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六章 政事
第二天一早,高原和李瑛鴻招集寧戚、申慎、耿忠、趙軒等官員,處理政事。
而高原首先公布一項人事安排,張良和魏增兩人正式加入代郡的行政班子,官職都是上大夫,魏增由寧戚領導,參與代郡行政事務的管理,而張良則是做為高原的首席幕僚,直接聽命於高原,參與所有的軍政事務決策。
張良此前曾到過代郡,眾官員們都認識他,而魏增雖然沒有到過代郡,但他實際早就己經投靠了高原,因此眾人對他們兩人加入代郡的官員係統也並不感到意外,並且也都向張良和魏增表示了祝賀。
互相客氣了一番之後,寧戚才代表所有官員,向高原匯報代郡的事務,其實高原雖然離開了近一年的時候,但代郡地區並沒有發生什麽重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兩個多月以前,李瑛鴻出兵剿滅了一直搔擾劫掠雁門關外地區的馬賊,為北境的居民,以及代郡通往草原的商路掃平了障礙。
而另一個收獲就是本來是借著剿滅馬賊的行動,結果拔出蘿卜帶出泥,反到發現了一個由秦國支持,並以代郡的一批豪強勢力為主力的反高原集團,這一次一共抓捕了十七名豪強,以及他們的手下達到了四百餘人,不過和當初豪強們聚眾起事,雲集了萬餘人的規相比,確實大大的減少了。
因為高原入主代郡之後,一直都在大力的打壓本地的豪強勢力,取得在代郡的絕對控製權,有相當一部份豪強郡己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畢竟和高原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隻能安心接受高原的統治,並且服從高原製定的法令,雖然這些法令大大削弱了豪強們的權勢,但總也好過徹底滅亡,而一根筋到底,隻想和高原死磕的豪強隻是極少數,經過了這一次打擊之後,恐怕再也沒有豪強敢和高原對抗了,除非是高原出現重大的失策,或者是在軍事上受到重大的打擊。
在這一次挖掘豪強的過程中,錦衣衛是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從種種蛛絲馬跡中找到了線索,不僅挖出了這夥反叛的豪強,而且還找到了馬賊的行蹤,因此也證明建立情報機構的重要性。
不過所抓的都是代郡的本地人,但這一次豪強們的組織者趙新並沒有抓到,另外據抓住的豪強招供,雖然趙新聲稱自己是得到了秦國的支持,但實際都是趙新在奔走聯係組織,而除了趙新之外,並沒有真正來自秦國的人參與,但趙新能夠拿出大筆的黃金來支持從豪強們的活動,因此也可以斷定,趙新確實是得到了某個勢力的支持,但是不是秦國,還不能最終確定,除非是抓住趙新本人才能知道。
高原道:“對趙新的行蹤還要繼續追查,但在追查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多收集線索證據,但不可隨意的抓捕人員,嚴刑逼供!”
因為在任何一個政權內部,都不可能是絕對統一,總會有一些反對勢力,哪怕是秦國也不列外,但代郡的豪強勢力經過高原的打擊之後,己經十分衰弱了,既使是有外來勢力的支持,也不大可能翻起多大的浪來,最多不過就是打探一些消息,因此隻要自己的內部不出現大的失誤,他們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危脅,雖然也不能大意,但也沒有必要過份緊張,更沒有必要擴打打擊麵。
另外高原也知道,情報機構實際是一把雙刃劍,絕對不能濫用,行動必須要有所限製,一但情報機構的權力行動不受限製,就會徹底淪為統治者維護自身統治的工俱,而失去了最初的目地,不過現在錦衣衛由趙軒付責,而且高原也對錦衣衛的行為權力做了不少的限製,因此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現在代郡的重點仍然是在軍事方麵,在高原離開代郡之前,曾經決定了擴充代郡的軍隊,將代郡的常規軍隊擴大到了十六萬多人,現在擴軍都己經完成,而且李瑛鴻在代理高原主政的時候,對軍隊的訓練抓得非常緊,並且親自趕赴各地,檢查各軍團的訓練情況,因此現在各軍團的訓練也一點都沒有放鬆。
