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戰事又起
ps:看《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率先動手的是燕國。在原本的曆史上,燕相公孫操謀殺燕惠王後,扶持年幼的公子究繼位,是為武成王。武成王為王十四載,碌碌無為,從不插手中原戰事,也不厲兵秣兵,整修軍事。導致燕國雖然久無戰事,無甚損失,但當秦軍大軍壓境的時候,無任何反抗之力。武成王的兄長,燕惠王嫡長子公子辛在武成王死後,奪取王位,但因年事已高,在位三年即崩,傳於燕王喜,是為燕國最後一任國君。
但在這個時空,公子辛提前了十四年奪取了王位。三十多歲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燕國在燕王辛的帶領下,內修仁政,外樹武威,開疆擴土三百裏,已有中興之兆。
趙國依然強大,齊國卻不複當年,加上燕、齊三代人長達百年的糾葛,齊國成為了燕國強大的希望。在得到趙國的支持後,燕國經過長達一個月的準備,以將軍榮蚠領兵十萬,借道趙邑平原、聊城,接連渡過漯水、濟水,攻占了齊國重鎮曆下。齊國在漯水、濟水之間布置的三萬大軍,完全沒有起到一點作用。齊國連忙將千乘、翟縣的守軍召集,退守濟水南岸,於章丘一帶和燕國大軍對峙。
田單將兵十五萬,與燕軍鏖戰半個月,雙方各有勝負,但總體而言,齊軍勝多敗少。原以為最多再過一個月,就可以逼走燕軍。誰成想,燕國以長大夫劇辛為將,率領十萬大軍,攻占了千乘、翟縣,並在濟水北岸集結,意欲攻占高宛。
高宛位於章丘、臨淄之間。一旦被燕國大軍攻占,那麽不止臨淄危險,田單大軍也將被燕軍東西夾擊。齊國連忙將六萬大軍派往濟水一線,就算這樣,齊國也不放心,連忙派出右丞相後勝出使洛陽,請求韓國出兵增援。
出兵還是不出兵,成了韓國麵前的一個難題。早在楚國伐越的時候,韓國就曾擔心一旦自己出兵緩慢。會助長燕趙滋生野心。但韓國也抱有一絲僥幸,畢竟,那個時候已經是三月份,正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時候。即使各國用兵,也不會太多,否則,誤了耕種,會嚴重影響農時。孟子有言。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這也是為何大規模的戰事往往發生在冬天。
但韓國沒料到,燕國如此興師動眾,一下子動用了二十萬大軍攻打齊國!要知道,齊國舉國之兵不過二十七八萬!燕國有失敗的底氣,齊國卻是一旦失敗有滅國的危險!
韓國君臣一番商議。立即確定了要救援齊國,而且速度要快。好在燕軍就在章丘、曆城一帶,距離韓國的泰山郡不過百餘裏的距離,燕軍可以依仗的不過是長城防線,何況。韓軍的主要目的是逼迫燕國撤兵,並不是殲滅燕軍,難度應該不大!因此,韓王委派征東將軍韓騰為將,領兵五萬!
隻不過,韓騰尚未來得及攜帶虎符,前往泰山郡征兵,秦國的使者郎中令呂不韋就趕到了。呂不韋將趙國以廉頗為將,出兵十五萬,兵犯太原的消息告知了韓國,並懇請韓國派兵增援。畢竟,秦國舉國之兵不過二十萬,分散在太原、上郡、河東三郡。隨著趙軍大軍來犯,秦國隻能湊出一支十萬大軍死守太原。數量再多的話,就會嚴重影響春耕了。
事情很明顯,在聽聞楚國出兵後,燕趙兩國肯定有過密謀,否則絕不會一前一後如此巧合出兵。燕國將目標對準齊國,趙國將目標對準秦國,韓國想要派兵增援,就麵臨三麵開戰的尷尬局麵。如果韓國不出兵,那秦、齊兩國很有可能會被趙、燕兩國吞並,如果韓國出兵,無論成敗,都能讓韓國消耗國力。
“王上!依臣之見,如今我們已經將楚國一分為二,有樂乘、王翦的五萬大軍,足以令楚國忌憚,越國當高枕無憂。就不需要再派五萬大軍攻打楚國的江北之地了吧?不如將這五萬大軍調到上黨,作勢切斷廉頗大軍退路,如此,可解秦國之危!”丞相張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無論是青州還是徐州、涼州,新法的實施都進入到最為關鍵的一年,如今春耕正是繁忙,雖然大戰在即,但韓王也不過召集了三十萬大軍以策應完全。其中,五萬大軍將楚國一分為二,五萬大軍在南陽隨時準備支援,五萬大軍在下邳郡集結,隨時準備渡河攻打壽春,五萬大軍在洛陽待命,五萬大軍在上黨、五萬大軍在河內,防止趙國襲擾韓國。
“汾水絕不是那麽好渡的,趙軍雖然來勢洶洶,但秦國又豈是好相與的?秦國已然遷都晉陽,整個太原郡成為秦國的核心所在。隻要秦國死守汾水防線,趙軍想要渡河,也會傷亡慘重。故臣以為,王上隻需派人允諾呂不韋,答應出兵,卻無需立即出兵。待趙軍士氣低迷,再從上黨發兵,斷趙軍退路,可解秦國之危!反倒是齊國,燕軍已然占據優勢,一旦齊軍有所閃失,臨淄危矣!宜早用兵,斷燕軍糧道,以助齊國!”
