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八章 空椅子
空椅子技術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種心理技術,是使你能夠清楚地看到你內在語言的方式之一。這種技術常常運用兩張椅子,要求你坐在其中的一張,扮演一個“勝利者”,然後再換坐到另一張椅子上,扮演一個“失敗者”,以此所扮演的兩方持續進行對話。
“格式塔療法”是美國精神病專家珀爾斯博士創立的心理調節技術。為什麽叫格式塔療法呢?格式塔是譯音,它是心理學界一個重要的學派。格式塔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完形”、“整體”。這個學派的基本理論認為,人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人的情感和一切其他心理活動以及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規律的。人的大腦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它可以主動地活動,有把對外的知覺“理解為整體、完形的趨勢”。
“格式塔”的基本理論在於培養人的敏銳的覺察力,讓人循漸經驗自己當下的存在,進而重新塑造一個統合的自我。
在“格式塔工作坊”裏,每個參與者將學習處理自己的人生問題與困難。
因此,學員透過治療師的現場協助,可以看清自己的問題,在意識到困難存在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生命資源的存在。將以往否認、逃避、深鎖在無意識世界的陰影事件一一攤開在眼前。
也許你會害怕一旦
裸目睹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一個人很可能會因而崩潰。但是“格式塔工作坊”提供你一個安全的實驗室;又因為你在團體中擁有其他學員們的支持與了解,你會有足夠的勇氣來麵對現實。
有時候,“格式塔”就猶如參禪裏的“頓悟”與“覺醒”。透過治療師的催化,再加上學員親自走過一遭,驀然發覺眼前的視野更加遼闊。借著親臨其境的感受“此時此地”,原本的支離破碎感似乎重新有了組合。不錯,當人覺醒,又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支持時。自然可以更篤定的相信自己、依賴自己。
當治療師發現某位學員有著強烈的內在衝突時,會立刻建議此學員輪流替這兩個交戰的內心衝突說話。通常是學員坐著對另一個空墊子說話,所以這個方法又被稱為“空椅法”。擅用此法則的好處是幫助學員直接麵對衝突,並且集中精神來處理這件事。
“我——你”的敘述句。這項原則其實是“對話遊戲”裏的延續。既然是讓參與者直接和內在衝突交談。自然而然是用“我”為主語。另外,參與者可能想麵對父母或親人做一些未完成事件的處理,治療師一定會讓他用“我——你”的敘述句來澄清。例如,學員想和她的母親說話,‘我覺得你很不負責任,你扔下我,從不好好照顧我。’
透過此“我——你”的對話,參與者更能身入其境捕捉此經驗,將過去未處理的情緒呈現在此時此地,得以尋求解答。
未完成事件。記得。這是一個重要主題,“格式塔”的重心幾乎是圍繞著這個主題在運作。格式塔創始人波爾斯發現,人之所以卡在某個難題中,往往是在過往的生活中有許多懸而未決、壓抑的感覺未被釋放出來。大多數這類“未完成的事件”都與憤怒的情緒有關。而一般人都不願承認,也不肯麵對這類被歸於“負麵”的情緒。殊不知“憤怒”這個“黑麵殺手”一旦被喚醒轉化成為正麵特質——勇氣與界限。將對自己成長有極為正向的作用。
誇張動作。身體上小小的一個動作或姿勢,極可能和學員內心的感受有極其微妙的關係。
突然的屏住氣息很可能是學員在壓抑某些情緒,不自覺的拍打椅墊也許是內心沸騰洶湧。
此時,治療師會讓學員繼續這個動作、強化它、誇大它;最後,內心的感受會透過肢體的動作而清楚的表達出來。
與感覺同在。在“格式塔工作坊”裏,你幾乎無法預期自己會遭遇到什麽樣的經曆。而格式塔三要素中,有一個近乎打趣的要素——“拭淚水的麵巾紙”這是格式塔工作坊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設備之一。
因為你得經驗自己與別人的痛苦。治療師尊重你的感覺,你可以放聲大哭,也可以悄悄拭去淚水,沒有人會執意要求你來聽從任何指揮。
在工作坊裏,你可以和各種情感、情緒作深入的接觸、交流、實驗、冒險;隻要你一直跟自己的感覺做連結,你自然會有某種程度的覺察和頓悟。
你是“生活在‘今天’”。不要懊悔“昨天”的事,也不要總惦著“明天”的事。因為你生活在今天,對昨天的遺憾、悔恨、內疚和難過並不能改變“昨天”;憂慮“明天”也無益於“明天”,而且這兩種情緒都有害於“今天”。
你是“生活在這裏”。杞人憂天,徒勞無益。不要為與你無關的。離你很遠的事無端憂愁、苦惱。
“停止猜想,麵向實際”。猜疑是引發不良情緒的禍根之一。生活中如果憑猜測處理問題,這無異於庸人自擾。
“暫停思考,多去感受”。格式塔療法強調感受,認為感受比思考更重要。因為人們整天為如何考出成績,如何學習好和做好工作及處理好人際關係絞盡腦汁;很多青少年沒有歡樂,沒有心思去觀賞大自然和豐富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人變成了沒有情感的“冷血動物”。
“也要輸進不愉快的情緒”。這是說,愉快與不愉快是相對而言的。人總是希望自己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但不能沒有不愉快的思想準備。
