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不滿的楚王
楚國,郢都。
景陽兵敗返回郢都後即被楚王雪藏,軍國大事悉數交由安平侯項承負責(即項燕之父,項羽的曾祖父)。天下的形勢波譎雲詭,秦國剛剛在魚複擊敗楚國,旋即兵敗江州。曾經聲名赫赫能止楚國小兒夜啼的巴郡郡守張若戰死沙場,巴郡納入韓國版圖。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蜀郡也為韓國所克,李冰、李毅舉郡投降。
楚國本來應該暗自高興,少了巴蜀兩郡的秦軍主力威脅,黔中的數個城邑和鄢城豈不是收複有望!畢竟,秦軍在這些分散的城邑駐軍數量不多,對楚國來說不難攻取。潛在的最大競爭對手----韓國,目前更關心與趙國在武安一帶對峙的結果,怕是無暇兼並這些地方。
經不住大臣們的撩撥,楚王立即派項承領軍五萬,先去攻占鄢城。鄢城北接南陽,也曾是楚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楚王對此是勢在必得。最初的行軍可謂一帆風順,項承大軍沿著漢水一路北上,沿途所向披靡,秦軍僅僅駐軍兩三百人的小邑根本擋不住楚軍的一次衝鋒。
自竟陵逆流而上兩百五十裏即是藍田(鹹陽附近也有藍田縣,大家不要混淆了),情報稱秦軍在此有駐軍兩千多人,項承也清楚,藍田既下,鄢城近在咫尺。真正計較起來,藍田是鄢城南麵僅有的一個要塞,絕對不好攻打。因此將士氣充分鼓舞起來後,項承才帶領楚軍氣勢如虹地直奔藍田而去。
可惜一切都是白費功夫。項承帶領大軍抵達藍田後,才發現藍田已經易主。本該是戰戰兢兢迎接自己大軍到來的秦軍換成了優哉遊哉的韓軍。城頭上數麵“韓”字大旗昭示著這裏已經是韓國的地界。
項承一下子就愣住了,楚王也沒告訴自己,如果鄢城被韓國占據了,自己是打還是不打啊!自己接受的命令是殲滅鄢城的秦軍,攻占鄢城。現在秦軍多半是被韓軍消滅了,鄢城卻歸了韓國。自己打的話倒是不違抗王命,但無疑會開啟韓楚兩國的戰事。不打的話又心有不甘,別看藍田是一座要塞。憑借手下的五萬大軍,項承有自信三日內攻克藍田,抵達鄢城腳下。
不得已,項承派遣使者入城,問詢韓國為何會出兵。畢竟,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說楚國的想法,韓國占據巴蜀兩地就好了。巫縣以東的秦地統統歸楚國才對。韓國怎麽能背信棄義搶占屬於楚國的地盤呢!而且,細說起來,鄢城從一開始就是楚國的地盤!眼瞅著秦國不行了,楚國可以雄起一回收複失地,又讓韓國攪黃了!項承心裏自然很是不甘。
藍田方麵的答複卻是這不賴韓國。當初韓楚兩國商定的是巴郡的歸屬,巫山以東兩百裏歸楚。巫山以西屬韓。鄢城本來就不屬於巴郡,秦韓兩國還處於交戰狀態,韓國自然可以攻打秦國的城邑。更何況,秦軍是主動向韓國獻城投降,太尉暴鳶已經率領三萬大軍占領了鄢城。楚國想要韓國交出鄢城全境的話。絕對是癡心妄想。
最後,韓軍還信誓旦旦地告訴項承的使者。為了韓楚兩國的關係,暴鳶已經下令放棄了鄢城最南端的幾個城邑。否則,楚軍怕是剛剛從竟陵北上五十裏就會和韓軍相遇。這兩百裏土地的讓步已經是韓國的極限,韓國願意以西起巫縣東至藍田一線和楚國劃分國界。
聽到這樣的回複,項承竟然無言以對。鄢城是楚國的不假,但卻被秦國強占了數年。現在,大敗的秦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將鄢城獻給韓國,自然而然就成了韓國的土地。楚國還真不好說什麽。
牽扯到和韓國關係的大事,項承不敢擅自做決斷。除了火速派遣使者前往郢都報信,項承也隻能退兵三十裏,等待來自郢都的命令。
