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河源探險(17)
隻有切膚的感覺是能夠找到的。x小s說ち屋ち提ち供
穿過桑樹溝,過了龍須嶺,就是水腰窪了。顧名思義就地取真,龍須嶺就是山崖峭壁下延伸出來狀似龍須的細長山脊梁,兩道“龍須”從龍嘴一樣峭拔突兀的彎月形崖坎下呈八字形向北伸展,中間環出幾公頃大一片水豐林茂的窪地,這就是水腰窪的全貌了。
水腰窪向北是開闊的川穀,萬千溪流追逐匯集而成,夏河源流由此向北而東,蜿蜒流淌。水腰窪向南三麵的峭壁都是七八十米高低錯落的石崖,崖峰劍戟林立,一圍二十多裏扇形環繞,崖坎上巨石嶙峋,恰似一個巨大的龍頭昂首振鱗。小說555
山勢昂揚有致,水汽蒙蒙生霧。太陽從東邊的山坳裏伸出臉來,把水腰窪的山峰、樹林、溪流、水草都鍍上了一層白金黃。
這時候的光線正好,深秋的景色也正美,空氣又新鮮得如同濾過一樣沁人肺腑。電視台的攝像記者、拿著相機的範大源和柳聞鶯都爭先恐後地搶拍這絕佳的太行秋景。
出於專業的習慣,孟工主動給大家介紹說:“這八聖山一帶是太行山中較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於億萬年前的造山運動,太行山的隆起使這一帶形成了大斷層和大裂隙,同時就形成了天然的大溶洞。夏河市西部山區的煤炭、矽鋁、鐵礦等礦產資源都是在地殼變動中生成的先天財富。”
“是呀,孟工,這天工開物,自然造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域經濟的發展潛力。用不了很久,水資源也將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財富。”喬書記望著遠處山岩滴答著的水滴和千萬年泉湧留下的印痕,很有些憂心忡忡地說。聽喬書記這麽一說,大家也都不免有些憂心這生命之源短缺的肅然。小說555
喬峻山佝僂著傷背,斜揚著臉向大家介紹說:“九六年暴雨成災特大洪澇,這八聖山周圍已經幹涸多年的九個泉眼都出水了。祖輩傳說我們這裏是九龍探海之地,看來很有道理。”他一邊說著一邊往正南方向的龍頭大崖坎一指說,“聽老輩人說鹹豐三年發大水,這一溜大石坎中水瀑最旺的時候,有十幾個泉眼出水,最西邊的一個叫聖母泉,最東邊的一個叫皇姑泉,中間最大的一個叫女人泉。至今沒有徹底幹涸的,隻有現在大家能看到還在滴水的女人泉了。”
大家都循著喬峻山的手勢望去。範大源、柳聞鶯和攝像記者也都把鏡頭焦距一齊調到最近。範大源的長焦鏡頭看得最清楚,緊按快門連著拍了幾張。拍夠了才說:“真是名不虛傳呀!這女人泉曆代州府縣誌多有記載。‘女人泉下水腰窪,水豐林密生魚蝦,但盼龍庭多行雨,五穀豐登潤萬家。’這首詩就是明代一位李姓秀才到此一遊時即興而賦。”
孟工說道:“範總編講的是文學傳承,情景交融,很有興味。從涇流和水係的地質分布來看,八聖山正處在三省水係的涇流帶上,在幹旱缺水的北方山區來看,八聖山一帶地下水資源的蘊藏量還是相當豐富的。”
“這就非常難得。”魯市長以手加額,慶幸萬分地說,“這是天公地母為我們夏河人民賜福啊。不僅是對旅遊開發,工農商各業哪個又離得了水啊。”
說話間,在不覺中大家已經走過了一片猿臂互伸的落葉鬆林和又一片白樺樹林。陽光透過林間的空隙灑下條條縷縷的金線,讓鋪在地上的落葉也變成了色彩斑斕的金絨毯。
雖然並沒有看到噴湧的泉流,可讓人感覺到叮咚的泉響已經隱隱在耳。水腰窪升騰著白霧水汽的沼澤就在眼前了。水窪邊沿倒伏的水草上,覆蓋著一層踩上去軟綿綿、顫悠悠的樹葉。再走兩步,鞋底開始發黏,定睛細看,腳印所到之處都汪成了一個個水的印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