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遇到過關於人際交往的問題,比如因為自己表達方式的錯誤引起別人的誤會,或者是由於溝通不當引發一係列人際關係的問題。

如果你之前已經看過很多關於人際交往的書籍,發現自己的說話方式還是沒什麽改變,說明問題不是出現在技巧或者方法論上。下麵我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問題究竟出在哪裏,怎樣才能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以及如何從根本上提高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

你可能聽過一個詞,叫作“相由心生”。其實,我們說出的話也是受內心影響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跟身邊人的交流並不會字斟句酌,而是會脫口而出,脫口而出的往往就是自己真實的想法。正因如此,你會發現自己學習了很多溝通的技巧,在開口說話的那一瞬間卻一個都想不起來,這是因為你心裏的想法沒有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沒有改變,所以你說出的話也不會改變。當改變對這個世界、對其他人的看法之後,你說出來的話自然也會隨之改變。這個才是改變溝通方式、解決人際交往問題的底層邏輯。

1.放棄“一定要贏”的想法

曾經有讀者谘詢過我一個問題,說她和好朋友對一個社會現象的看法產生了分歧,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到後來甚至發展到相互攻擊的地步。她的朋友覺得她不可理喻,而她則認為朋友的“三觀”有問題。這位讀者越想越氣,甚至想要和朋友絕交,但仔細想想又覺得之前兩個人關係不錯,不值得為一件小事而從此不再來往。於是她求助於我,想要知道如何讓朋友承認自己錯了。而我告訴她:“為什麽一定要讓你的朋友覺得自己錯了呢?你們其實可以跳過這個話題,去聊其他話題。”

當你在人際交往中下定決心想要贏對方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成了輸家。如果對方能夠接受你的觀點,就不會與你繼續爭論下去。如果不能,就算你在氣勢上壓過對方,讓對方啞口無言,那也隻是讓對方在嘴上承認你說的對,但心裏依然不服氣。看似你贏了對方,其實是輸掉了你們之間的這段關係。你想要在對話中獲得勝利的感覺,對方也一樣。而對方暫時沒得到的,之後會在其他事情上贏回來,給你難堪。類似的事情發生多了,你們之間的感情裂隙就會越來越大。你漸漸會覺得自己和這個朋友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麽親密,而且無論自己說什麽對方都要反駁。到最後,你們會漸行漸遠。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他過去全部人生經曆的匯總,之所以大家會在某件事情上產生分歧,是因為人們原本的經曆就各自不同。不過麵對生活中經常反駁我的人,我會主動和他保持距離,避免成為關係親密的朋友,因為和較真的人相處起來比較累。

當你放棄要贏的想法時,其實並不需要去學習委婉表達的技巧,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爭執和針鋒相對的談話,也不會因為這些談話而傷害到別人。

2.關注對方

我有一個老師給我的一位師兄布置了一項關於情商的作業,要求這位師兄與其他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確保對麵的茶杯裏不能沒有水。

茶杯裏有水是飯局中一個相當小的細節。當他關注他人茶杯裏有無水時,同時也會關注到對方的表情、肢體動作以及語言中的情緒,並且會據此做出回應。而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關注了,就會更願意打開心扉去交談,並且認為師兄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

如果你沒有專注地傾聽對方的講話,無論對方說什麽,你心裏想的都是自己想要說的話,而不是對方正在表達的內容。這種心不在焉的對話,很快就會結束。因為對方能夠感覺到自己說的話沒有被你認真聽,因而失去了繼續講下去的動力。

在溝通交流中,你隻需要關注對方就夠了。隻要你認真去聽對方講話,不需要太多的溝通技巧,你的大腦會根據你自己的理解給出對方回應,而你自己的表情和動作也都隨之自然產生反饋。

