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德謨克利特(1/3)

哲人簡介

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古希臘的屬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率先提出 原子論(萬物由原子構成))古希臘偉大哲學家留基伯(Leukippos. 約公元前500 ~ 約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導師。

德謨克利特一生勤奮鑽研學問,知識淵愽,他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麵都有所建樹。

在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記載中,他通曉哲學的每一個分支,同時,他還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畫家、雕塑家和詩人。他是古希臘傑出的全才,在古希臘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人們的認識是從事物中流射出來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於人們的感官與心靈而產生的。在倫理觀上,他強調幸福論,主張道德的標準就是快樂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生》等,但僅有殘篇傳世。

哲人生平

德謨克利特所生活的時代,主要是公元前440年後,即希波戰爭結束後希臘奴隸製社會最為興旺、科學學術活動欣欣向榮的伯裏克利時代。他早年一度經商,但由於他童年的教育,使他淡泊名利和學位,他的教師是有學問的波斯術士與加勒底的星相家。

德謨克利特出生在希臘東北方的工業城市阿布德拉的一個富商之家。阿布德拉是一個繁華的城市,經濟發達,文化豐富。

德謨克利特從小就見多識廣。小時候,他作過波斯術士和星象家的學生,接受了神學和天文學方麵的知識,對東方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學習和研究的時候非常的專心,經常把自己關在花園裏的一間小屋裏。一次,父親從小屋裏牽走了一頭牛,他都沒有察覺。他的想象力很豐富,並且刻意培養自己的想象力,有時他到荒涼的地方去,或者一個人呆在墓地裏,以激發自己的想象。

德謨克利特成人後,來到雅典學習哲學。後來又到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地遊曆,前後長達十幾年。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裏的數學家學了三年幾何。他曾在尼羅河的上遊逗留,研究過那裏的灌溉係統。在巴比倫,他向僧侶學習如何觀察星辰,推算日食發生的時間。回到故鄉阿布德拉後,他擔任過該城的執政官。在繁忙的政務之餘,他始終沒有放棄追求哲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並且在藝術方麵也有了一定的造詣。

當他學問越鑽越深的時候,他感到小小的書房已經不足以供他研究了。他需要更廣闊的空間。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他決定外出遊學。他和他的兩兄弟劃分了祖上的家產,各拿一份。德謨克立特分到了最少的那分,100塔侖特現金。他拿著這筆錢,漫遊了希臘各地,渡過地中海,到達了埃及,到達紅海,到達巴比倫平原,往南一直到達埃塞俄比亞,往東到達印度,還在波斯結識了眾多星相家。外出遊學花費了父親給他留下的絕大部分財產。他又整天寫著“荒誕”的文章,在花園裏解剖動物的屍體,以至族中有人認為他發了瘋。他無所不學、無所不問。

然而,當德謨克立特回到阿布德拉之後,卻遭到了一場審判,他被控“揮霍財產罪”。原因是德謨克利特經常外出旅行,有些人企圖占有他剩下的財產,便控告他浪費祖產,對族中的事不加理會,把好好的園子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根據該城的法律,犯了這種罪的人,要被剝奪一切權利並被驅逐出城外。在法庭上,他為自己做了辯護:

“在我同輩的人當中,我漫遊了地球的絕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在我同輩的人當中,我看見了最多的土地和國家,我聽見了最多的有學問的人的講演;在我同輩的人當中,勾畫幾何圖形並加以證明,沒有人能超得過我,就是埃及所為丈量土地得人也未必能超得過我……” 並且,他在庭上當眾閱讀了他的名著——《宇宙大係統》。他的學識和他的雄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征服了阿布德拉。

