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李時代

段希文突然找到了“小李將軍”李國輝當年的感覺:同樣被強大的解放軍打敗,同樣流離失所,同樣帶領一支殘破不堪的隊伍輾轉遷徙,處處挨打,找尋生存的希望。其實,這支進入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整部曆史竟宿命地成為一個圓:因戰敗而逃亡,為生存而戰鬥,因戰鬥而壯大,因壯大而被利用,因被利用而沒落,因沒落而逃亡,最後又回到生存的原點。一切都像一個夢,他們在黑暗中痛苦地掙紮,終於沉沉地睡去;然後在自我營造的精神王國裏孤芳自賞,自我安慰,收獲欣喜和驚悚,一些熟悉的麵孔浮出水麵隨又如煙散去;最後,他們從夢中醒來,現實依然一片淒寂。

同李國輝一樣,段希文與總指揮柳元麟矛盾較深。柳元麟向蔣介石狀告段希文不聽指揮,***不力,拉山頭,特別是收買雲南籍殘軍。因此,在段希文留下來後,台灣便開始中斷段希文所部的軍餉。段希文知道,他不是蔣介石的嫡係,到台灣也不會有出路。因此他留下來後,再也不願聽台灣的指揮,他要與4000多雲南籍官兵共存亡,不再去做無謂的犧牲——***。他要自謀生存之路。

但獨立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台灣不承認,取消番號,就會名不正言不順,他這支連國籍也沒有的漢人隊伍隻好變成土匪。本來根據台灣命令,柳元麟殘軍試圖像當年占領金三角那樣在老撾北部重建根據地。誰知美國人首先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新的不安定因素加速老撾內亂。白宮直接向台灣施加壓力,台灣不得已,隻好命令柳元麟撤軍。

老撾政府宣布不願撤走的第三、五軍為不受歡迎的人,政府軍出動飛機和地麵部隊攔截,殘軍在老撾軍隊打擊下不得不落荒而逃。早有準備的緬甸軍隊當然不肯放過這個報一箭之仇和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機會,他們像獵狗一樣撲上來,一路圍追堵截乘勝追擊。為了不被敵人消滅,殘軍不停地行軍轉移,冒著大雨在金三角崇山峻嶺中四處流竄。這時雨季提前來臨,交通中斷,到處洪水暴發,官兵們士氣低落,傷病員劇增,開小差溜號甚至集體逃亡事件天天都有發生,仿佛整個世界的不幸都落在這支殘破不堪的隊伍頭上。

老撾不能待了,緬北也回不去了,段希文召集緊急會議,全體軍官一致讚成放棄奪回緬北原根據地計劃,決定向南轉進泰國,甩開敵人,打開另一條生路。當緬、老軍隊發現殘軍確實要離開老撾和緬甸準備進入鄰國後,不由相視一笑,立即表現出大度和寬容的姿態,主動停止了追殺,“友好地”尾隨相送。因此殘軍第五軍基本上沒有遭遇大的戰鬥,1961年10月在一個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的雨夜,順利進入泰國北部同樣是原始森林覆蓋的龍帕山脈。

他們在龍帕山脈原始森林邊上的一座無名山穀停了下來。這裏三麵環山,森林茂密,站在山頂可俯瞰地平線上像湖泊一樣閃亮的大平原。此時人困馬乏,人們再也走不動了。段希文望著眼前這支拖兒帶女、殘缺不全的隊伍,熟悉的灰暗麵孔,這些都是他的雲南老鄉啊!現在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緊緊聚攏在他身邊,段希文不由得心中一陣酸楚,沉重地歎了一口氣道:“就是這裏,不走了,打仗也不走了!……我們要在這裏紮下根來!”

