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破局 上
韓國,新鄭。
雖然是休沐日,韓王然卻沒有閑下來,而是召集了心腹大臣們商討時局。今年是韓王然登基後的第五年,新法的實施也進入到一個相當關鍵的時刻。按照對官員三年一小審,五年一大比的製度,許多官員是今年年末是升職還是降職,將參考他們的政績得出最終的結論。
所謂的政績不外乎人口增長了多少,賦稅繳納的是否及時,犯罪率多少,書院、水泥道路的修建工作是否達到了指標。那些想要爭先的自然要保住穩定的局麵,那些落後的則是想著法子求上麵的支援,要是年終的考核自己落了下風,不僅丟了麵子,還會被被降職錄用甚至調到一個清水衙門。
這樣的激勵製度賞罰分明,按照當初的指標,誰該受多少賞,誰該受多少罰所有的人都是一清二楚。嚐到了新法的甜頭、適應了新法的官員自然兢兢業業,對那些沒有背景的官員來說,尤其如此。以前人浮於事,出力了卻不討好,隻要搞好和上級的關係,不愁保不住屁股下的位置。現在天下英才如過江之鯽來新鄭,僧多粥少,不少人可巴不得有些官員犯錯,好騰出位置。
丞相張平對新法的感受最深,先王時的朝堂暮氣沉沉,大臣們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當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秦軍來犯,尚未進入韓境,就有大臣們建議割地求饒,今日割一城,明日割兩城,但求一夕之安,秦軍複至而複割城。反正割的不是自己的封邑。損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那些主和派自是毫不心疼。哪像現在,秦軍來也好,趙軍來也罷,朝堂隻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出兵。迎頭痛擊之。
軍功和爵位一旦掛鉤,和切切實實的利益——土地、財帛掛鉤,產生的效果遠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明以禮,教以義,士卒們知曉他們是為何而戰。為自由,為正義,為國家,這些不好理解。那就告訴他們,他們是為身後的家人。為自己的家庭,為千千萬萬這樣的家庭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而尊嚴地活著,為了手中的田地不為外敵所奪,為了可以自由地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了不被敵人稱呼為懦夫,這些理由就足夠了。
“諸位愛卿,眼下我韓國和魏、齊兩國的連橫已經讓秦、趙心生忌憚,此次封陵之戰即是明證。這次因為秦王病重。秦國不得已從河東退兵,但下次我們可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秦國一旦在河東站穩腳跟。我們作為魏國的盟國,就將被迫陷入和秦國的長期衝突之中。即使秦國不經略河東,趙國在太原和河西也給魏國以很大的壓力,我們怕也是抽身乏術。”韓王然出口道。
韓王然所說的正是韓國目前的困局,自從選擇和魏國連橫後,韓國就相當於退出了和秦、趙交鋒的第一線。武關如函穀關一般是堅城。漢中又固若金湯,秦軍在嚐試了幾次後就很快意識到,瓦解韓、魏、齊三國連橫的最好突破口就是河東。
河東對魏國來說是一塊飛地,卻又是四戰之地。內史、河西、太原、韓之上黨、三川將河東包圍在內,秦、趙兩國可從西、北兩個方向進攻。韓國可從東、南兩個方向支援。秦、趙隻要作勢大舉進攻,魏國就要人心惶惶,向韓國求援。這樣的戲碼多來上幾次,韓軍就會疲於奔命,力有不殆。最壞的結局就是魏國心生畏懼之心,不敢迎戰,甚至主動放棄河東之地。
試想一下,秦、趙兩國時不時進犯一下河東,每次斬殺千餘人萬餘人即後撤,不給韓、魏聯軍主力交手的機會,河東對魏國來說,就會成為雞肋一般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魏軍要麽在邊境屯駐大軍,要麽就是收縮兵力防守安邑周圍,至於邊境的城邑,權且當作和秦、趙的緩衝地好了。
對韓國來說,最怕的就是魏國的倒戈。所以,哪怕是為了堅定魏國守衛河東之決心,韓國也要次次在秦趙大舉來犯之時大力援助河東。否則,失去魏國就是早晚的事情。
太尉暴鳶這次放走了秦、趙大軍,對此深有體會,說道:“王上!臣在歸來時聽聞開春後,秦軍要在河水之上操練舟師。若是舟師練城,風陵渡怕是再無安寧之日了。”
