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
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心靈導師王森的分享:
控製犯罪率是警察的職責,而控製自殺率,不知道為什麽,這年月似乎已經變成心理谘詢師的本職所在。無論孰因孰果,社會上早已流傳開這樣一個印象:心理谘詢師們,就是負責搞定那些不開心的人的。假如你不開心,或者發現身邊的人不開心,一定要找心理谘詢。因為通過心理谘詢,每個人都能變得開心,也不會再有人想要自殺了。
我從一接觸心理谘詢開始,就不相信這說法。現在我更加不相信。試問一個孩子成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裏,父母吵架,出軌,婚姻破裂,酗酒,做生意破產,被債主追債,或者更慘,對孩子進行軀體上的虐待,有哪一個孩子能夠在那樣的環境裏開心?現在這個孩子來做心理谘詢了,他在谘詢中受到最好的對待,谘詢師讓他深信,這個世界也可以是很美好的。他開心了麽?——可是他回到家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根本沒那麽美好。
在富士康這個事件中,當然不能臆斷那些生命消逝背後的原因。隻是,我不覺得那全是由於沒有心理谘詢師導致的。就算有心理谘詢師,他能做的事情究竟是什麽?我曾經為一個eap項目做過訪談,我問那裏的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麽期望,他嗬嗬地笑著說,希望下屬們通過你們的服務,不再整天抱怨待遇不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工作。當時我完全無言以對。我很想告訴他,如果你的下屬餓了,你可以給一個餅,也可以不給,你不給的話他們就會繼續喊餓。至少我們耍耍嘴皮子,是沒法讓他們飽起來的。
當然我隻是想想,我沒敢說出來,我隻能禮貌地微笑著。因為。說到底是他們花錢雇我們服務。老板希望我畫幾個充饑的餅,我除了微笑還能說什麽呢。
也許你已經看出來,我已經開始暗暗地將生存壓力當作人們不開心的主要原因。這是很合理的觀點。如今這個社會的生存壓力有多嚴峻,隻要你沒有大款老爸或者大款老公。我想你一定會點頭。對這些人來說,即使遇見最好的谘詢師,又有什麽用?
會有人說:在心理谘詢師的幫助下,也許人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可以更積極地尋求改變。畢竟,這個社會裏總是有成功者,不是所有人在逆境中都一籌莫展,鬱鬱終日。心理谘詢可以像催化劑一樣,提供給來訪者接納、支持,和改變的勇氣,去促成他們的蛻變。沒錢也不用難過。我們來談談看,你可以想點什麽辦法,解決目前的困難?
我曾相信,這就是問題的終極解決,由此我獲得了極大的職業效能。一個高中的心理輔導老師問我。他有個學生被父親虐待,他該怎麽幫他?我建議他,陪著這個孩子去找老師,找警察,找社工,總不可能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受欺負,這個社會卻找不到一條解決的途徑吧?那個老師讚同我的話。我不知道後續發展如何。但我回頭想想,覺得那時我是非常幼稚的。那時我深信,我的來訪者餓了,他們一定可以想辦法為自己做出一張餅。
那樣美好的想法其實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就是每個人最後都能走出一條路。如果這假設成立,假如這世上每個學生都希望學業排名前進一名。他們都有谘詢師,他們都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都走出了一條路——所以他們就都可以前進一名?