段希文給這座山穀取了個漢泰合一的好聽名字,叫美斯樂。“美”,泰語村子,“斯樂”,漢語和平,即和平村之意。美斯樂隸屬泰國清萊省,處於金三角邊緣,距泰老邊境線不遠,偏僻閉塞,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裏是泰國的傈僳族居住區,寨民20餘戶,居住在山腰。段希文命令,與傈僳族打成一片,為他們做好事入鄉隨俗,將營房蓋在陡峭的山坡上,建在遮天蔽日的樹林裏。

就在五軍背後,除了緬、老軍隊“友好相送”外,竟還有一支神秘隊伍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們。這支隊伍就是李文煥的第三軍。李文煥是個又黑又矮的胖子,原本雲南惡霸,解放時率部叛逃,任殘軍第八縱隊司令和第三軍軍長。他性格沉默少言,喜歡弄刀槍,獵猛獸,解放前常與當地頭人、土司械鬥,以好勇鬥狠傳名。與第五軍不同,第三軍主要將領和骨幹基本上都是李文煥的親戚和鄉黨,古老的血緣聯係和家族統治奇跡般地團結著這支漢人殘軍軍隊。

部屬對他是絕對服從,許多人並不直接稱呼李文煥為軍長或者將軍,而是按照滇西習慣,稱“老表舅”或者“爺叔”。可見,李文煥在第三軍的威信確實深入人心。他的軍隊集體責任感比較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打起仗來因親戚關係往往帶有複仇性質,從理論上講,應該是頗為勇狠的。

第三軍退出老撾後,在金三角深山老林與緬軍周旋。同第五軍強大的實力相比,第三軍無法望其項背。五軍鼎盛時期達七千之眾,而李文煥充其量也就兩千餘人。現在經過一番挫折,還剩下不到一千人,其中還包括一百多名婦女兒童。“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在這個動**時刻,當地人都悄悄離開隊伍各奔前程了,那個已經當上獨立團長、未來的世界大毒梟坤沙也不例外,他將隊伍悄悄拉回當陽老家萊莫山自立山頭,成立了土司武裝“弄亮自衛隊”。李文煥不肯與五軍合並,那樣就等於交出隊伍;但是他又決不能離開第五軍單獨行動,那樣隻能是自取滅亡。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聯合起來力量大,這個簡單道理他明白。所以第三軍就拉開一兩天距離,不遠不近地尾隨著第五軍,一副若即若離的樣子。一路經過的寨子,所有糧食都被饑腸轆轆的五軍先吃光了,李文煥沒有埋怨,他派出騾馬到遠處山寨購買糧食。他的隊伍少,經費卻充足,所以倒沒有斷過給養。

糧食問題不成矛盾,但第五軍通過王索公路橋時,為甩掉追兵竟把橋炸斷了,結果把尾隨其後的第三軍和緬軍都隔在東岸。洪水滔天的山穀中,那座炸斷的鋼索橋已經被洪水卷走,隻剩下幾根鋼索孤零零地懸在空中。李文煥氣得對空鳴槍,覺得自己被段希文出賣了,扔給餓狼般窮追不舍的緬軍做了點心。其實這倒並不是第五軍借刀殺人,因為戰爭法則就是以保存自己為第一要義。靜下心來,李文煥想,在此大動**的時刻,三軍、五軍同樣落魄,現在他們共同的敵人是緬軍、老軍,兩軍內部理應團結一致,共同對外,他們之間不應有利益的衝突,身經百戰的段希文應該很明白這個道理。看來此為自我保全之舉,在戰爭年代,可以理解。望著現在大敵當前,望著那幾根孤零零的鋼索在峽穀風中不停地晃動,李文煥突然激發靈感,笑道:“感謝五軍兄弟,還給我們留下幾道鋼索。”

李文煥命令人們從樹林裏砍來藤條和竹子,做成大竹筐,然後人和騾馬坐在裏麵,懸在鋼索上,飛快地溜向對岸。這種渡河方式源於滇西北橫斷山峽穀的一種古老交通工具——溜索的啟示。由於鋼索有好幾根,所以隊伍渡河進展很快,到第四天緬兵趕到河邊時,第三軍已經離去,僅餘少量輜重丟棄在河岸。而且三軍把後續工作做得更徹底,把鋼索也炸斷了,緬軍隻好隔河興歎。

