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狡猾的宮本信
情緒之類涉及人內心的東西,非親曆者是無法了解的。鄭洞國不了解大和魂在小鬼子們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會產生誤會,以為日軍忽然重新振奮起來的士氣來自援軍。無名之戰開打至今,除了最初金正和旅誤打誤撞拿下無名陣地,今天所取的進展堪稱是曆史性的。因為一旦將無名陣地與馬蘭之間的南方方麵軍殲滅或者驅逐出去,遠征第三集團軍就將獲得改變甘邦僵局的機會,所以,即使最初目的隻是為了幫助南洋艦隊分擔壓力,但是現在,在局麵如此之好的情況下,顧祝同所謂的“不劃算”也隻是口頭之詞,是斷然不會真的付諸實施的。
在孫立人的命令下,遠征第三集團軍的偵察機部隊立刻擴大了偵察範圍,而當他們將偵察範圍擴大到左近一百千米方圓的時候,還真被他們找到了日軍出動援軍的跡象。鄭洞國無心之算居然成了神奇的預言,不得不說,從顧祝同和孫立人決定出動規模戰車部隊強攻南方方麵軍開始,運氣已經站在了遠征第三集團軍一方。
援軍來自西方方麵軍所轄的第一八三師團。這也是整個西方方麵軍中唯一的一個全日係機械化師團。西方方麵軍,在小泉敏一郎的設想中,其存在的目的是在蘇門答臘島上防禦同在該島上的中國軍隊。不過,因為馬蘭之戰久戰不決,日軍空有兵力上的優勢卻遲遲不能取得實質性領先。再加上美日最近達成的協議中,美國將負責攻略蘇門答臘島,所以早在兩個星期前,小泉便直接給西方方麵軍去電,讓他們將最精銳的第一八三師團調過來以加強南方方麵軍的實力。
本來按照小泉敏一郎的構想,第一八三師團將會在新加坡更換新型坦克並完成適應性訓練後再開赴無名戰場。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便在這個時候遠征第三集團軍發動了裝甲強襲,且一舉取得壓倒性優勢。在本間雅晴和百武晴吉遲遲不能改變劣勢的情況下,早在決定調用大和魂之前,小泉便給第一八三師團的師團長宮本信下令,讓他立刻率部增援無名戰場。
小泉這道命令其實又是一條亂命,因為第一八三師團才接受新型“敏”級坦克不過三天,許多坦克手還沒能完全適應“敏”級坦克的高機動性。而在還沒適應主要作戰裝備的情況下就上去一線執行作戰任務,其風險是相當高的。
第一八三師團作為小泉敏一郎親自下令組建的全機械化樣板師團,共轄三個聯隊,其中一個坦克連隊,一個坦克殲擊車聯隊,再就是一個裝甲車聯隊。三個聯隊總共三百餘輛坦克以及將近兩百兩裝甲車浩浩****的向無名陣地方向開去,按說很容易被中方偵察機察覺,然而當時真實的情況是,中方偵察機並沒能當場發現他們,而是直到回去上交隨機高空相機拍攝的偵察相片之後,才被遠征第三集團軍司令部的參謀們看出了端倪。
後來的軍史學家有人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即無名之戰最終一戰,如果中國軍隊不能提前發現宮本師團那會是怎樣的情景。
宮本信作為一名在那個時空曆史上籍籍無名的日軍高級將領,他在這個時空得以火箭般崛起完全拜美國人所賜。在第三次澳洲之戰中,他所率領的裝甲部隊屢有驚人表現,其中最神奇的一次是以一個戰車中隊突襲了美軍的一個師級指揮部,並取得了全殲這個美軍師級指揮部的驕人戰績。正是在這一戰之後,他被小泉敏一郎關注到並且立刻被提拔為一個戰車聯隊的聯隊長。
宮本信很鬼。在接到小泉的命令後,雖然小泉的命令是要求他立刻率部以最快的速度支援無名戰場,但是他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沒有立刻率部出發,而是花費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對部隊進行隱蔽性改裝,在將所部坦克、裝甲車全部弄好偽裝之後,這才選擇一條山野小路向無名陣地進發。
“我們不知道南方方麵軍還能支持多久,所以我們必須做好這樣的準備,即等我們趕到戰場的時候,南方方麵軍已經被支那戰車部隊擊敗了。怎麽?怕了?沒什麽可怕的!支那人也是人,是人就有缺點,所以真發生這種事的話對我們來說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立大功的機會來了!大家都認真看看這份地圖,發現什麽沒有?這裏,不管屆時真實情況如何,這裏都是絕佳的一個突破口!”在手下裝甲兵在忙著給自己的戰車披設偽裝的時候,宮本信召集聯隊長以上的軍官開會,製定了一條以偷襲為主的作戰方案。
前麵講過,日軍在圍剿無名陣地上的鄭洞國所部的時候,在東麵還有北麵布設了雷陣以防止中國軍隊從那裏突圍。而現在,宮本信就將主意打到了東麵的一個雷場上。
“我已經打探清楚了,這個點附近,我們的工兵在布雷的時候因為遭到了支那狙擊手的騷擾,所以布設的地雷並不是太密。新型‘敏’級坦克地盤加厚之後具備相當的防爆能力,恰好能夠抵禦這種步兵雷的爆炸威力。屆時,我們就從這裏強攻進去!我相信,因為雷場的存在,支那軍在這個方向上的防禦肯定很薄弱!”
宮本師團的進攻路線非常隱蔽,如果中方偵察機不擴大偵察範圍,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發現不了他們。而那樣的話,今天的無名之戰也許就不能稱其為最終一戰了。
宮本信既然決定偷襲,自然要嚴防中國偵察機的偵察。隻是,他顯然沒想到中國偵察機上裝備的照相設備是當前分辨率最高、成像最清楚的。所以,雖然他通過在大部隊前方設置偵察小分隊在中國偵察機飛過來的時候躲過了中國飛行員的肉眼偵察,卻沒能躲得過中國偵察機上所裝備的高空照相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