不過現在仍然有一些小事情需要高原來處理,首先是趙軒正式向高原提出來,要辭去武安軍團主將的職務;第二是隨高原出戰魏國的各軍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需要補充兵額;第三就是這一次從魏國又帶回來了三萬五千餘軍隊,這一批軍隊應該怎樣處理;第四是代郡的重裝騎兵己經組建起來,一共訓練了三千騎軍,那麽這一批軍隊是怎樣處理,是單獨編製成一軍,還是分散到其他軍隊中去。
其實眾官員們都知道,趙軒要辭去武安軍團主將的職務,這是早己是確定好了的事情,而且連繼任者也早就定好了,就是薑桓武,隻是因為年初要救援魏國,才暫時擱置了下來,現在魏國的戰事結束了,當然可以實施了。
而且在這兩次援魏的戰鬥中,薑桓武統領的蕃勇軍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成為秦軍最不願在戰場上遇見的代軍,而且薑桓武本人的武藝超群,每一次出擊,都身先士卒,帶頭衝鋒,也深得軍心,讓他接任趙軒,出任武安軍團的主將,也是順理成章,無人有反對意見,因此高原也接受了趙軒的辭職,並正式任命薑桓武,擔任武安軍團的主將。
出戰魏國的各軍損失,當然要進行補充,不過補充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背嵬軍是對團隊協作要求極高的軍隊,個人的戰鬥力反到是其次,不過背嵬軍本身就預備了足夠的後備士兵,因此背嵬軍的補充直接從自己的後備士兵中選擇;而勝捷軍是全步兵軍,補充的士兵將從帶回代郡中的魏兵當中,進行則優選拔。
而蕃勇軍的補充則和其他兩軍都不同,因為蕃勇軍是代軍中的一支重要軍隊,而且薑桓武出任了武安軍團的主將之後,蕃勇軍的正將位置也空了出來,還需要重新任命新的正將;因此高原決定將蕃勇軍的編製擴大到八千人,並分成左右兩軍,分別由阿燃史乞沫和波洛克兩人出任兩軍的主將,而補充的人員從歸附的遊牧民族中進行選拔,這一次剿滅馬賊,歸附的遊牧民族出動了四千多兵力,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有足夠的兵源供應。
從魏國帶回來的魏軍除了補充其他各軍之外,其他人全都轉為普通百姓,指定地點安置組成村落,開荒屯田,其實怎樣處理這一批軍隊,高原的心裏也頗為糾結,因為這批軍隊經過了大梁之戰的曆練,戰鬥力並不弱,隻要稍加訓練,適應代軍的戰術,絶對能夠成為合格的軍隊,因此高原非常希望將這批軍隊保留下來,編製成正式的軍隊。
但現在代軍的數量己經超過了代郡人口的負荷能力,如果把這三萬五千多軍隊編製成正式軍隊,那麽代郡的負擔將進一步増加,盡管代郡有很大的商業收入,也難以承擔,因此高原不得不將這批軍隊解散,轉變成百姓。
不過代郡的村莊都是按五什編製,一但到了戰時,就可以馬上編製成軍隊作戰,而這一批士兵雖然轉變成百姓,但也並不是沒有再成為軍隊的機會,等將來如果占領了趙燕之地,自己的地域擴大,可以養得起更多的軍隊時候,再進一步擴軍也不遲。
魏兵們對這樣的安排也並沒有異議,因為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從百姓轉化而來,而且代郡給他們安排住所,發給農具,種孑,並且在開荒的前幾年,還有免稅前優惠,因此再成為百姓也沒什麽不好的。
而最後一點,就是新組建而成的三千重甲騎軍,高原也並沒有將他們單獨整編成一軍的想法,因為高原清楚,重甲騎軍是一個優點缺點都同樣突出的兵種,在戰場上的衝擊威力和對後勤保障的需要同樣巨大,因此在絕大多數的戰場環境中,重甲騎軍都不能單獨作戰,必須帶著大量的輔助人員才行。
一般來說,一個重甲騎兵至少要配備三匹戰馬和二名輔助人員,因為重甲騎兵不可能穿著重甲行軍,因此在進入戰場前,重甲騎兵和戰馬都是不穿戴盔甲的,盔甲武器另甴其他馬匹馱運,以保持人馬的體力,而在作戰之前,為了盡快給自己和戰馬穿掛好盔甲,就需要有輔助人員的幫助才行,同時有時候還需要輔助人員拖住敵人,為重甲騎兵的準備爭取時間,另外在重甲騎軍出戰之後,還要有人看守剩餘的馬匹和裝配,而在必要的時候,輔助人員還需要和重甲騎軍協同作戰。
高原的想法是,將這三千重甲騎兵分成兩隊,分別編入兩個騎兵軍中,這樣一來,毎一個重甲騎兵就將有三名以上的輔助人員,不僅可以保障重甲騎兵的後勤保障,同時在戰場上,他們還能夠和重甲騎軍進行協同作戰,更好的發揮重甲騎軍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