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靈性修行周期
天力靈示: 修行是個循環,修行議題會重複出現。我們可能誤以為靈性修行是直線式的旅程,經曆某種風景之後,達到遠方的目的地——開悟。其實不然,靈性修行應該被描述成愈來愈寬廣的環形或螺旋形旅程。
每當修行達到新的層次時,原本處理過的議題還是會一再出現。所以,如何度過生活環境與修行兩方麵的變遷,也必然是一再出現的問題。
生活的變化不隻是出於內在需求的轉變,也來自外在環境的轉變。存在的本質就是不停地變化。我們要如何在靈性修行中欣賞這些自然的生命周期?我們必須尊重生命所帶來的不斷變化的周期,並接受這些周期帶來的內在任務,順著這個過程就能自然產生靈性的成長
。
我們的社會已忘卻這些自然韻律,並以各種方式教導我們忽略它們:孩子被強迫進食,盡早學習知識,而不是自由玩耍、以健康的方式學習;許多中年男人還沒有度過青春期,女人努力保持年輕,好像要逃避成熟;老年被視為可怕的挫敗。不論哪一個生命階段,我們都缺少智慧的榜樣。
靈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周期
即使是靈性老師和上師也要麵對這些無法預料的周期,比如心中生起自己未曾實現的渴望,或是整個團體麵臨艱難的處境。有位極受敬重的印度上師發現學生充滿嫉妒和競爭時,被迫全麵評估自己的教導是否適當。還有位靈性老師極度渴望到山林中隱修數年,卻在自己的上師過世時,被指派為著名寺院的住持。
同樣地,內在靈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周期。我們常認為不同的靈性道路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比如服務窮人、禱告獻身、瑜伽體位、隱修閉關或研究探索。但靈性之旅可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引導我們吸納許多不同的修行麵向。
某階段的修行可能是全心奉獻、追隨一位老師,下個階段卻可能是自己修行、探索;或是在某個階段全心過著與世隔絕的孤獨生活,下個階段卻試圖通過服務他人而擴展慈悲心。我們可能在某些階段專注於身體,某些階段側重禱告和臣服。另一些階段則注重研究和思索。
自覺地接受每個成長階段的靈性任務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靈性成長的種子,當我們能有自覺地接受適合自己的人生任務時,靈性生命就會成熟。可惜在許多靈性團體中,有些人會逃避這些任務。他們可能從二十五歲就開始耗費多年光陰,試圖忽視自己的身體和創造力,直到四十幾歲才痛苦地發現自己其實想擁有家庭和事業。
他們也可能加入某個靈性團體,想象自己終生像佛陀一樣生活,有如與世隔絕的流浪隱士,卻忘記佛陀流浪一段時間後,仍在一座寺院安頓下來,成為一個團體的領導者,並花費二十五年教導別人。不論是在寺院、工作場合還是家庭生活中,我們都要為心的發展傾聽各個周期的需要。並接受各個周期的靈性任務。
與成長有關的自然周期(如發展正當的生計、搬遷至新居、小孩出生、進入靈性團體),都會帶來靈性的任務,這些任務要求我們的心在承諾、無懼、耐心和專注中成長。
與結束有關的周期(如子女離家、父母年老與死亡、事業失敗、離開婚姻或團體),則會帶來不同的靈性任務:悲傷、優雅地放下、放棄控製、在失落時找到平等心與全然的慈悲。
這些內在的周期開啟時,我們的靈性任務就是要覺察它們。並將愛、智慧、寬恕帶入每個周期裏,這是所有周期都需要的要素。
我們每個人都有靈魂,那個靈魂非常清楚他有個靈魂議程,每世都想要將其完成。無論我們對我是誰感覺有多迷茫,甚至無家可歸、流浪街頭,或是陷於絕望的痛苦或罪惡,我們都明白。在這個星球,我們都有個任務,而那個任務終歸於學習愛。如果我們這一世中沒有完成這個課程,我們就得不斷轉世繼續學習
。一旦我們真正修滿了課程,學會了愛他人,我們就畢業了。
在一輪輪的修行中。得到一位修行上師的指引是必要的。真正的修行上師一定是明師,但多數人隻找得到名師。明師和名師有什麽區別呢?我直接引用黃庭禪張慶祥講師的一篇文章來回答你,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明師”與“名師”不同,明師不一定出名,而出名的未必是明師。好比古代的神光。在未拜達摩為師前,道場很大,徒弟很多,很會講誦諸經,他講經說法時總有百萬人天聽講,那名氣可要比達摩出名得多了,這叫“名師”。然而神光沒有得到達摩的真傳之前,依然不知如何修證自己的法身,依然不知如何超生了死,所以不論多麽出名,也可能是一個“名師”而已。
古往今來的“明師”所教給你的東西,總是那麽返璞歸真,總是在你的本心本性內而已,再也沒什麽花俏玄奇的了。也就是明師所教導的主軸,總是直指你身體內部的本真。他告訴你如何發掘自己的本能,而非由上師或仙佛給你特別的加持;他告訴你如何行自己的造化,而非上師或仙佛給你多少境界的顯現;他告訴你如何行功立德消除業障,而不是由誰幫你改運;
他告訴你如何把道運用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而不是隻存在某個特殊的感受或某個剎那的意境下。
你在明師身旁所學到的東西,都是眼睛一閉就可以回光返照,就可以用功、驗證的。明師所教給你的不止是隻有你的心,不隻是直指你的內心一竅,不隻是教你一個觀照自己的心情、走出分別好惡、解脫煩惱的辦法,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你,如何透過自己的修煉,啟動你的脈輪,去淨化你的法身。他教導你一個能夠依照本性造化去淨化法身的辦法,這就是明師。名師在社會上都有社會功德,都比一般人德行要好得多,都值得尊重。而明師能教你啟動你的本性去超生了死、去造福萬世的大道。值得一輩子追隨學習。