“至於楚國,郢都已經成為飛地,楚國要麽任由我們韓國經略郢都,要麽從會稽退兵攻打九江!依臣之見,楚國多半以九江道路難行,放棄郢都,以求滅越。越國一日不滅,楚國後方一日不穩。此次若是放過越國,九江之地就白白失去了!故臣以為,王上若想保全越國,下邳郡的五萬大軍不可動,相反,還當速速攻打壽春,以迫使楚國回師江北。”禦史大夫範睢還是堅持認為秦國尚有一戰之力,用來消耗趙國再好不過。
“王上!楚國太大!但有明君賢臣。必然為我韓國心腹大患。這越國還是保留的好,留下來牽製楚國,令楚國無力北上。當然,我們也不好弗了秦國的心意,不如令上黨的大軍派出小股斥候,打草驚蛇!”太尉暴鳶也認為救援秦國並不著急。對楚國則萬不可姑息。
“打草驚蛇?”韓王當然明白暴鳶的心意,上黨的五萬大軍,無論是發兵武安還是從涅縣、閼與出發北上,都能極大地震懾住趙國,令趙國不能專心對付秦國,緩解秦國的壓力。
隻是,韓王比誰都清楚,隨著楚國的麵積被一步步壓縮,再要攻楚。楚國的反抗必然大,韓國的犧牲必然大!要不然,秦國也不至於派出六十萬大軍才能滅掉楚國!雖然,這個時候的楚國要比王翦滅楚時的楚國衰弱不少,但也不可輕視。就像這次,自己出兵九江,哪怕是攻占郢都,對楚國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損失,但若是將楚國的江北之地也悉數吞並。那楚國一定和自己拚命!
“王上想要北上滅趙,後方必須穩定,這楚國就是一個不安穩的因素。隻要楚王願意,足可以湊出一支三十萬大軍。這三十萬大軍隻要發兵徐州,所造成的影響將無比大!”臣以為,不如趁著秦、趙、齊、燕四國混戰。全力南下,攻占郢都和楚國的江北之地,乃至於發兵江東,滅絕楚國!”蒙驁還以為韓王心動,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在滅掉魏國後。韓國雖然一直在攻城略地,但走的是逐步蠶食的策略,並無絕人社稷。所以,韓國從秦、齊、楚得到了大片土地,卻也讓三國並沒有下定決心抱團拚死反抗。蒙驁提出集結大軍,趁著四國混戰,楚國消息斷絕的絕佳時機,一舉重創滅掉楚國的計劃不可謂不瘋狂,不可謂不大膽!比之暴鳶迫使楚國回師,挽救越國的計劃更進一步。
衛尉李牧還是覺得如此行事太過冒險,就算韓國占據了九江,將楚國一分為二,拋開楚國在會稽的損失,楚國也有二十五萬大軍,五萬大軍困守郢都,但剩下的二十萬大軍可是在江北、江東和會稽,想要滅楚,韓國至少要集結起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這個兵力,也隻能從青州、徐州、豫州這些齊、楚、魏故地征召。這些地方的百姓雖然已經歸心,但士卒的戰力絕不如司隸,可能也就比守土心切的楚軍高上一絲。如果再過五年甚至三年,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機還算合適,但如今驟然要集結二十萬甚至三十萬大軍,實在倉促了些。沒有任何計劃,沒有任何準備,真要滅掉楚國,不知道要損失多少人馬。
因此,李牧出言反對道:“楚國繁華所在,隻剩下江北、江東、郢都三地,我們若取江北,則於楚國而言,江東也變得危險。這是楚國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王上發兵攻打壽春,則楚國必然回師,越國可保。依臣之見,不如派遣使者前往吳縣,威脅楚國。楚國若是不肯收兵,則伐壽春。楚國若肯收兵,則先解齊國之危,再對付趙國。”
韓王點了點頭,接受了這個建議,說道:“國無戰事,民心思安,楚國如果識趣,肯休兵的話,那凡是好說!如果楚國不肯聽寡人之言,再與眾卿商議滅楚不遲!至於齊國,還是由征東將軍韓騰前往泰山郡,持寡人的虎符召集五萬大軍,不需擊敗燕軍,隻需斷燕軍歸路即可,寡人會派舟師從旁協助!再下詔上黨,令其探明趙軍動向!”
