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出兵的方向
?????平陽是座堅城,但也是平陽君趙豹的食邑。趙豹克己奉公,乃是趙國朝堂之上有數的直臣。直臣意味著對自己的要求不僅嚴格,對他人的要求也是。這要求嚴格了,就容易得罪人。趙豹又不像平原君趙勝那樣喜好結交賓客,為人處世也不甚圓滑,自然而然,聲望遠不如平原君。
考慮到自己的食邑——平陽與邯鄲近在咫尺,雖然趙王知道自己忠心耿耿,趙豹也無愧於本心,處事謹慎的趙豹沒敢豢養太多的私兵,即使趙豹對自己的食邑有完全的管轄權。不過八百精銳,對於方圓數十裏的平陽顯得少了些,但能夠讓其他大臣找不到破綻,讓趙王安心,趙豹覺得自己這樣安排很妥當。
隻不過,麵對十數萬韓軍,守軍少得可憐的平陽抵抗了不過半個時辰,就宣布易主。韓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漳水南岸的平陽城。
鄴縣有三千趙軍鎮守,守城倒是足夠,畢竟鄴縣城池不過方十裏,但想要將韓軍困在鄴縣城下就強人所難了。韓軍不過分出五千士卒,就令鄴縣守軍不敢輕舉妄動。事實上,趙王已經下令,但遇韓軍攻城,隻可死守,靜候援軍,不可出城力戰,否則,雖勝也治其罪。
韓軍分成兩路,一路為偏師,有三萬人馬,負責牽製鄴縣以西的趙軍人馬,確保糧道安全;一路為主力,有十五萬大軍。由李牧、白起親自指揮,目標趙都邯鄲。
麵對韓軍的強渡,趙國沿著長城一線布置的大軍並未阻攔。雖然這些趙軍加起來不多,隻有一萬五千人,在韓軍渡河的時候半渡而擊也能獲得不小的戰果,但同時也意味著趙國的長城防線將麵臨無人防守的尷尬。韓軍完全可以在殲滅長城守軍後。**,兵臨邯鄲城下。兩權相害取其輕,趙國寧願放任韓軍渡過漳水,也不願韓軍突破長城防線。畢竟,前者還有轉圜的餘地,後者對趙國來說則近乎絕境。
渡過漳水後,擺在韓軍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猛攻趙之長城,這個方法簡單而直接。隻是傷亡會大一些;另外一條就是迂回到邯鄲東麵的葛孽,這是邯鄲南麵長城的終點,雖然要多行進百餘裏,但邯鄲以東,在趙軍防守相對薄弱的環節。隻要拿下葛孽、肥邑,邯鄲以東將成為韓國大軍的跑馬地!
對於是直接往北還是往東,李牧專門找過白起商量過。雖然白起曾數次敗給韓國,卻不是實力的因素。而是敗給了氣運。如果讓自己和白起指揮數量、戰力相當的兩支大軍廝殺,李牧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對於白起這個名震天下的名將。李牧有的隻是尊重。以白起的能力和威望,完全可以獨領一軍,如今屈居自己之下,不過是韓王照顧群臣的想法。以後提拔重用白起,是顯而易見的。李牧也願意從白起這個前輩身上多學到一些東西。
就用兵而言,李牧、白起很是相似。兩人都擅長大軍團作戰。似乎手上的棋子越多,越能發揮棋子的作用。不過,就細節而言,也略有差異。白起麵對強勁的對手,習慣先消耗對手的士氣。通過不斷地試探找出對方的破綻,然後一戰而勝之。白起從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殺傷敵軍為第一要務。所以,為了達成這個效果,白起很少會投入大量的兵力攻城,而更習慣在野戰中擊潰敵軍。
李牧呢,同樣擅長大範圍的機動作戰,也喜歡在野外重創敵軍。不過,他更擅長的是隱蔽自己的作戰意圖,也不習慣示敵以弱,即使麵對旗鼓相當的對手,李牧第一個想到依然是進攻。當然,這不是說以命換命,全憑一時意氣相爭,而是讓敵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意圖,用一連串的行動恐嚇壓製敵軍,待敵軍失去方寸或者失去耐心的時候,再予以重創。
當李牧找來白起,商量渡過漳水後的用兵方向時,白起並沒有直接回話,而是笑嗬嗬地表示,李牧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兩人何不將心中所想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同時交給對方。李牧來了興趣,依言照做。結果,兩人同時寫出的兩個字,那就是東進。
白起隨後解釋道,北進貌似在一條捷徑,實則不然。長城防線乃是趙國苦心孤詣建造的一條防線,依托山勢而建,韓軍仰攻,沒有三五萬犧牲是拿不下長城防線的。而且,即使拿下了,所花費的時間也足以讓趙國調動大軍修建一條簡易卻堅固的防線。
韓軍如今的優勢不但在於兵力,也在於時間。東進,取葛孽,那韓軍攻打邯鄲的這盤棋就算是活了。韓軍不僅完全可以讓趙國在邯鄲南麵布置的大軍成為擺設,還能依托葛孽西攝邯鄲,北窺沙丘、房子,同時切斷邯鄲和外界的聯係。
當然,趙國應該也清楚,葛孽對趙國的重要性,也應當布置了不少大軍。但趙軍的兵力實在有限,隻能依托葛孽城被動地防守,韓軍則不然,完全可以留下一支大軍圍困葛孽,其他大軍掃**邯鄲以北,讓邯鄲的援軍無力南下。此消彼長之下,邯鄲士氣必然垮掉,韓軍到時候強攻邯鄲,遇到的阻力就會比較小。
何況,燕國已經跟韓國達成協定,會派出大軍攻打巨鹿郡。按照時間來算,邯鄲方麵應該收到燕軍入侵的消息——如果燕國信守承諾的話。但李牧、白起皆是認為,燕國也許會出工不出力,切斷邯鄲郡和外界聯係的事情,還是由韓軍來做比較穩妥。自己做的這些事情,隻是讓秦國趕到絕望,等蒙驁、王翦的大軍率軍北上,也許就會成為壓垮秦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明天萬字更新!)(未完待續……)
PS:明天萬字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