法庭不但判他無罪,並決定以5倍於他“揮霍掉”財產的數字——500塔侖特的報酬,獎賞他的這一部著作。與此同時,把他當成城市的偉人,在世就給他建立了銅像。

在生前,他被稱為笑的哲學家。他平等待人、處世開朗。在他死後,以整個國家的名義為他舉辦了盛大的葬禮。

哲人思想

德謨克利特發展了留基伯的學說,他的原子論後來又被伊壁鳩魯和克萊修所繼承,再後來被道爾頓所發展,從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學原子論。但是,他在繼承留基伯的原子說時,也延續了留基伯原子不可分的思想,從而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德謨克利特是這樣用原子論解釋認識論問題的:從事物中不斷流溢出來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覺和思想就是這種“影像”作用於感官和心靈而產生的。這就是他的“影像說”。他還區分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認為感性認識是認識的最初級階段,人的感官並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虛空就不能為感官所認識,當感性認識在最微小的領域內不能再看、再聽、再嗅、再摸的時候,就需要理性認識來幫助,因為理性具有一種更精致的工具。

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所謂原子,希臘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原子是體積極小,堅實而不可分的物質微粒。萬事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所謂虛空,就是指空虛的空間。德謨克利特把虛空視為原子運動的原因。因為在他看來,如果空間都被充滿,原子就無法運動,也就不能結合成具體事物。在虛空中運動的原子結合成萬物,分離時,事物就消亡。他把虛空和原子都視為萬物生成的根本原因。

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是充滿而又堅實的,所以是存在;而虛空是空虛而又稀疏的,所以

是非存在。虛空盡管是非存在,然而它並不是純粹的虛無。存在並不比非存在多點什麽,因為虛空並不比物體少點什麽,它們同樣都是實在的。

原子在數量上是無限多的,在性質上則沒有什麽區別。為了說明萬物在性質上的差異,德謨克利特主張原子在大小和形狀上有區別,它們結合時又有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次序是指原子結合的順序,位置是指原子運動與結合的方向。用希臘字母表示,A與N就是形狀不同,AN與NA就是次序的不同,I與H就是位置的不同。這樣,在德謨克利特那裏,原子在質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則存在四種區別:大小、形狀、次序和位置。在大小上,既然他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質微粒,那麽原子應該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見。但是,又有史料講,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可能很大,甚至和世界一樣大。這似乎不大可能。在形狀上,德謨克利特認為有些原子是球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是凹形的,有的是凸形的,有的甚至是帶鉤的。他認為太陽和月亮就是由光滑的球形原子組成的。構成靈魂的原子和火原子差不多,它們都是由最精細的球形原子組成的,所以,它們具有很大的活動性。

德謨克利特用原子和虛空的學說解釋了許多複雜的自然現象。例如,他認為磁石和鐵是由相類似的原子構成的,不過磁石的原子比鐵原子更精細,磁石原子之間的空隙比鐵原子之間的空隙要大得多,因此磁石原子的活動能力更強。由於原子的運動永遠趨向於與它相類似的原子,所以,磁石的原子向鐵移動,鑽進了鐵原子的空隙,使鐵原子運動起來,並流向磁石。十分明顯,他的這個解釋是不科學的。但是他努力用自然本身的原因來解釋自然現象的精神則是可貴的。

德謨克利特不僅認識到感覺具有主觀因素,而且也認識到感覺的局限性。他指出,在細微的領域中不能再看、再嗅、再嚐、再通過觸摸感知時,就需要理智參加進來。他這裏說的細微的領域就是指構成的物體的原子和虛空。原子和虛空是用感官無祛把握的,所以隻能用理智去認識。因為原子和虛空是物體的本原,所以他把通過理智得來的關於原子和虛空的知識稱為真實的知識,並認為可以作為真理的尺度。相對而言,通過感覺得來的關於物體的知識,他稱為虛假的知識,並且認為它沒有能力正確地判別真假。但是,德謨克利特也並不認為兩種知識是完全對立和割裂開來的。他曾以感覺與理智對話的方式指出:“可憐的理智,你從我們這裏獲得信賴,又想拋棄我們嗎?我們被拋掉了你也就垮台了。”這表明他已經認識到理智的知識雖然高於感覺的知識,但是理智的知識離不開感覺的知識,它對感覺的知識還是有一定的依存關係的。當然,二者之間的真正的辯證關係,他是沒有認識到的。