第三軍頑強地尾隨第五軍向金三角南部轉進,當第五軍在美斯樂駐紮下來並建立根據地時,李文煥選擇友軍以西安營紮寨。他們駐紮的山穀更加險要,是半山腰一處凹地,當地話叫“唐窩”。“唐”,即石洞,“窩”即猴子,就是有許多猴子和石洞的地方。

由李國輝開創的基業終於土崩瓦解了,一度稱霸金三角達十餘年的國民黨殘軍終於像硝煙一樣在撣邦高原散盡。不知已退居台灣的小李和老李將軍會作何感想?不願撤台的殘軍官兵多為雲南人,除第三、五軍較大兩股外,其餘零散人員各奔前程,或解甲歸田,變成當地華僑;或投奔三、五軍,;或拉起隊伍自立門戶,占山為王。總之,在金三角這片廣大而古老的土地上,來自中國大陸的流亡漢人就像遠古時代的遷徙民族,注定要融入、推進並改變當地的曆史,繼續上演無數龍蛇爭霸和弱肉強食的人間悲喜劇。

初到美斯樂,段希文不得不像當初李國輝一樣把部隊分工,重新創業。環境太糟了,傈僳人也隻能借給他們十幾把工具,連土著都哀歎這些異國士兵的命運,即使泰國遊擊隊的命運也比他們好多了!李文煥同樣如此,但他還是在泰國清邁買下一棟豪華住宅安置他的家眷。

殘軍竄入泰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泰國國防部官員的耳裏,對闖入境內的這支國民黨殘軍,同樣信奉佛教的泰國國王和政府,卻沒有像緬甸和老撾一樣出動軍隊圍剿,反而允許殘軍在這裏暫住一年,甚至還送去大批糧食。這使殘軍甚至以鄰為壑的緬、老政府都感到不解。泰國國王的仁慈和泰政府的寬容,使走投無路、瀕臨絕境的殘軍終於有了一個苟延殘喘、休養生息的落腳點。段、李兩人異常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局麵和處境,對部隊發布了異常嚴厲的命令,不許下屬官兵擾民,後來還親自槍斃了幾個違反軍紀的軍官和士兵,所以殘軍和泰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相安無事。

既然失去台灣的援助,就得自謀生路,三軍、五軍又開始幹起了護商收稅的老本行,他們不得不同當時的各馬幫爭搶運輸道路,甚至互相殘殺。這時的殘軍徹底放棄了***的幻想,隻求在異域擴展生存空間,以求安身立命。然而光憑槍杆子也並不足以在泰國立足,處世靈活的段希文和李文煥還迅速同泰國某些政界要員建立了關係,彼此間心照不宣。

在異邦立足後,段希文決定大力興辦教育。為此,專門召開了一次高級軍事會議。在會上,他不無感慨地說:“你們都看到了,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出來的兄弟,現在很多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娶妻生子,養家糊口,我們的第二代也已經一二十歲。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的子女也是中國人。你們知道,再過幾年,如果不打仗的話,三、五兩軍的家屬,加在一起將會超過十幾萬人,比軍隊人數要多十幾倍。我們這支孤軍,將會變成金三角的漢人部落……我常常憂慮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一閉眼,將來我們的後代不識漢字,不懂中國文化,久而久之,連中國話也不會說,豈不變成一群山裏的擺夷?聖人說,‘子不教,父之過’,如此下去我們將愧對皇天後土,愧對列祖列宗,百年之後,我們的後代也會詛咒我們的。所以我想了很久,一定要辦學堂,請有文化的人來做先生,保持中華民族血脈相傳。”

