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馬克思恩格斯基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變革、階級對立的狀況等一係列範疇對人類社會,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曆史的發展和變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提出了以階級鬥爭為主的社會變革。20世紀上半葉,曆史的發展將文化從政治經濟體製的背後拉到曆史進程的表層,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維度開始凸顯,主要表現在主導西方社會的理性文化模式通過經濟運行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層化、公共權力的民主化和契約化等,形成了日益理性化的、高效率的社會運行體係。這種文化模式在快速發展中,也展示了自身的限度和危機特征,同時,無線電、電影和電視等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直接催生了大眾文化的出現和發展。從理論上分析和說明這種變化,就成為對馬克思主義創造力及其適應時代變化能力的考驗。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理論,他們是以文化批判的方式來介入並展開對現實社會變革的分析的。法蘭克福學派的貢獻是深刻分析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用大眾文化製造的審美幻覺進行文化控製的複雜機製,他們用“文化工業”這一概念說明大眾文化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共謀關係。其局限是由於對大眾文化的積極作用缺乏研究,最終隻能寄希望於一種烏托邦式的審美救贖。
與歐陸諸多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將大眾文化視為意識形態,從而對其抱敵視態度不同,英國新馬克思主義者采取“從下往上看”的理論視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試圖尋找一種能夠改變現實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的力量,他們清醒而又樂觀地認識到這種力量來自下層,來自普通民眾的文化實踐。他們從批判艾略特、利維斯等人的精英主義文化觀出發,重視對大眾文化及作為其不同形式的亞文化的探討和分析。他們以唯物史觀為基礎,同時借鑒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等諸多理論資源,深入分析新興的大眾文化的社會基礎、運行機製及其功能,試圖從對大眾文化和審美活動的深入研究中,找到一條建設新文化和新社會生活的道路。
在當代社會中,文化不再僅僅是一種信仰體係,更是一種權力體係。英國的文化研究者關注社會關係、社會主義以及社會權力不平等的生產和再生產,表麵上是對大眾文化的承認和重視,實質上是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而進行的改變資本主義社會關係的政治鬥爭。這從根本上體現了這一時期文化研究者重塑社會政治主體的強烈意識,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可以說,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本質上是一種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分析形式,其最終目的是試圖在當代語境下建立適合當代社會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