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就怒了,韓國是在戲耍自己嗎?!明明知道自己對鄢城的野心卻偏偏奪人所愛!楚王卻是忘了,從始至終,韓王就沒有答應他不攻占鄢城。一切都是楚王自相情願的想法。鄢城距離南陽如此近,韓國不可能不想將其納入韓國南陽的版圖。何況,韓國為了避免刺激楚國,已經給楚國預留了兩百裏的緩衝地帶,秦國占據的巫縣---藍田以南多多少少也有一萬多戶的百姓,對楚國聊勝於無。
令尹羋梁清楚,現在得罪韓國實屬不智,鄢城在韓國手中已經是事實,楚國能做的就是接受這個事實。除非楚國願意傾盡舉國之兵和韓國對抗,否則就得學啞巴吃黃連,有苦自知而不說。
在羋梁的勸諫下,楚王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和韓國沿巫縣---藍田一線劃分邊境的建議,同時命令工尹(掌管工程建設的官員)在藍田以南三十裏附近築城,為身後的竟陵、郢都設置外圍防線,聊勝於無。項承則是被楚王命令領四萬大軍南下,經略酉陽、漵浦等地。在楚王看來,韓國這下應該不會和自己爭搶黔中郡的地盤了。這些隸屬於秦國黔中郡的城邑占地雖然廣闊,但人口相對稀少,隻有五六萬戶百姓,實在應該不值得韓國跋山涉水和自己搶奪才對。
然而,事情就偏偏出了奇。項承領兵剛剛出臨沅就遭遇了韓軍主力,與此同時,零陽附近也傳來了有韓軍出沒的消息。這基本上意味著,幾乎在一夜之間,秦國所置的大半個黔中郡都被韓國奪去。楚國大軍上下對此隻能是唏噓不已。一方麵覺得自己白白奔波了,另一方感慨韓軍的動作真快。什麽時候,秦軍這麽不經打了?楚軍卻是不知道,有巴郡的一名秦軍校尉做內應,韓軍在拿下了酉陽、漵浦兩座最主要的城邑後就直奔邊境上的臨沅、零陽而去。阻擋楚軍入黔中。
強忍著用兵的衝動,項承將這個“噩耗”派人帶回郢都。交由楚王決斷。項承已經暗暗下定決心,韓國實在是欺人太甚,隻要楚王一聲令下,他才不管對麵有五萬韓軍呢,直接真刀實槍地和韓軍幹上一場。勝利了他自然是英雄,失敗了他也不會給楚國丟臉。
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後什麽話也沒說,直接是拂袖而去,愣是將令尹羋梁、左徒黃歇、太子熊完一幹勳貴晾在一旁。由得他們暗自揣測,惴惴不安矣!
羋梁望著麵麵相覷的群臣,深深歎了口氣,說道:“諸位,韓國多半已經拿下了黔中,我們楚國何去何從,大家計較一下吧!”
三閭大夫(掌管王室宗族。類似他國宗正一職)率先開口道:“韓國欺我楚國無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臣建議聯合啟奏王上,請求出兵,與韓國爭奪黔中之地。”
廷理(掌管刑執法、邢獄的官員)卻是說道:“韓國師出無名,占我楚地。本當伐之。但韓國剛破巴蜀,勢不可擋,臣以為當派遣重臣詰問韓國,韓國若肯歸還黔中之地,我楚國可擯棄前嫌;若是不願。我們再作計較!”
“是啊!這刀兵不可妄動!魚複新敗,大軍士氣正是低迷。若是再敗。士氣更加不可用。不如從長計議,交由王上定奪!”又有人附和道。
這就明顯是打太極了,如果凡事都由楚王定奪,臣子不需要表態,那國君養這麽多公卿士大夫何用!百官各司其職,最大的責任就是國家危難麵臨選擇的時候能夠為國君分析利弊,而不是輕悄悄地一句悉聽國君之命。
黃歇這個時候站了出來,反駁道:“黔中、鄢城兩地一西一南,皆靠近郢都,算上韓國占據的魚複,韓國已經在南、北、西三麵包圍郢都。其中,更可自南北兩側順流而下,切斷我們東退的去路。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坐視黔中落入韓國手中,否則,以後韓國以此要挾,我們將成甕中之鱉。白起破郢的教訓曆曆在目,將國家的死穴交給他國,殊為不智也!”