3.不要假裝

這裏的假裝,指的是你為了迎合他人而做出一些自己原本不會做的事,說自己原本不會說的話。意思就是,你本來是A類人,但是你怕別人不喜歡A類人,就把自己偽裝成B類人來說話、做事。這樣的話你會發現自己溝通起來特別累,每次講一句話之前都要先用大腦思考好久,而已經說出口的話還要再慢慢回味一下有沒有錯誤的地方。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假裝會非常消耗注意力。當你把注意力都放在假裝上,你會發現自己留給愛好、思考、事業的時間、精力就沒剩多少了。而且,靠假裝來維係的朋友關係,其實並不會讓你感到開心,反而會讓你患得患失,擔心自己失去朋友,擔心對方嫌棄你,變得越來越不敢說話。

但其實,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人,而各種各樣的人也都會有人喜歡。我之前也曾有過討好型人格,但現在已經不再刻意討好別人。在我現在的生活裏,一天之中大部分事情都是我自己主動去做的。我見到的人是我想見的,與對方的聊天方式也是我自己喜歡的。我以自己的坦誠來開始對話,也讓對方坦誠地麵對我。

以前我覺得人際交往特別累,尤其在人多的場合會時刻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中,臉上帶著假笑到處噓寒問暖,還給自己貼上個“社交恐懼症患者”的標簽。後來發現,其實我需要做的隻是轉換心態。當我放下對別人的警覺和戒備,用開放的心態去溝通時,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鬆弛的狀態,而這種態度也會讓別人放下戒備與我坦誠交談。

做回自己是溝通中最省力的方式。隻要你沒有那麽咄咄逼人,大家也會包容你獨特的想法。同時你也要知道,無論你是哪一類人,都沒有辦法讓所有人喜歡你,認可你,總會有人討厭你的言行舉止。這是客觀事實,無法避免。但如果你因為一個人討厭自己而不開心,為了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而感到憂慮,那著實沒有必要。我們應該按照讓自己舒服的方式來進行人際交往與生活。

4.用欣賞的態度看待對方

我們在表達不同意見的時候,會習慣性地指出對方的問題。這讓對方得到的信號就是我們在指責他。這時,我們說話的內容正確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哪怕我們告訴對方的是真理,對方也會對我們產生負麵情緒,有時隻是出於禮貌沒有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

其實,隻要改變一下視角,用欣賞的態度來看待對方以及對方所做的事情,我們與他人的溝通方式自然就會改變。

比如你的男朋友給你炒了一桌子難以下咽的菜,如果你直言不諱地告訴對方很難吃,這在對方聽來就是一種指責,也會讓他感到委屈。畢竟你的男朋友也想盡力做好這桌子菜,奈何烹飪水平有限。可如果你用欣賞的態度來看待對方,那麽你看到的就不再是一桌子難以下咽的菜,而是男朋友親自下廚的勤勞和對你的關懷。同樣一件事情,當你再去評判的時候,也許告訴對方的話就變成了:“哇,你也太用心了,專門為了我做一桌子菜,好感動。同時有一個小小的建議,我們下回可不可以少放點鹽呢?我覺得這樣味道會更好一些。”認可對於接收信息的一方來說非常重要。有一個3K模型,就是說當你想要指出別人不足的時候,要遵循“先認可對方——再說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重複表達認可”的方式。

這裏有個小建議,就是當你在認可他人的時候,認可的內容可以具體一點。像“你好棒”“你好厲害”“你好優秀”之類的評價就隻能算是泛泛而談,而具體的認可則需要評論到他與眾不同的那一點上。

比如說我去一個朋友家吃飯,當我表達對她烹飪水平的評價時是這樣說的:對於大盤雞,我會說“層次感很豐富”;對於紅燒黃辣丁,我會說“魚肉放在嘴裏的瞬間像融化了一樣”;對於青椒牛肉絲,我會說“牛肉非常鮮嫩,牛肉很容易炒老的,做得真不錯”。這些認可比直接說“好吃”“不錯”更能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