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秦國出兵(上) 無憂中文網
三天以後。李斯、王綰、尉繚、王剪、蒙武、韓騰、楊端和等七位大臣聯合進見秦王政。向秦王政提交了對燕國作戰的計劃。
王綰是當朝丞相。持掌秦國的朝政。而李斯雖然隻是長使。但因為深得秦王政的信任。實際是和王綰一齊共掌秦國的朝政。實際是不是丞相的丞相。因此秦國發生的任何事。兩人也有都參與過問的權力。
而尉繚是秦國的國尉。相當於秦國的國防部長一樣。王剪、蒙武、韓騰、楊端和是秦方官職最高的四人。進攻燕國。因此軍事的製定和計劃。自然少不了有他們幾人的參與。
其實攻燕國的軍事計劃昨天就送到了秦王政的案頭上。而且秦王政也己經看完了。今天隻是秦王政有一些細節問題要向他們眾人詢問。如果回答合理。讓秦王政感覺到滿意的話。那麽這個計劃也就能夠得以施行了。
秦王政看了看左右站立的七位文武大臣。道:“眾卿辛苦了。寡人昨日看完眾卿上奏。這一次攻燕之戰。須要征集三十萬大軍。民役一百二十萬人。何況我秦國在趙地還有十萬駐軍。這樣相加起來。足有四十萬軍隊。如此兵力。對付微弱之燕國。是否太多了。雖然也要預防代郡出兵救援燕國。但也用不著要征集三十萬大軍吧。”
尉繚出列道:“如果隻是要進攻燕國。自然用不著四十萬軍隊。隻用出動十萬大軍就足以掃平燕國。需要征集三十萬大軍。隻為防範代郡。按臣等商議。代郡決不會坐視燕國被滅不管。一定會出兵幹涉。而且會有兩種幹涉方式。而我秦軍的應對。全在表中都己寫明。”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寡人都己經看過了。”
原來按眾大臣商議的結果。真正用於進攻燕國的軍隊。第一時間更新其實隻有十萬人。而用於駐守井陘一線。防守並牽製代軍的兵力達到二十萬。其餘的十萬軍隊為預備兵力。平時負責運送糧草物資。並且駐守趙地。維護治安。並且在需要的時候。投入戰場。增援作戰。
代郡有可能釆取的軍事行動不外兩種。一是直接出兵救援燕國。幫助燕國守衛薊京。也就是援魏之戰的再演。雖然薊京的城防設施條件遠不及大梁。但畢竟也是都城。還是相當可靠的。而且代都和燕國有領土接壤。因此援助燕國的條件也要遠比授助魏國好得多。如果代郡能夠派出十萬軍隊幫助燕國守住薊京。那麽將會給秦軍的進攻造成重大的影響。
而如果代郡采用這一種方式。秦軍的應對就是。進攻燕國的軍隊在薊京城下和代軍對持。而駐守井陘一線的秦軍則像代郡發動進攻。迫使代郡從薊京撤軍回援。然後再趁機攻取薊京。
代郡的另一種軍事行動就是不理薊京。或是隻派遣少量的軍隊幫助燕國守衛薊京。而是集中兵力。向井陘一線發動進攻。也就是用圍魏救趙之計。迫使秦軍從燕國撤軍。如果秦軍不撤。就趁勢奪取趙地。這樣一來。秦軍的背後不穩。也隻能從燕國撤年。而秦軍的應對方式是。在井陘一線采取守勢。而在另一條戰線上全力進攻薊京。力爭在短時間內攻克薊京。並從側翼威脅代郡。這樣一來。代軍也就會主動撤軍。退回代郡去了。
這兩種方案實際都是不對稱的作戰。簡單的來說。就是盡量避免和代軍進行決戰。而且盡量在短時間內滅亡燕國。完成這一次出戰的目標。
因為這七位文武大臣都清楚。現在秦國並不是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時機。隻是燕國居然以臣服的名議。派出刺客來刺殺秦王政。秦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忍氣吞聲。因此出兵也是必然的。不過由於現在秦國的國力畢競尚未恢複。那麽這一次出兵也不易將規模擴大。並且盡量縮短戰爭的時間。速戰速決。隻要滅亡了燕國。就達到了這一次作戰的目標。
而對於代郡。秦軍的目標隻是阻止代軍援救燕國。並不是要滅亡代郡。因為秦軍和代軍交手多次。並沒有占到多少便易。因此以現在秦國的國力情況。也並不是和代軍進行正麵決戰的時機。而且在滅亡燕國之後。更多更快章節請到。秦軍也不打算馬上向代郡發動進攻。而是守好占有的疆土。等待秦國的國力恢複了以後。再進攻代郡。
