是一個有限的過程。思考生命是從認識死亡開始的。

存在主義者海德格爾的想法,人生是一種向死的存在,人生觀即人死觀。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一般會具有比較明顯的生命意識,懂得用生命意識去看待人生,看待我們這個人文環境,看待整個自然界和宇宙。

春來秋去,光陰倐忽,生命的腳步一刻也不停留地走向盡頭。今天活蹦亂跳的人,明天有可能忽然消失。生命,不管你有過怎樣的甘甜或苦澀,終將歸於平淡。人世間的一切繁榮浮華,都不過是一場夢,所有的愛恨,最終都會像櫻花飄落,繁華而後憂傷。

生命是如此倉促,總是遺憾太多。在生命的時間軸裏,我們匆匆來,匆匆去,其結果是一樣的,隻是過程不同。過程遠比結果快樂。活著,不為別人活著,也為別人活著;不為自己活著,也為自己活著。活著的理由有很多,為了這些理由,我們還活著。

活著的時候,不知我們能否真正體驗到生命本身的安詳與真誠,善良和美好?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生物存在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來看,我總覺得是愚蠢和可笑的。”如果他的觀點正確,就等於否認了人類認識真理的無限可能性,並為人類的思想留下了一個具體的康德所謂的“自在之物”,即永遠不可知的問題,但這是與宇宙中思維著的精神的無限性不相容的,並為現代唯物主義所否定。或者愛因斯坦在這個問題上過於輕率了,他是一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在自然科學和自然哲學所及的領域,他具有無上的權威。但任何人都具有局限性,愛因斯坦沒有意識到,當他對人的目的下結論時,他已經越出自然科學的範圍,而來到他完全是門外漢的哲學與社會科學的領地了,這就有可能造成他思想的失誤。

人活著的目的或意義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多麽深奧的問題。自然世界的一切都遵循自然之道,甚至人類精神領域中的藝術也以自然為造極。我們可以發現,物質世界的最高自然就是物質的運動屬性,物質在永恒的運動中,目前隻向著一個方向,進化的方向,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地運動著;宇宙中的另一極——精神則遵循著能動的屬性,不斷地創造和更新,向著絕對的自由和解放之軸無限接近。它們都遵循著物質的最高自然和精神的最高自然。

人,作為物質與精神,靈與肉相結合的人,自然也遵循人的最高自然,而人的最高自然,就是成為人,成為真正的人本身,這是人的最高自然和目的,人的目的就在於人本身。

成為人的問題也就是實現人的本質的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實現人的精神自由的問題。由於人是靈與肉的結合體,人的自然與精神的自然就有些微的差異。人所實現的不僅僅是精神的自由,還有個性的,生理的的自由。由於生理的自由僅僅是人的生物基礎,我們一般將人的自由表述為個性自由與精神自由,個性自由與精神自由包括了人的生理自由。事實上,這裏表達的也就是人的幸福的概念,個性自由與精神自由是幸福的具體表達方式。

追求幸福,追求個性自由與精神自由,似乎所有的人都已經不自覺地在這麽幹了。是的,人的本能具有很高的神性,它自然地趨向於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意義。但是,這裏有重要的差別,個性自由與精神自由不是縱情任欲,不是盡情地宣泄人的一切和希求,自由的意義不是絕對的,自由的真實定義乃是掌握必然而達到目的,一切違背事物的必然本質而造成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損害的行為,都不是自由的行為,都不能達到人類本來的目的。

掌握事物的必然,就是要求順應事物的規律和規則,無為而無不為,從而達到水乳交融,無拘無礙的境界。假如不是這麽做,那麽即便騎上一匹奔馳的駿馬,也可能摔個半死的。

要達到自由的境界,就得提高人本身的精神素質,個性與精神決定著人的一切行為和命運,而精神更是人的未來的主宰,它是人類一切文明的源泉。文明的不斷上升的過程,就是人類精神不斷發展的過程。隨著精神的滋養和發展,人不斷地離開動物家族的基線,愈來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愈來愈成為掌握更多自由的人,愈來愈成為自我實現的人,這是為人的自然和必然,盡管你可以違背這一切,象畜牲一樣生活,象野蠻人一樣處事,或者改用肚臍眼吃飯,倒立走路,用肛門撒尿,但是違背自然的後果就是遭受自然的無情懲罰。然而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實現幸福的具體途徑和方式是無限多樣的,無論是犬儒主義還是享樂主義,無論是個人主義還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幸福。我們僅僅隻是提醒,成為人,成為真正的人,實現個性自由和精神自由,乃是為人的崇高境界和理想,也是人類曆史進化的方向和必然歸宿。在今日,你盡可以不理會這一套,豬玀般的生活自有豬玀般的樂趣,你走你的自由之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這該是人的自由,卻非人的目的。

一句話,人活著的目的唯人的自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