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十七章 愛你的存在
我們學到“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和研究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因素。不過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彼此越來越疏離,盡管有因特網和手機,彼此卻失去聯係。而日常生活則被各式各樣的新奇玩意兒掌控。人們沒有勇氣任自己的電話響個不停,總是強迫性地要接起電話,我甚至認識找不到手機就開始驚慌的人,所以他們又多買了一支,好確定沒有漏接任何一通來電。小我會拚命努力,以求一直受到關注。然而,靈魂卻需要停工期,需要時間反省,需要時間探索內在,需要時間從雜七雜八的東西中將重要的東西篩選出來。我們不應該避開寂靜,而是應該把它找出來——找出勇氣關掉手機,也找出勇氣在你替內在世界補充能量時,對外在世界說“我沒時間”。
目前科學正把海洋和外層空間的疆界往外推,為了累積知識,我們耗費了數十億美元。但醫學正不斷遠離人類,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傷害,大到讓醫療失誤被列為人類主要死因第三名,僅次於癌症和心髒病。2003年11月,醫學博士喬?馬裏達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談到美國醫療照護的最新情況,標題“醫療致死”頗有揭發內情的味道。其中大部分信息來自2000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醫學博士芭芭拉?史坦菲爾德。那些統計資料頗驚人:有22.5萬因為醫療處置和失誤而死亡。實際數字更高,因為其他死因也可能涉及醫療致死。為什麽這麽多人死於正規醫學領域?因為醫學界的人走進了不重視心智和靈魂之類麵向的死胡同。醫生試圖從“硬件”介入,但其實他們應該在“心”上麵下工夫。教導人們發現並應用自己與生俱來的療愈力量很重要,應該獲得更多資助。擁有宇宙飛船和衛星相關知識很棒,不過了解我們內在的宇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正當我們受到寬屏幕電視轟炸的時候,心智的屏幕卻縮小了——以小我為中心的行為,再加上把重心擺在物質上,而不是優先考慮靈魂,就會導致這種狀況。我們有強力的真空吸塵器,能夠用高速吸盡大量灰塵。但同時,我們自己卻有成堆應該清除但尚未解決的衝突、思維和情緒。醫學透過安裝心律調節器,挽救了許多心髒病患的生命。然而,假設我們換裝“平靜調節器”,那就不需要其他所有的調節器了,而唯一真正的“平靜調節器”就是在自己內在找到平靜和喜悅,找到那顆靈性的心,並治愈靈魂。這麽做可以治愈並避免許多疾病形成。?不對自己下工夫的最大借口是沒有時間。我們為忙碌而忙碌,忙到未盡監督之責。我們在優先級的迷宮中迷失了自己,把優先權給了不相幹的事物。而不是著重內在成長。結果。我們完成的事物變少了。體驗到更多壓力,終至四處亂跑,直到疾病強迫我們往回走幾步,暫停一下。
我們的思緒主要放在未來。而不夠安住在當下。這種不健康的注意力造成壓力,而壓力導致疾病、疲勞和退化。當問題(挑戰)出現時,我們試圖找出解決之道,卻不去檢視這個問題一開始為什麽會存在。隻要我們不仔細查看隱藏在表麵之下的東西,我們就會強迫自己到處亂跑,想盡辦法卻無法打敗那些症狀。
靈魂是記錄並保留我們情緒實相的數據庫(情緒實相是我們體驗人生的方式),它借著吸引力讓我們能夠解決過去問題所處的情境,以此來共同創造我們的人生。靈魂運作的方式和小我相反,小我的目標在避開痛苦的情境和衝突。靈魂則促使我們迎向對立,這是極大的矛盾。小我希望我們跟著感覺不錯的事物走,尋求虛假的和諧,並否定真理;靈魂則不斷對我們發出信號,並影響我們的直覺。希望引導我們朝衝突前進,這樣才可以麵對衝突。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麽,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無論發生什麽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我們所經曆的事,不可能,絕不可能以其他的方式發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並不存在要是我當時做法不一樣…那麽結果就會不一樣。?無論發生什麽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曆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裏,隨時準備開始。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麽,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並持續前進。?你坐在這裏,讀著這些文字,相信絕非巧合。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為你的因緣成熟,?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善待自己,愛你的存在,讓自己快樂。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裏沒有黑暗,無論什麽時候、什麽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麵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麵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樣,表麵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裏麵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麽會又怎麽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隻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是什麽?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麽?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隻能被認識。
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是通過修行而悟道的。修行是一種境界,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是永無止境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修行沒有出期。覺悟隻在一念,“萬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麽?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
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縛,結果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悟道之後修行,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鷹擊長空、魚翔潛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裏心就在哪裏,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也隻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拚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我”在圓滿中存在。
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裏的人。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
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
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盡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老師的成就不代表個人的成就。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曆,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曆,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啊。光環是人家的,我們借光沾了老師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認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
圓滿是真實的,圓滿是事實本身。再豪華的宮殿,也有衛生間和垃圾;再美麗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汙泥能生出蓮花也是好泥土,圓滿的本身就是這樣——?“不垢也不淨”。認識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對事物真相的認識與把握。當一個人不再妄想,以一顆圓滿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時候,他的心是平靜的,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佛行,就是順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開悟的人會很自信,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謂自信,就是對自我生命的本體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自信不是給別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證明,自信與外在無關。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裏沒有黑暗,無論什麽時候、什麽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麵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麵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