不少人暗暗稱是。韓國現在對楚國不薄,但也僅僅是現在而已。若是有朝一日韓楚兩國反目,楚國郢都被韓國包圍,將成飛地,勢必危如累卵。楚國要麽遷都避難,要麽傾盡全國之兵守衛郢都。無論是哪個選擇,都會大費周折,損耗國力。如果黔中在手的話,郢都的環境無疑會好上許多。至少不用擔心被韓國徹底圍死,轉圜的餘地大得多。但問題是,從韓國手裏搶黔中,楚國有這個實力嗎?!
羋梁也是期待地看著黃歇,楚國這些年除了從秦國誑來的郢都三百裏之地,國土沒有絲毫擴張,甚至還在逐步縮小。齊國占據的淮泗之地,楚國隻是奪回了一部分,大部分還在齊國手中。楚王的顏麵上自然很不好看。開疆擴土的每代國君希望的事情,眼看著蹉跎多年,楚王有希望逐步收複失地,心裏自然急切。可剛剛勉強承認鄢城歸韓,又要接受黔中屬韓的現實,楚王自然是要抓狂了。
黃歇眼看大臣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這才不疾不徐的繼續說道:“眼下最大的問題莫過於韓國的態度,韓國若是對黔中勢在必得,我們隻好緩緩圖之。不過也可以借此看出韓國對我楚國是懷有不軌之心的。這時自然隻能和秦趙聯合以抗韓。韓國若是有所鬆動,不如以利誘之,臣聽說奔馳千裏必為利也!韓國如此勞師動眾地自南陽用兵,經略黔中,必是有利所圖。隻要我們知道了韓國想要什麽,給予他們,自然可以換回黔中。”
大殿內的群臣皆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隱隱有了新的想法。
與此同時,齊國臨淄又是另外一番場景。
趙軍利用伏擊成功消滅了三萬齊軍後,聲威大漲,齊軍兵敗後則是愈發謹慎。再次匯聚起了十二萬大軍後,田單才將大軍開至臨淄城下,和趙奢大軍隔二十裏立下營寨。齊國上下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下心來。
齊王第一時間召見了田單,對田單兵敗和遲遲未來勤王一事隻字未提。反而勉勵田單早日將趙國大軍驅逐出境,其言語之謙和。實屬罕見。田單不喜反憂,知道齊王對自己的不滿已經到了極限。上大夫貂勃悄悄派人告訴田單,齊王已經開始懷疑田單是不是故意兵敗,意圖謀反。如果田單不能想方設法挽回他在齊王心目中的形象,趙軍離去之日,就是他告老還鄉之時。
田單誠惶誠恐地出宮後返回大營,一反常態地主動對趙軍發動攻擊。因為田單很清楚,自己再謹慎下去的話。齊國上下怕是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滿意的了,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多淒慘,田單不想也知道。這個時候,士卒的傷亡大一些也沒關係,隻要趙軍比自己還承受不了傷亡,那就足夠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的田單不計後果地下令猛攻趙軍大營,一時之間。趙軍居然節節敗退,齊軍被壓製已久的戰意迸發起來,堪堪和趙國打了一個平手。雙方你來我往,圍繞著臨淄展開了一場沒有停歇的廝殺。齊王或許感慨齊軍的奮不顧身,甚至冒險登上城頭擊鼓壯威!臨淄百姓也是犒軍的犒軍,捐錢的捐錢。熱情高漲。
戰不過五日,趙奢就有了退兵的心思。齊軍已經完完全全打瘋了,而且越來越多的齊軍正在向臨淄集結,自己一方隻會越打越少,齊軍卻是越打越多。這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對稱的戰爭!