德謨克利特的影像論,是一種以十分樸素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它對近代西方哲學的經驗論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德謨克利特把感性認識稱做“曖昧的認識”,把理性認識稱為“真理的認識”。因為在他看來,原子本身之間沒有什麽性質的不同,人們感覺所感知的各種事物的顏色、味道都是習慣,是人們主觀的想法。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論思想是古希臘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重要成果。

德謨克利特主張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係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觀規律的製約。他認為,原子在虛空中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旋渦運動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稱之為必然性。在強調必然性時,他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歸結為必然性。

除此之外,其他方麵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麵:

原子論

德謨克利特在自然科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繼承和發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論,為現代原子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原子是非常小的,不但肉眼看不出來,就是用顯微鏡也看不出來。那麽在兩千年前,原子論是怎麽提出來的呢?其實上古時代的原子論不是科學理論,它隻是一種哲學的推測。

留基伯是古希臘愛奧尼亞學派中的著名學者,他首先提出物質構成的原子學說,認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質粒子。原子之間存在著虛空,無數原子從古以來就存在於虛空之中,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毀滅,它們在無限的虛空中運動著構成萬物。

德謨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學生,他繼承並發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學說,指出宇宙空間中除了原子和虛空之外,什麽都沒有。原子一直存在於宇宙之中,它們不能被從無中創生,也不能被消滅,任何變化都是它們引起的結合和分離。

原子在數量上是無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樣的。在原子的下落運動中,較快和較大的撞擊著較小的,產生側向運動和旋轉運動,從而形成萬物並發生著變化。一切物體的不同,都是由於構成它們的原子在數量、形狀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原子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沒有“內部形態”,它們之間的作用通過碰撞擠壓而傳遞。

根據這樣的理論,德謨克利特還提出了他的天體演化學說,即在一部分原子由於碰撞等原因形成的一個原始旋渦運動中,較大的原子被趕到旋渦的中心,較小的被趕到外圍。中心的大原子相互聚集形成球狀結合體,即地球。較小的水、氣、火原子,則在空間產生一種環繞地球的旋轉運動。地球外麵的原子由於旋轉而變得幹燥,最後燃燒起來,變成各個天體。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裏沒有神存在的空間,他認為原始人在殘酷而奇妙的自然現象麵前感到恐懼,再加上知識的匱乏,隻有臆造出神來解釋一切的未知。其實,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虛空外,從來就沒有不死的神靈。他甚至認為,人的靈魂也是由最活躍、最精微的原子構成的,因此它也是一種物體。原子分離,物體消滅,靈魂當然也隨之消滅。

政治主張

德謨克利特屬於奴隸主民主派,代表著奴隸主工商業者的利益。他從理論上論

證奴隸主民主共和國比貴族專製優越,並認為不要使國家獲得太多的權利,以妨礙公共的事業。他還認為一切都取決於國家:國家幸福,公民也就幸福;國家滅亡了,公民也跟著滅亡。他強調:在一種民主製度下過貧窮生活,也比在帝王統治下享受所謂幸福要好一些,就象自由比奴役好一樣。

教育理念

德謨克利特特別強**育的重要性,他主張道德可教,認為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造成人的第二本性,而教育方法應該以鼓勵和說服為主。他也很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強調要與自己的思想作鬥爭,每天都有新思想。這種鬥爭的勝利就標誌著個人的道德進步,並能使人成為深思熟慮的人。

倫理思想

德謨克利特的倫理思想是古希臘幸福論倫理思想的典型。他認為,人的幸福與不幸居於靈魂之中,善與惡都來自靈魂,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意誌和人格。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樂避苦,而道德的標準也就是快樂和幸福。能求得快樂就是善,反之即是惡。但是,他所說的快樂並不是暫時的、低級的感官享樂,而是有節製的、精神的寧靜和愉悅。他強調德行不僅是言辭,更重要的還是思想和行動,人們應該熱心的按照道德行事,而不要隻是空談道德。