通往真相沒有途徑。真相就是存在,就是空間,沒有道路能夠通向它。或者說,所有所謂的道路都在它之內,它包含了所有事物的起點和終點,以及因果定律 。你可以是真相本身,但你無法通過什麽途徑到達你自己,你隻能是你自己。就好像你在天空裏,你無法用什麽方法到達天空一樣,你隻能是天空。所以。通往真相沒有途徑,你隻能是真相本身。
學習都發生在真相之內。學習是需要的。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就是真相本身以前,拚搏、奮鬥和摸爬滾打都是需要的。我們需要通過做些什麽,來領悟一切都在自然地發生著的道理。但是,無論我們做了什麽。想了什麽,它們都發生在真相之內,包括我們的執著和扭曲。真相知道我們的現狀,而我們卻不知道它,這就是迷失。
很久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雲霧裏,而通過學習、清理和修煉來撥開那些雲霧。讓天空顯露出來。實際上天空一直都在那裏,隻是我們忙於奔波,而忘了它的存在,這就失去了與源頭的連結,從而陷入了無盡的煩惱中。
真相是永恒的,沒有生和滅。學習隻是清除自身的汙點和障礙。讓真相顯露出來。隻有當我們與真相匯合,我們才能知道自由與無限的真實含義,而在此之前是搖擺不定的,恐懼會迫使我們去抓取、去執著,去成為更狹窄的。所以我們活得很累。學習可以減少分裂,而了解真相才能帶來輕鬆和快樂。
無心插柳的事容易成功,是因為頭腦介入的不深,這就為更高力量的運作創造了條件,所以事情容易順勢而成,它展示的隻是它本來的狀態,所以達成是不費力的
。而頭腦的介入,就容易讓事情變形,就容易曲解事情的本意。而在曲解的線路上,你無法得到你想要的,因為每件事情都變形了。
想要什麽,就需要在內在建立一個正確的形象,然後耐心等待,等內在整合好了,它會指導你該怎麽做。但現在的人都很著急,沒有耐心,而且想做的事情很多,願望和欲望參雜在一起,使得自己難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這樣就無法匯聚能量,也就無力達成所願。
所以,你需要了解內在的自己,它知道你的願望和欲望,讓它來指引,你就會輕鬆許多。
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典故隻不過描述了一個表麵現象,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會無緣無故的產生和達成的。這裏的無心並非是真正沒有心,而是隻一種放鬆和放下的狀態。
一個事情要想有所結果,一定是要有一個基本的初心,這就是為什麽暢銷書《秘密》裏會告訴我們:宇宙會回應我們所有的願望。任何願望的開花結果都是需要有我們的起心動念作為基礎的,即便有時候,我們看似並沒有得到我們最初所想要的。就像你問的,為什麽自己特別想得到的往往得不到?我想在這裏有兩個可能性的答案。
1.過於用力的要,會適得其反
當我們想要創造和獲得的時候,我們不但要清晰明確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同時,我們還需要練習一種放鬆和自信的狀態,學會把自己想要的結果放下,而專注在獲得這個結果的付出上,甚至放下這個結果,去自然的做事和生活,來讓一切自然的發生。
因為,如果我們總是關注在自己很想要的結果上時,我們緊張的意念和情緒實際上傳遞了一種“害怕得不到”的訊息,這樣會影響結果的發生。所以啊,當你想要什麽的時候,不如試著用“百分百的專注又百分百的放鬆”來創造,而後用“盡人意聽天命”的態度來麵對一切人生中的不如意吧。
2.你已經獲得自己想要的,隻不過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時候我們的痛苦和煩惱就在於執著自己想要的結果,而沒有真正看透: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宇宙會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但不一定用我們以為的方式和結果來呈現。其實我們需要的無非是自由、快樂和愛,我們創造金錢的目的其實是想要讓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同時可以透過金錢購買的服務和物品來感受人生的快樂;我們追求著愛情和地位,也都是期望可以獲得關注、重視來滿足自己對愛的需要。但很多時候,我們的頭腦總是固執的認為,我們隻能夠通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來獲得這些需求的滿足;我們的小我也總是狡猾地**著我們走向背離真正獲得快樂、自由和愛的道路。
所以,請心平氣和下來,安靜的看看自己的人生和所擁有的一切,也許你早就擁有了你自己真正想要的,隻不過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而已。或者你一直沒有得到的,其實並不一定是現在這個階段你最需要的,你願意相信“一切的發生都是有道理,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嗎?嗬嗬,也許當你願意接受自然的生命之流,而不是緊緊抓住自己以為的生命樣貌的話,更加多的驚喜和恩典會發生在你的生活裏哦!深深祝福!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