眾人頓時一片嘩然。秦軍這次讓天下知曉了河道結冰後也可以渡河進攻對岸,若是秦軍再訓練成一支能征善戰的舟師,哪怕河水沒有結冰,秦軍也可以遊刃有餘地向河東投放兵力。雖然風陵渡附近的河段適合停泊的地方不多,水流也湍急,但秦軍做出這個姿態,足以讓魏軍憂心忡忡的了。
待眾人消化完這個事實,暴鳶繼續不疾不徐地說道:“對魏國來說,河東就是他們的命門。現在秦、趙就在一側,魏國弱小不堪,不能與之敵,全賴我國支援。即使我國每每增援及時,不過是解燃眉之急罷了。想要拉攏住魏國不為秦趙所用,臣以為當行釜底抽薪之計。”
韓王然眉頭一緊,這個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河東太過突出,尤其是西南一隅,實在是利於進攻而不利於防守,沒有五萬大軍怕是難以保全這一片的安寧。魏國自然不會把這麽多的兵力投入到這一塊狹小的沒有轉圜的區域。矛盾就來了,韓國不想授人以柄,魏國也不想,卻在這麽做。韓國想要改變這個窘境的話,隻能是徹底分散秦趙兩國的注意力,這就需要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暴太尉說的釜底抽薪是?”丞相張平試探性的說道。
暴鳶用手指了指東方,說道:“對魏國來說,河東有山河之險,本該是固若金湯。若是隻有秦國或者趙國滋擾的話,魏國雖然不敵,但也可以撐上很長的時間。眼下的關鍵是秦、趙一起發力,魏國腹背受敵,又怕太原郡的趙軍大舉南下,這才束手束腳。但若是我們將趙國的注意力吸引走呢?!沒有趙國的幫助,秦國隻能從風陵渡附近上岸,損失必大。”
衛尉李牧最先反應過來,出口問道:“太尉大人的意思是效仿高唐之事,助力齊國與趙國對峙?”
暴鳶頓時流露出欣賞的表情,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大抵說的就是如此。自己不過是說了要將趙國的注意力從河東郡移開,李牧很快就聯想到剛剛結束的高唐之役。既然趙國想要讓韓國陷進河東的泥潭,韓國未嚐不可讓趙國無法抽身西顧。
暴鳶點了點頭,笑道:“高唐一役,齊國雖然折損了三萬人,但卻虎口拔牙,收複了陪都高唐。讓趙國顏麵大失。若不是趙軍伏擊了田單的援軍,八萬趙軍怕是連個像樣的戰績都拿不出來。諸位有沒有發現,高唐失守的次日,趙勝的大軍就抵達了高唐,但此後的三日,趙軍沒有發動一次像樣的攻勢。”
郎中令蒙驁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趙國大軍抵達高唐後一直試圖激將齊軍出城與之野戰,怎奈齊軍並不上當。趙勝既然知曉了自己的激將之法失效,就該趁齊國援軍未至或猛攻或圍城。齊魏聯軍雖有十一萬,但卻不一定有和趙軍野戰的勇氣。趙軍驍勇,是進是退都處於上風。像這樣的一動不動實屬少見。”
暴鳶回道:“郎中令所言不錯。不過在鳶看來,趙軍之所以不攻城也是情有可原。保存實力固然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趙國怕是不計較高唐的得失。”
“太尉大人明見!”禦史大夫範睢笑著說道。
丞相張平有些納悶,既然趙國不在意高唐的得失,又何必動用八萬大軍呢?但範睢都說了暴鳶是高見,自己也不好細問。
豈料暴鳶解釋道:“高唐地處齊、趙邊境,乃一重鎮。趙國不可能不知道齊、魏合兵十數萬的事實。趙國怕是早有援軍抵達高唐已經易手的思想準備。但趙軍還是動了,為的就是震懾齊、魏兩國。齊、魏兩國若是得意忘形,想要趁勝追擊,那八萬大軍就會派上用場了。即使齊國拿下高唐後按兵不動,八萬趙軍也足以讓齊國如鯁在喉。對齊國來說,最怕的不是趙國大舉來犯,而是不知道趙國哪天來進犯。”
張平這才隱隱約約地明白,臉色變得坦然,說道:“那暴太尉的意思是讓齊國上癮,如高唐一般,讓齊國收複失地?如此趙國不得不分心齊國,就無暇西顧河東?”
暴鳶點了點頭,說道:“像陶郡和濮陽,其實也大有作為。總不能讓齊國一國得利,魏國若是嚐不到好處,這個買賣怕是不會長久啊!”
眾人發出善意的笑聲,暴鳶這個比方打得可好。眼下,韓國的商隊發展迅速,已經到了有井水出無不有韓商的境界,借著商業的繁榮,韓國的細作已經發展到北到匈奴南到南越,東到東夷,西到月氏的程度。暴鳶的這個計劃若是順利,趙國真的就會和齊國糾纏不清,但問題是,齊國肯從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