有人擔心缺少教書先生,段希文笑了笑說:“這個應該不成問題。現在大陸搞知青上山下鄉,很多學生越境來到金三角。我們對他們以禮相待,可以聘用他們來教書,做醫生、護士,做財務、軍需、文書、參謀。現在我們不缺士兵,缺的是有文化的人。”有人疑慮地問:“萬一派奸細混進來怎麽辦?”段希文環視眾人,語氣堅定地說:“那也不要緊,混進幾個奸細算什麽?我們已經宣布放棄***,不與大陸為敵,就是奸細混進來,也正好把我們的真實情況報告大陸,這樣我們的日子不是好過得多嗎?”不久,一道以總指揮名義發布的密令送達各部隊。密令說,對於所有誌願投奔境外的大陸學生,不論男女一律予以收留;對於流落金三角的大陸學生,應積極給予幫助和解救,並動員他們來我方根據地。雲雲。

1962年段希文在美斯樂正式創辦了興華中學,對當地學生和邊遠貧困學生免收學費;並每年保送40名優秀學生到外地上大學。由段希文資助的學生如今已遍布海內外,不少人成就頗豐。

自從1950年國民黨殘軍入侵金三角後,有很多因各種社會原因湧入金三角的中國人。這個人數眾多的漢人部落成為影響金三角曆史的重要社會力量。據說一時間說漢語和學習中文成為一種時尚,各種華文學校應運而生,比如後來在滿星疊,大毒梟坤沙就辦有大同學校。這些華文學校不僅隻招收華人學生,也對所有的當地孩子開放。

至於學校老師,幾乎都是大陸知青。廣義的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結束於70年代末,1968年達到,總共涉及將近2000萬的知識青年,這在人類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許多來到雲南等瀕臨金三角邊境的知青,出於對金三角的好奇,或懷揣未來的希望,或帶著狂熱的政治**(尤其到了文革時代),來到了金三角。在大陸,他們是狂熱的知青和紅衛兵,來到金三角後,生存超越了意識形態躍居第一位,他們就像入侵的國民黨殘軍一樣,學會了弱肉強食、不擇手段。因為生存,他們有的亡身異域;有的參與販毒吸毒、護商,投靠坤沙勢力;有的打入清邁黑社會,一度成為一方霸主,後來在黑吃黑的火並中慘敗;有的參加緬共與政府軍作戰後轉投國民黨殘軍。但知青畢竟與國民黨殘軍不同,他們是有文化的城市青年,受過現代教育,一旦來到這愚昧野蠻之鄉,他們大都順其自然地肩負起播種文明的責任。也許這就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一種生活的必然規律。

段希文開始對知青到來還是持疑慮和謹慎態度的,但是不久他就完全放心了,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麵講知青都稱得上一支新生力量,一批不可多得的人才。大批知青的到來給這支垂死的漢人軍隊注入了新鮮血液。由收留知青亦足見段希文的政治遠見。身處異國他鄉,生存環境惡劣,大家都是沒有根的中國人,命運漂泊,彼此需要對方,這才是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對立已沒有那麽重要,而且自己已經宣布放棄***,所以和知青彼此比較寬容。

殘軍住在美斯樂、唐窩,很快就到了一年的期限,仍沒有撤走的意思,也不交槍投降。他們說中國話,吃中國飯,喝中國茶,穿中式服裝,過中國的節日,開中文學校,辦中文報紙,掛青天白日旗,儼然一個國中之國。這種行為引起了泰國民眾和輿論的強烈憤慨,學生遊行,市民罷市,政府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幸虧政府總理兼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最高總司令江薩?差瑪南陸軍上將從中斡旋,泰政府暫時對殘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事實上,泰方對入侵者是有多方麵考慮的,隻是他們吸取了緬甸軍隊的教訓,不敢對殘軍輕舉妄動,擔心久攻不下,反而造成被動,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才好。

1963年末,泰國政府開始行動了,照會殘軍總部:要麽繳槍,就地生產;要麽退出泰國領土。讓段希文日夜憂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殘軍各部膽戰心驚,現在的確沒有能力同實力雄厚的泰國黑虎師抗衡,甚至連普通國防軍也未必可以抵抗。繳槍嗎?一旦繳了槍,豈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可是,在人屋簷下,又能怎麽辦呢?段希文、李文煥無奈,隻有在泰國文件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