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誰是傷我最深的人

對於每個人而言,媽媽都是最重要的。這個重要是雙重性的:一方麵,媽媽的愛是我們內心幸福與健康的基石;另一方麵,媽媽的非愛行為,也常常是我們內心痛苦的源頭。

我對好媽媽的定義,一個很關鍵的內容是,願意看到自己的問題,並願意承認和改變,甚至,隻要你在改變,哪怕改變不了都可以。

一位初三女孩月15歲,一向很乖,但近來總是跟媽媽唱反調,還經常威脅媽媽要吃安眠藥自殺,媽媽帶著女孩來找我谘詢。

月在一次與媽媽的爭吵中,說媽媽是後媽,一點都不愛她,還說媽媽說話太“毒”了。

在傾聽月訴說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樣幾件事。

1、月在八歲時,媽媽又給她生了一個小弟弟。

2、媽媽自從弟弟出生後,由於疲勞的原因,經常用狠毒的話罵她,還經常說她不講衛生,嫌她髒。

3、媽媽還說她真是個麻煩,弄得一家人不得安生。

4、還講了一個媽媽不愛她的例證,那就是每次月的表妹到她家來,媽媽總是把月的玩具送給其表妹。所以她一直討厭表妹,怕表妹到她家中來,認為隻要表妹一來,就是要搶她的玩具。

5、還有一次,媽媽給月的表妹買了一個漂亮的芭比娃娃,月也想要一個,媽媽卻沒給她買,說她大了,不適合再玩芭比娃娃了。

在講述過程中,月幾度泣不成聲,尤其是講到月的表妹搶她娃娃這件事,更是委屈至極。

6、媽媽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扇了她六個耳光,也是她唯一的一次挨打。

和月的媽媽溝通交流,媽媽沒有否認月所陳述的事實,她這才知道很久以前把女兒的娃娃送給自己的侄女竟然對女兒造成了那麽大的傷害,她一點也沒有尊重女兒的意見,讓女兒留下了這麽嚴重的心理陰影,從而不願讓別人進她的家門,哪怕是關係很近的人。又因為大部分時間精力用來照顧月的小弟弟,覺得月大了,不應該再讓已經疲憊的媽媽再心煩了,也是她經常對月說“毒話”的原因。

了解到這些,月的媽媽非常愧疚,就不尊重女兒的意見把她心愛的娃娃送人之事和其他幾件事給女兒月真誠地道歉,並願意以自己實際的行動來改變自己以前的錯誤做法,並許諾以後會認真地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不傷害自己孩子的媽媽,女兒月這才釋然

看似月出了問題,實則是月的媽媽有問題在先。月不惜以種種反常行為來點醒媽媽,其實是在變相地向不知道表達愛的媽媽索愛呀

許多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係列的輔導之後,往往發現是他們的婚姻先有問題。進一步成長之後,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為是為了化解父母婚姻關係中的衝突和壓力。也就是說,孩子借著自己的問題行為來維係整個家庭的平和,他們寧可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為家庭帶來一些幫助。而且,他們往往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心理疾病(長期積累導致生理疾病)、行為偏差(多動、暴躁、飲食失調、網戀、早戀、輟學、逆反、自卑、自大、憂鬱、精神分裂等),永遠不是單獨的、個人的現象。是因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為問題的某一成員隻是病態家庭的“發言人”、“代理人”而已。個人的問題意味著家庭的病態,家庭係統的病態則反映出整個社會體係的病態。

如果母親忙於事業,整天在外奔波,沒有在妻子和母親的位置上;或者母親停留在少女時代,不從父母處獨立,而是帶著孩子寄養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麽由於母親沒有扮演她的角色,家庭在親密關係上就會出現空缺(真空)狀態。然而,家庭需要完整的婚姻,必須有人扮演跟父親平等的角色來維持婚姻關係,於是,女兒可能會成為媽媽的“代理人”。

因父親家外有家,在父母瀕臨離婚的幾個月間,上中學的安靜、文雅、優秀的?突然成績下滑、憂鬱、輟學、自閉,最後離家出走並試圖自殺。當母親因為女兒的狀況向父親示弱,父母二人協力來關懷女兒,並因為血緣關係難以割舍,父親最終回歸家庭之後,女兒豁然痊愈。父親因此感慨萬端,演繹一出“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

男孩強上中學時極其優秀,功課均優,幾乎每個學年都以全票當選班長。初三下半年中考前幾個月,卻出現腹痛、腹瀉症狀,持續多月,無法正常上學。父母帶著他去上海、北京各大醫院檢查,均無法查出病因。無奈休學,重讀初三。此時的家庭狀況是父親有關係親密的女友,常常在外留宿,母親極為苦惱。當兒子莫名其妙的病症影響中考和身體的成長時,父親開始回歸家庭並全力治療兒子,夫妻關係因齊心協力關照兒子而緩和。暑假過後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兒子複原了。

這樣的孩子,便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問題的承擔者、“代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為這個孩子的問題尋求治療,使家庭有機會麵對真正的問題。可以說,孩子為家庭提供了正麵的犧牲、貢獻和服務。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個人扮演健康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供示範:如何扮演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如何扮演丈夫或太太的角色;如何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如何培養親密關係;如何做個正常、健康、有價值的人;如何與他人保持適當界線而不做逾越角色的事情……

孩子是最佳的學習者,他們時刻以敏感於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觀察、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是最糟糕的詮釋者和表達者,他(她)沒有建構起完整的、邏輯的、合理的意義的能力,也沒有對應的豐富詞匯來表達出他(她)思考、懷疑和好奇的一切。作為學習者,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指引。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問題,是每個人的重要功課。一旦我們根據因果律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能做出些補救措施。家中的焦慮便不會由一個人吸收和承擔,造成“問題兒童”、“精疲力竭的妻子(丈夫)”或身心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