你看,這個假設在數學上根本就不成立。
所以這個世界,這個充斥著生存壓力和競爭的世界啊。對一些人——或許是大多數人——真的是很美好的,對剩下的人當中的一部分——也或許是大部分——做一下心理谘詢,努努力,嚐試一下改變,真的也可能是很美好的。但是總有另外一部分人,哪怕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世界仍然是很無奈的。再好的心理谘詢也不能讓他們開心。
現在讓我們把眼光放得再開一點。整個世界上其實還有很多的無奈,讓我們不開心,不開心而且還無法改變,除了生存壓力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a很帥,有錢有才,性格也很棒,應付任何競爭都沒有問題。問題是他愛著b,但是b要麽已經有主了,要麽是同性戀,要麽既沒主也不是同性戀,可就是不愛能做什麽?他去做心理谘詢,心理谘詢的結果也許能讓他改變一點策略,但也許隻能幫助他接受現實。而不管他再怎麽接受現實,隻要他還在愛著,他就不會開心。
c生意做得很大,有車有房,不知生存壓力,可是個子很矮——或者幹脆說有殘疾,所以沒有女人願意嫁他,或者隻有拜金的女人願意嫁他,他不開心。
d患了絕症。他身體一直都好好的,怎麽突然就患了絕症?他不開心。
e有一天照鏡子,發現她會容顏老去。她不開心。
f呢,她的先天氣質就是不容易開心。沒有任何原因的,就是不開心。
g的一切都很好,我們讓他一切都很好:事業、權力、錢、名望、健康、妻子、孩子,可是有一天他發現不管他怎麽逆天,天命最終還是要到。他的妻子是會死的,他的孩子也是會死的,他自己也是會死的。他的世界美好得不能再美好了,可是他拚命想留住一點東西的時候,會發現這麽美好的世界完全不留戀他,他就要失去一切。
如果說目前為止什麽對我的職業成長幫助最大的話,我想就是幾年前在四川災區從事心理援助的經曆。我非常地感謝這段經曆,因為它教會了我很多無奈。甚至不要說親人故去這樣的無奈,即使是辛辛苦苦花了幾年蓋起來的房子,忽然就震塌了,大家也會很不開心。心理谘詢?是的那很好,但是我失去的房子再也回不來了,是不是?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我花了這麽多篇幅,去證明心理谘詢不能讓所有人都開心,那麽我究竟有一個怎樣的主張,難道我主張就應該讓不開心的人陷入痛苦的深淵?心理谘詢無能去改變無可改變的事實,就讓絕望的人不希圖拯救,繼續步那十二條年輕的生命之後塵?還有人會問:心理谘詢如果都不能讓人開心,那麽它究竟有什麽用?
對於後一個問題,我想引用美國一位精神分析學家的觀點作為回答。她說心理治療的目標,並不是製造一種廉價的甚至虛幻的開心,恰恰相反,它應當致力於讓來訪者有更高的內省力,更強的自主感,更符合現實的自尊,更清晰地認識並處理自身情緒的能力,麵對困境時更強的自我力量以及自我協調性,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以及成熟依賴的能力——最終的目標,是進入一種她稱之為平和的心境。而那也許是一個人畢生的追求。
而以上所有這些,都是以現實作為基礎。仿佛一個人光著腳走在大地,他脫掉腳上的鞋,不光可能感受到大地的溫暖,也可能會飽嚐砂石的粗糲。如果一件事是讓人痛的,那麽一個真實的人就應該感受到痛,而不是癢,不是無感覺,不是嘻哈大笑。
我相信生命是美好的,我深信這種美好,即使我們身處嚴峻的時代。但同時我也深信,這美好是一種複雜而深沉的體驗,它同時包含著開心和痛苦,包含著我所體驗到的一切真實。它承載我,如同大地。如果這種承載帶來愉悅,那自然值得享受,而如果這種承載帶來痛苦,那自然也就值得深深的哀傷——握著它,體會它的痛感,而不是幻想它變成一種別的什麽。
2009年在四川災區,和當地一個學校的校長聊天。他說地震過去一年了,老師們情緒還是很不好,教學積極性很低。他很著急,他跟老師講:失去的反正都回不來了,要向前看,要樂觀,要奮鬥。我對他說,這個思想沒錯,但這個態度錯了。經曆那樣的痛苦,每個人都應該體會悲痛。這是對生命基本的尊重。用高亢的樂觀去展望未來的美好,這是天上的東西;用嚴肅的沉痛去體味現下的哀傷,這是地上的東西。而人類終究還是生活在地上的。我其實很不明白為什麽一旦有人不開心了,就會有很多熱心人湊過來,使盡渾身解數想讓他開心。甚至連他自己都很著急,覺得自己沒用,這麽一點破事老是掛在心上,影響學習,影響工作。我覺得這是真正的倒行逆施。有太多人見不得別人不開心了,他們不但想成為心理谘詢師,幹脆想成為救世主。他們對絕症的病人說:沒事啊,你一定會康複的!但是如果是真正的心理谘詢師,他也許隻會握著那個病人的手,試著感受他當時的哀傷。
於是生命那繁複而深邃的體驗,正因其真切的痛楚,得以在刹那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