總體來說。秦王政對這個作戰方略並沒有大的意見。隻是要出動四十萬大軍。而且這還不算駐守韓魏兩地的軍隊。這也讓秦王政有些異議。因為打仗不僅僅是出動軍隊的事。征用的民役人數要遠多於軍隊。一般一個士兵需要三到四名民役供應。四十萬軍隊。至少就需要征集一百二十萬民役。加起來將達到一百六十萬人。甚致會超過二百萬。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物資。而且還會對秦國的農業生產造成重大的影響。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如果現在秦國的國力充足。到還不算大事。但以目前秦國的國力。要出動近二百萬的人力物力。就是相當吃力了。當初滅亡韓、趙、魏三晉。秦國出動的軍隊規模也不過如此。但燕國的實力遠遜於韓趙魏三國。而代郡的兵力雖強。但彊域狹小。人口不多。也難與趙魏這樣的大國相比。投入這樣巨大的人力物力。是否值得。
尉繚道:“大王明鑒。代郡的人口雖然不多。但也有近二百萬人。征集出二三十萬軍隊並不困難。而且高原入主代郡隻有四年。但卻興農厚桑。第一時間更新並於齊國通商來住。購買了大量糧食物資。因此以目前代郡的實力。完全可以供應二十萬軍隊兩年作戰。我秦國決不能小視。”
這時王剪出列。道:“大王。高原精通兵法。而且代軍的實力不在我秦軍之下。無論是步戰、騎戰。均有極強的戰鬥力。而且這一次作戰。或是趙土。或是燕地。都是靠近代郡。由其是代軍本是趙國遺眾。而趙人尚未完全歸附我秦國。而高原也不會不加以利用。如果在趙地再發生去年穎川發生韓人叛亂。勢必會讓我秦軍首尾難顧。因此也不可不防。”
秦王政沉默了一會兒。第一時間更新才點了點頭。道:“好吧。出動軍隊的數量。還有征集的民役。就依眾卿之議。” 頓了一頓。秦王政又道:“不過現在我秦國的錢糧物資軍械器物供應。是否足夠。”
李斯和王綰互相看了一眼。王綰道:“回稟大王。前者攻魏之戰。我秦國就己消耗了大量的錢糧物資。國庫的存數隻剩十之一二。因此以我秦國現在貯備的糧草物資。最多隻夠供應大軍四五個月的時間。”
盡管這個消息並不出乎秦王政的預料。但聽完了王綰的話之後。還是有些變色。四五個月的時間肯定是不足以完成一場滅國之戰的。從滅亡韓趙魏三國的戰爭來看。除了因為韓國的實力弱小。而且又有韓騰這樣的內應。因此滅韓之戰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而滅趙用去了一年多。滅魏更是耗時近二年。這一次滅燕之戰。無論如何也應該做打一年的準備才行。
王綰又道:“大王。唯今之計。隻能增加稅賦。才能夠維持這一戰。否則就隻能再等一年。等到今年秋收以後。稅賦征收上來。無需增加稅賦。也就有足夠的物資財力。發動滅燕的戰爭。”
秦王政沉思了一下。才道:“要増加多少稅收。才能夠支持這一場戰爭。”
王綰心裏暗歎了一口氣。從他心裏來說。是不希望秦國馬上發動滅燕之戰。因為隻用等待一年的時間。秦國就能積躦出足夠維持滅燕之戰的物資。就算秦王政要報燕國的刺殺之仇。但等上一年的時間。還是說得過去。隻是王綰也了解秦王政的性恪。知道他一但做出了決定。就決不會輕易更改。因此也不敢明勸。隻能通過傍敲側擊。委婉的勸諫秦王政。希望秦王政能夠改變初衷。但從秦王政的回答來看。秦王政顯是不打算再等上一年。而王綰自然也不敢再多說什麽。
這時李斯出列道|:“回稟大王。根據臣等計算。現在秦國多了韓、趙、魏三地。稅源廣泛。隻用把今年的稅賦增加一成五。所收集到的錢糧就足以支應這一場戰爭打上二年有餘。而且我秦國多年以來。一直推行獎勵耕戰之策。因此民間百姓並不為貧。家中多有餘糧。隻增加一二成稅賦。並不會引起多大的反應。隻是必需在六月之前收集齊備。至少要收集大半。才能夠供應前線軍需。”
秦王政點了點頭。既然是加稅。自然就必須提前收取。如果等到和今年的正常稅賦一起征收。那還不如再等一年。於是秦王政立刻道:“好。傳寡人之命。所有秦國百姓。每戶加稅二成。鹹陽附近的地區。三月之前。必須征收齊全。其他地區。在六月之前征齊。函穀關以東地區。以及韓、魏之地征收上來的錢糧。不必運回鹹陽入庫。直接交付軍前使用。這件事情。就由你們兩人全權負責。不得又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