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

想要追尋內心,看起來很簡單,我們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紛繁的複雜暫且除去!可,在社會群體中的我們,不時的會領會大家的意思,尤其是關心你的父母、朋友。於是乎,戀愛、結婚、金錢、物質,充斥著我們的世界。與其說,我們去追尋,反倒不如說,我們被這一切追著走,來的更實在。這其中,教育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傳統的定義,讓我們被刻意定型,而丟失了自己。

教育必須探索人類行為的局限。我們說過,教育絕不能隻在學術上發揮作用,還必須探索人類行為的局限。這些行為是許許多多世紀以來的恐懼、焦慮、衝突,以及內在和外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尋求安全感的結果。大腦被這些過程限製了。大腦是進化,即時間的結果。我們是過去積累的結果,無論是在宗教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建立在獎懲基礎上的,就像動物一樣,如同一隻狗被訓練一樣。

大腦在安全的機構中尋找保護性反應。我們的大腦是一台非同尋常的儀器,它擁有巨大的能量與能力。看看它在外部世界,在我們周圍的世界所做的事情。它把世界分成各種不同的種族、宗教和國家,這樣做是為了獲得安全感。它在宗教、政治和經濟的孤立中,在家庭和小的社區與團體中尋求這種安全感,它在組織、機構中尋求這種保護性反應。

教育認同了權威的力量,而使大腦變得機械和重複。 國家主義已經成了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的政治家致力於維護經濟上的國家主義,因此使我們孤立。有孤立的地方就一定有對抗,侵略,與其它國家基於貿易的友好關係,武器交換,力量平衡,將權力維持在少數人手裏。這就是我們的政府,無論是極權的還是民主的。我們試圖通過政治活動帶來社會的秩序。因此我們變得依賴政治家。為什麽政治家變得格外重要,就像古魯和宗教領袖一樣?是不是因為我們總是依靠外在的力量來讓我們的生活有秩序,總是依靠外部力量來控製和決定我們的生活?政府、父母和各種形式的領導者,這些外在的權威似乎給了我們今後的某種希望。這是我們依賴與接受的傳統的一部分。這是長久累積的傳統。它限製了我們的大腦。教育認同了它們,因此大腦變得機械和重複。

教育需要反思,而不僅僅隻是改進。了解過去累積的巨大能量,而不否定它在我們生活中某些方麵的必要性,這難道不是教育者的職責麽?作為教育者,難道我們對於人類在善中綻放漠不關心嗎?但隻要過去還在繼續,無論它如何改被進,這種綻放就是不可能的。

教育是對生命整體的探究,而不是他的某個部分。 那麽我們的局限的要素是什麽呢?正被局限的是什麽,造成局限的又是誰?當我們問這些問題時。我們能覺知到我們實際的局限嗎?如果是出於那個覺知來問這些問題,那它就會有巨大的活力。還是說我們在問一個理論性的問題?我們不關心任何假設性的問題,我們是在麵對現實,真實存在的事實。我們在問,這種人類狀況的原因是什麽?可能有一個原因或者很多原因。許多條小溪可以匯聚成一條大河。它的深沉、廣闊和美才是重要的,而不是追蹤每一條小溪直到源頭。因此,我們關心的是對我們生命整體的探究,而不是它的某個部分。隻有在我們了解生活的巨大和複雜時,我們才能問我們局限的原因是什麽。

教育重要的是覺察,領略生活的意義。重要的是首先要理解,不是口頭上或理智上理解。而是察覺到,生活就是女人、男人、孩子、動物、河流、天空和森林,所有這一切。感受它。不是關於它的觀念,而是看到它的巨大和美。如果我們不能領略它的意義——生活的所有廣闊運動是一體的——這時我們去問受限的原因是什麽,我們就會帶來生活的分裂性。因此,首先讓我們了解天空、大地、人類生存的運動是不可分割的。在這之後我們再進入具體問題。當天空、大地、人類被看作一個巨大的整體性的過程,那麽對我們局限的原因的調查就不再是破碎的和分裂的,那麽我們就能夠問,那個原因是什麽。那樣,問題才擁有深度和美。