“不要先判斷,而要先發表意見。”當你認為別人有差錯時,你應該怎樣對待?有些青少年朋友會立刻說人家“笨蛋”、“無能”,這樣做就是“先判斷”了。這種作法是不對的。因為,很多時候,實際情況與你感受到的並不一致。應該先說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情感。否則很容易引起人際關係的不協調,使“運轉機製”受阻。
“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權威”。
“我就是我”。不要把自己幻想成“某某”,“我要有他那條件早就成功了”。應該從自己腳下做起。排除幹擾,自強不息,最終必獲成功。
“要對自己負責”。青少年朋友往往把失敗的原因歸到家庭、學校,把成功的原因歸於自己。這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歸因。因為歸因關係著你以後的行為。影響著你再幹下去的情緒,所以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原則處理好自己周圍的一切問題。
不要說,我已經替他著想了,可是他怎麽那麽難以理解!仔細去分辨你們的對話,你會發現,你隻是把“你自己”換成了“他”而已,話還是你說的,是你的思維方式。在物理現實上,換一個位置試試,你會聽到什麽不一樣的語言呢?
“傾述宣泄式”。讓你的內心趨於平和。操作時隻需要一張椅子,把這張椅子放在你的麵前,假定某人坐在這張椅子上。你把自己想要對他說卻沒來得及說的話,表達出來,從而使內心趨於平和。
這種形式主要應用於三個方麵:
1?戀人、親人或者朋友由於某種原因離開自己或者去世。你因為他們的離去感到特別悲傷、痛苦,甚至悲痛欲絕,卻無法找到合適的途徑進行排遣。
2、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經傷害、誤解或者責怪過你,你由於各方麵的原因,又不能直接將負麵情緒發泄出來,鬱結於心的情感,此時可以通過對空椅子的指責。甚至漫罵,從而使你獲得內心的平衡。
3、椅子代表的人是你非常親密或者值得你信賴的人,你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或者不便直接向其傾述。
“自我對話式”,使你的內心達到整合。自我存在衝突的兩個部分展開對話,假如你內心有很大的衝突。又不知道如何解決時,操作時放兩張空椅子在你麵前,坐在一張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坐在另外一張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依次進行對話,從而達到內心的整合。
主要應用於兩個方麵:
1、由於種種原因,你認為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卻沒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嚴重的後果時,產生了強烈的內疚感、負罪感和自責心理。此時,利用空椅子技術,讓你自己與自己展開對話,從而降低內疚感。
2、麵對各種各樣的選擇,很難下定決心或者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從時,你會因此逃避現實,甚至通過煙酒或者其它方式來麻醉自己。此時,運用空椅子技術,讓你自己與自己展開對話,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分析各種選擇的利弊,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3、當你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疼痛時,可以想象與體內的那個器官連接、對話。傾聽他的語言,看看他發生了什麽!
“他人對話式”,讓你真正的理解別人。用於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對話,操作時可放兩張椅子在你麵前,坐到一張椅子上麵時,就扮演自己;坐在另一張椅子上時,就扮演別人,兩者展開對話,從而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然後去理解別人。
主要應用於兩個方麵:
1、你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或者無法去體諒、理解或者寬容別人,因此存在人際交往方麵的困難,自己卻找不到原因。此時,運用空椅子技術,讓自己和他人之間展開對話,讓你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領悟,找到人際交往困難的原因。
2、你存在社交恐懼,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時運用空椅子技術,模擬人際交往的場景,讓你在這種類似真實的情境當中減輕恐懼和焦慮,學會或者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
空椅子技術平時是用在谘詢師幫助來訪者看到自己的內在投射的一種方式。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當你熟悉一些內觀的技巧時,可以運用這種方式,自己去做,看到自己內在的語言,與你困擾的那一部分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