德謨克利特按照他的幸福論原則,對智慧、勇敢、節製、正義,以及義務和良心等道德範疇作了與柏拉圖截然不同的解釋,在西方倫理學史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其他貢獻

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圓錐體、棱錐體、球體等體積的計算方法。他對邏輯學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德謨克利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心理學、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醫學等許多方麵,據說一共有52種之多,遺憾的是到今天大多數都散失或隻剩下零散的殘篇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讚美他是古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影響及評價

在德謨克立特之前,哲學和美學大都建立在研究大自然上(前蘇格拉底時代)。而他,卻轉向社會、轉向人。跨出了一大步。他的原子理論雖然存在著錯誤和不完善,但對後世物質理論的形成具有先導作用。即使在今天德謨克利特的學說仍在起作用,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現代自然科學。他被後人譽為第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德謨克利特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不滿足於哲學,也投入實證知識的懷抱。他把科學研究視為最大的幸福。他說:“隻找到一個原因的解釋,也比成為波斯人的王還好。”

從公元1世紀編纂的德謨克利特的著作目錄來看,他的著作卷帙浩繁,內容廣泛。目錄把他的著作分為倫理學、物理學、數學、文學和技藝五大類,15組70部(篇)。內容涉及到哲學、倫理學、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邏輯學、心理學等幾乎當時人類已有的全部知識領域。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有《大宇宙係統》、《小宇宙係統》等。不幸的是這些著作都已失傳。作為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保留下來的,現在隻有216條道德格言。有的學者對這些格言是否屬於德謨克利特還持懷疑態度。不管怎樣,這些格言富有哲理,至今讀來仍會給人很大的啟迪。

德謨克利特和他的老師留基波在繼承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和阿那薩戈拉的種子說的基礎上,根據當時已經積累的經驗科學知識,提出了原子論哲學。原子論和柏拉圖的理念論、亞裏士多德的哲學體係合稱為希臘哲學的三大體係。原子論對後來哲學和科學的發展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哲人名言

1.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

2.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

3. 榮譽和財富,若沒有聰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財產。

4.和自己的心進行鬥爭是很難堪的,但這種勝利則標誌著這是深思熟慮的人。

5. 對可恥的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拯救。

6. 很多顯得象朋友的人其實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並不顯得象朋友。

7.逆境能使愚蠢的人學會一點東西的,並不是言辭,而是厄運。

8. 以一種邪惡的、不智的、失節的和不潔的方式活著,就不僅是很壞地活著,而且是在繼續不斷地死亡

9. 希望獲得無義之財是遭受禍害的開始。

10. 節製使快樂增加並使享受加強。

11. 迎頭搏擊才能前進,勇氣減輕了命運的打擊。

12.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個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麵前比在別人麵前更知恥。

13. 一篇美好的言辭並不能抹殺一種壞的行為,而一種好的行為也不會為誹謗所玷汙。

14. 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語常常比黃金更有效。

15. 別讓你的舌頭搶先於你的思考。

16.單單一個有智慧的的友誼,要比所有愚蠢的人的友誼還更有價值。

17.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慮周到,二是語言得當,三是行為公正。

18. 身體的有力和美是青年的好處,至於智慧的美則是老年所特有的財產。

19.人類之所以感到幸福的原因,並不是身體健康,也不是財產富足;幸福的感受是由於心多誠直,智慧豐碩。

20. 堅定不移的智慧是最寶貴的東西,勝過其他一切。

21.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麽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22.思想感情的一致產生友誼。

23. 連一個高尚朋友都沒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的。

24. 喜歡斥責別人的人,不是交朋友的材料。

25. 一切親人並不都是朋友,而隻有那些有共同利益關係的才是朋友。

26. 不愛任何人的人,據我看是也不能為任何人所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