眼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耗費了許多國力的齊國絕對會止步安陽。不會繼續南下侵擾趙國了。至於魏國方麵,己方身在聊城的燕周和晉鄙打了一個旗鼓相當。雖然魏軍因為數量上的優勢占據了些許上風,但燕周也讓魏國知道了趙國的決心。僅僅憑借眼下的兵力,應該足以牽製住晉逼的大軍,讓其不敢南下。
趙奢在考慮,是否攻打魏國的大名迫使晉鄙回師,然後再拿下平邑。如此一來,齊、魏兩國的這次行動才算是徹底失敗。自己才算是完成了趙王對自己的囑托!不過,若是突襲大名不成,反而被晉鄙的大軍圍困在魏國境內,那就太危險了!如此看來,和燕周合兵一處方是上策!
正當趙奢猶豫不決的時候,趙王的使者一行人在累死了十幾匹良馬後總算是趕到了臨淄城下。聽說邯鄲來使,趙奢的第一反應就是趙王是不是在催促自己趕緊攻克臨淄,成就無上功業!畢竟,趙國上下皆以為齊國羸弱,燕國當初都能差點滅了齊國,趙國何嚐不能!尤其是自己殲滅田單三萬大軍的消息傳出去,趙王怕是早就心動了吧!
然而事情出乎了趙奢的意料。趙王的使者麵色鐵青,甫一見麵就要求趙奢屏退三丈以內的所有活人,就算最親近的親衛也不可以。待趙奢依言做到後,使者才神色肅然地拿出趙王的旨意,命令趙奢馬不停蹄地回援邯鄲。
接過王旨一看,冷靜如趙奢者也不禁惶恐。深深吸了一口氣,逼迫自己靜下心來的趙奢開口問道:“邯鄲的如今形勢如何?”
使者連連搖頭,回道:“極其不好!自武安兵敗後,韓國大軍壓境圍困邯鄲,城內謠言四起。國尉大人也該知道,龐涓也曾率領魏軍攻克邯鄲,眼下不少人都說邯鄲兵力不足,很有可能會再次失守。王上派邯鄲都尉巡視城內,凡有聚眾竊竊私語者皆斬之,仍然止不住謠言。不少大臣已經開始建議王上割讓城池求和!如果不是藺上卿的竭力反對,王上怕是已經答應了。”
趙奢沉重的點了點頭,再次問道:“丞相大人呢?武安大敗後有沒有逃出來?樂乘將軍呢?邯鄲目前可用的大軍有多少人?有沒有讓附近的城邑征召大軍?”
使者答道:“武安大敗後,丞相帶領不足千人逃回邯鄲。更是散盡家財,招募死士守城。倒是樂乘將軍身陷武安,身死未知。五萬大軍怕也是凶多吉少!下官來時,韓國的大軍正在源源不斷地往邯鄲開來。王上已經下令強召百姓,但如今也隻有四萬之眾!其中精銳之士,更隻有不到兩萬。不過,王上已經派遣平陽君北上沙丘等地征召大軍,應該還能湊出三四萬,但耗時必定持久。所以王上才命我等火速來臨淄求援!”
“兩萬啊!有點太少了!”趙奢心裏暗暗歎了口氣。邯鄲人口眾多,王上隻是額外征召了兩萬人入伍守衛邯鄲,怕也是有難言之隱的。至於讓平陽君征召大軍,更是無奈之舉。就算大軍集合起來了,沒有一個知曉兵法的人統帥,也最多對韓軍起一個牽製作用。不過,韓國想要拿下邯鄲的話,至少也要有七八萬的人馬,這對韓國來說倒是一點也不難,但總歸需要些時間。韓國絕對不可能想到趙國會敗得這麽快。隻要自己救援得當的話,邯鄲之危還是可以解救的。
“勞煩回稟王上,趙奢會立即領兵回師邯鄲,以保萬全!”趙奢鄭重說道。
得到了趙奢保證的使者也不多逗留,徑直帶領侍衛策馬往西疾馳而去。這個消息必須第一時間傳到邯鄲,否則,邯鄲還不一定發生多大的亂子呢!
送走了趙王使者,趙奢開始沉思如何擺脫齊軍。如果就這麽一點準備不做地撤退,齊軍肯定會尾隨而來。到時候影響了救援邯鄲,趙奢的罪過就是百死莫贖了!如此說來,必須要再痛擊一下齊軍,讓他們知道痛處才能全力回援邯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