半個月後,韓王使者風塵仆仆地趕到了吳縣。得益於韓國發達的水係,韓王使者一行從洛陽出發,先後沿著潁水、淮水、邗溝順流而下,大大節省了時間。長達千裏的路程,居然隻是在陸地上行進了兩百裏。
楚王對韓國使者的到來說不上冷熱,畢竟,韓國襲占九江郡,將楚國一分為二,讓楚國吃了一個暗虧。如果不是忌憚韓國太過強大,楚國早就糾結起大軍攻打韓國了!如今,腆著臉厚待韓王使者,楚王是萬萬做不到的。
加上楚國三大豪族(羋、項、景)中的羋、項兩族在九江郡有不少食邑、封地,隨著九江郡的失守,兩族損失了許多切切實實的利益,楚國的上層對韓王使者的到來就更加不冷不熱了。以至於韓王使者抵達吳縣後。除了左徒黃歇見過一次韓王使者,就再無一個有分量的楚國官員麵見韓王使者。
楚王裝病了三天,終於在第四天同意接見韓王使者。雖然表麵上楚王是擔心韓國以為自己不識禮節,實際上卻是擔心徹底得罪死韓國。
韓王使者唐雎倒是對於自己受到的冷遇有些毫不在意,在麵見楚王的時候,也無任何一絲傲慢之意。甚至顯得彬彬有禮。不過,在楚王詢問唐雎來意,順帶指責韓國無緣無故攻打楚國的時候,唐雎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韓王一直以為王上有謙謙君子之風,敬重王上是長者,因此韓國雖強,卻從不恃強淩弱,攻打楚國。自韓王繼位以來,韓、楚兩國雖然有所齟齬。但哪一次無不是楚國率先滋事,韓王不得已加兵於楚國。此次亦是如此,越國已然臣服我們韓國,楚國不可能不知道。年前,越王有感楚國咄咄逼人之勢,派遣使者出使洛陽,想要集結大軍,修建長城以自保。韓王以楚國重信,令越國無須擔心。結果王上卻派遣大軍攻打會稽。豈不是讓我們韓王失信於越國?為救越國,我們也隻好出兵。”唐雎說的大義凜然。
明明是越國想要先發製人攻打楚國,卻被韓王拒絕,但在唐雎口中,成了越國在楚國的壓力下,惶惶不可終日。在韓王的保證下吃了定心丸,卻一時不察,被楚國吊打,令韓國蒙羞。越國被塑造成了弱者形象,楚王則成了不講信義之人。做出令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
對於唐雎的強詞奪理,楚王無法辯駁,明明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被冠以大義,楚國就變成了自作自受!
“寡人何嚐願意如此!如果不是越國士卒率先渡過浙江殺我百姓,寡人是不願意輕易起刀兵的!”楚王做出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
反正有沒有越國士卒越境屠戮楚國百姓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國可以憑借這個借口占據大義的名分。道理就是越國率先挑事,楚國隻是自保,韓國這個時候插手過來才是真正的恃強淩弱。
唐雎微微一笑,遺憾地歎了口氣,說道:“如果確有此事,那事已至此,王上當消氣解恨。兩國開戰,受傷的最終是百姓。如今正是農耕,若是誤了農時,於兩國都沒有好處,王上何不罷兵?”
“這是先生的意思還是韓王的意思?”楚王不置可否,反而追問道。
唐雎笑了笑,一臉肯定地說道:“自然是韓王的心意!楚、越皆是東南大國,如能和睦相處,天下幸事!”
楚王表麵聲色不動,心裏已經罵開了。兩國已經血拚了兩個多月了,韓王一句話就想要兩國重修舊好,和睦相處,這怎麽可能?!如今,無論是楚國也好,越國也罷,完全被韓國阻隔了,中原發生什麽戰事,兩國完全插手不上。長此以往下去,兩國會越來越沒有存在感。想要改變這種局麵,楚、越兩國要麽齊心協力共抗韓國,要麽拚個你死我活,其中的勝者再北上與韓國爭鋒。兩國的世仇和地緣關係決定了不存在聯合這種可能,那想要壯大自己,唯有死磕對方了!要麽剩下楚國,要麽剩下越國,沒有第三種可能!
“不知如何一個和睦相處法?”楚王笑吟吟地說道,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
“楚國退到浙江以北,越國付出萬石糧草,如何?”唐雎試探性地問道。
如今,楚國已經攻占了會稽、句無,越國被迫遷都句章,堅守。以萬石糧草換取楚國放棄來之不易的兩百裏之地,越國無疑占據了一個大便宜。
楚王不置可否,隻是沉吟道:“寡人若是肯退兵,不知韓國肯不肯將從寡人手中占據的江北、九江之地歸還給寡人呢?畢竟,一切都是誤會!先生以為如何呢?”
楚國前後投入了十萬大軍,付出了三萬多人的性命,才拿下了越國都城會稽和句無重鎮,打得越國節節敗退,憑什麽因為韓王輕飄飄的一句話就退兵返回浙江?!楚王並不打算得罪死韓國,隻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韓國難堪。若是韓國不肯從江北和九江郡收兵,那楚國也有足夠的理由占著越國的土地。
唐雎笑了笑,沒有直接回話,轉而說道:“那就以會稽為界限,會稽以西屬楚,會稽以東屬越,如何?”潛台詞卻是表示不會交出所占據的江北和九江之地。
楚王想了想,說道:“茲事體大,容寡人想想!”
(還有一更,大家稍等!ps大家覺得接下來滅哪個國家好呢?)(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