“事實”遠比“應該”要重要得多。要發現局限的原因。我們必須共同探究它的本質和結構。在生物性、器質性方麵,遺傳下來的東西有它的自然智慧,它的自我保護機製。除此以外,還存在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領域,內心的反應,內心的傷害,恐懼,矛盾,欲望的驅動,短暫的滿足和傷痛的重負。這個內心,當它混亂、困惑、雜亂,自然會影響生物性的存在,因此疾病是受心理影響的。難道我們不關心對自己內在本質的探索嗎——它是非常複雜的?這種研究是真正的自我教育,不是改變事實,而是理解它。去領會它並與之共處是非常重要的。“事實”遠比“應該”重要得多,理解我們實際的樣子遠比超越我們自己重要得多。我們是我們意識的內容,我們的意識是一個複雜的東西,但它的本質是運動。我們不是在談論理論、假設、理想,而是我們自己實際的每日生活,這一點必須被清楚地理解。

教育的路程探索或許還很長,傳統的觀念,我們一直都很難去真正的做到批判、改進,甚至於丟棄。因為,它深植於父母、朋友,深植於每個人的內在判斷。想要追尋自我的內心,簡單;可若想在社會群體中跟隨內在,了解自己,或許就需要很大的力量。畢竟,我們都是存在於這個生命群體,需要彼此聯係的同伴,需要彼此間學會愛。

唯有用心去愛,幸福才是可能的。真愛有療治身心、轉化環境、賦予生命深刻意義的力量。佛陀關於“愛”的教諭既鮮明易懂又科學合理,在現實生活中也易於實踐,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

大河奔流,浩然無垠,它有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量。

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初為學僧時,佛陀曾教導他,人之為人,要如大地、海洋和江河一般。不管人們向大地傾倒任何東西,無論牛奶、花瓣還是肥料,大地都欣然接受。為什麽?因為大地是如此的廣袤,她有把一切一切轉化成土壤、植物和鮮花的偉力。譬如向一杯水裏撒鹽,水會變得無法下咽;但若向一條大河裏撒鹽,那麽人們仍然可以從河裏汲水做飯、洗涮和飲用。

通過修行,人可變得心寬如天地,一如佛陀的心,能夠擁抱整個宇宙。

假如我們胸懷寬廣,就會像河流一樣坦**;心胸狹窄,智慧和悲憫自然有限,人就會受苦。我們總是無法接受或容忍他人的缺點,總強求別人做出改變。但如果把心靈延展、擴大,同樣一件事就不會再讓你感到痛苦。人總有無量的慈悲和智慧,能夠做到廣納眾生。我們先去接受別人,不管他是怎樣的人,然後他們才有轉化的機會。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心靈成長?答案就是修行。

愛,是要彼此看著對方,也要一起看著同一方向。

法國作家安東尼 ?伊格修勃利曾經寫道:愛不是關切地對望,而是朝著一個方向的共同凝望。一對夫婦正朝著同一個方向“凝望”,不禁讓人啞然失笑。因為他們共同麵對的方向原來是電視機。當兩個人在對視時不再感到喜悅,而要望著另一個分散注意力的方向,這就不是真正的愛。

那麽什麽才是愛?愛的意思,是要彼此看著對方,也要一起看著同一方向。如果你懂得去看,那麽彼此看著對方會是很美妙的事。因為當你懂得如何看著對方,發現他內在的美善,你也就能夠發現自己內在的美善。看著別人,即是看著自己。你將認識到,愛是某種很真實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去體驗真實的愛。愛是使人堅強的力量,是令我們能夠關愛眾生福祉的力量。

正念生活,愛的藝術。因為不懂得正念生活的藝術,我們在生活中犯了錯誤,在我們和周圍的人之中形成心結。我們讓家人、朋友、同事深受其苦,因為我們不夠理解他們,我們如此缺乏耐心。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而僵硬,直到最後發現,溝通已被徹底阻塞。

所有人都需要得到愛,所有人也都需要去給予愛。在實現大徹大悟那一天的清晨,佛陀認識到的,就是所有的人都有去愛、去理解的能力。但我們似乎就是不信,仍然繼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也許我們一直沒機會去深觀愛的真諦,去總結愛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去解悟為什麽當愛生起時,痛苦也會相伴左右。在佛學中,愛的含義既非常深刻,卻也非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