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震撼
廣州的變化確實挺大的,別說法肯豪森這種好幾年才來一次的國際友人了,便是每隔三五個月過來一次的歐陽雲,每次也都會有小小的驚訝再加上大大的自豪,學兵軍的奠基之地雖然是任丘,但是廣州卻是學兵軍的騰飛之所,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廣州這塊寶地,學兵軍是無法成長到如今的規模的,有付出就有回報,廣州和廣州人為學兵軍的騰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學兵軍反哺之,就有了廣州如今的富足和繁華。
學兵軍財團以盤尼西林起家,發展至今,所涉產業已經廣布電子、醫藥、軍火、機械製造、船舶製造、建築等各行各業,而其旗下百分之七十的電子廠、藥廠和一半以上的兵工廠、汽車廠、飛機製造廠等都設在廣州,單單這些企業,就足以保證廣州進入世界級最發達城市行列了,更勿論,廣州是最早實施土改政策的,一直以來又堅持以比較先進的市場經濟模式引導轄區內的經濟發展,以上種種,確保廣州事實上成為了中國的工業和金融中心。
德法兩國,單論交情,自然是法國複國軍更親近一些,不過,國家之間的關係從來都是利益主導,所以如果非要歐陽雲做個選擇的話,在德法之間,他會果斷的選擇德國,很勢利但也是必然,還是因為聯合國的關係,中國必須在西方擁有一個強大的盟友,而非要將德法兩國做比較的話,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德國都應該是中國的首選。
其實早在二戰剛剛開打的時候,歐陽雲就動過和德國結盟以瓜分世界的心思,也正是受此影響,在一段時間內,中國和德國保持著地下聯絡通道,進而促成了法肯豪森的第一次秘密訪華,隻是那個時候,因為中國的實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希特勒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於是,中德之間的地下聯絡通道非但沒能繼續保持下去,而且,雙方還因為所在陣營的關係而相互宣戰,甚而,中國還出兵蘇俄,幫助蘇俄紅軍對抗德軍。
歐陽雲相信,正是因為這一次增援蘇俄的軍事行動,使得德國人對中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繼而,在昂波斯提出中德法結盟方案的時候,德國人才會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下來。
對於法肯豪森的二次來訪,聯合政府給予了相當高規格的接待,包括允許德國代表團參觀一些比較核心的軍工廠。
讓德國人參觀這些軍工廠,一方麵是存有立威的意思,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幫助德國人增強信心,即,隻要中國肯向德國提供援助,那麽,德國完全有可能抵禦住蘇俄的進攻。
如果說,廣州的市麵讓德國人見識到了廣州的繁榮富裕,那麽,廣州的軍工廠帶給德國人的,則是強烈的視覺以及心理震撼。
德國人首先參觀的是一座坦克廠,這家坦克廠作為學兵軍的功勳企業(繼光型和山魈坦克的樣車係數產自該廠;且,這也是目前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坦克廠),給德國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自動化程度,看著一條接一條的流水線,看著那些能夠實現自動焊接的機械臂,看著倉庫裏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山魈坦克,對坦克有特殊情節的德國人立馬移不開步了。
“山魈,這是第幾代了。”法肯豪森撫摸著一輛坦克的烤藍,問李鐵書道。
“第三代,這種山魈,其裝甲防護水平比之第二代又有了增強,而且,其搭載的坦克炮還實現了自動填彈……”
“這裏是幾個月的產量。”法肯豪森大致數了一下,問道。
李鐵書微笑著搖頭,說:“什麽幾個月,這是該廠一個車間上個月的產量。”
聽到這個回答,法肯豪森還有他手下的軍官們無不瞪大了眼睛,這座倉庫裏一共有一百二十餘輛山魈,一個車間一個月出產一百二十餘輛,那一年就是一千餘輛,而剛才聽李鐵書,這家坦克廠一共有三個這樣的車間,那就是說,單單這家工廠一年就能生產三千餘輛坦克,而再考慮到這家工廠不過是中國為數眾多的坦克廠之一,那麽,如果中國所有的坦克廠都開足馬力生產,那一個月的產量會是多少,一年又能生產多少輛坦克,。
坦克廠之後是導彈廠,進這家工廠之前,德國人被告知不許攜帶任何錄音和照相設備,對此,德國人表現得十分配合,作為當今世界另一個導彈強國,德國人自然能理解這座導彈廠的機密程度,而代表團成員中,有幸參觀過本國導彈製造廠的,也不過區區幾人而已。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在,所以,當晚上回到居處之後,法肯豪森等人才知道,雖然中德兩國都已經具備了批量生產導彈的能力,但是在對導彈的理解上,德國人實際上已經被中國人遠遠的甩開了。
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德國的導彈還停留在單一的對地作戰功能上,而中國的導彈則已經有了地地、地海、地空、空空、空艦、艦艦、艦空等各種特定用途的型號,不僅如此,德國人有所不知的是,中國的很多種導彈都已經具備了自動鎖定並追蹤目標的能力;且,地地導彈中,還出現了能夠打擊千裏之外目標的超級型號。
參觀坦克廠的時候,因為自家也有比較犀利的戰車,所以德國人雖然驚訝,但還是能保持矜持,隻是,參觀導彈廠的時候,饒是德國人比較擅於隱藏真實情感,他們還是失態了。
歐陽雲為德國人準備的視覺大餐可不僅僅隻有這些,導彈廠之後,是飛機廠,而在飛機廠之後,還有一家設在珠江口的造船廠,到達這家造船廠的時候,恰逢一艘宋級潛艇下水,看到這艘水滴形且沒有裝設艦炮的潛艇,德國人先還沒什麽特別感覺,然而在聽了有關這艘潛艇的技術參數介紹之後,德國人再也無法保持淡定,他們中幾個具備海軍背景的軍官看著這艘潛艇,眼睛差點沒冒出綠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