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人呆在琅邪陪著始皇帝,眼看給養成了大問題,丞相隗林、王綰都很著急,找來禦史李斯、上卿王戊商量。大家還是幹瞪眼著急,始皇帝興趣正濃,不想回去,誰敢去說。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找到列侯武城侯王翦。“我也想回去,隻是……”聽明了緣由,一向辦事果斷的老將軍了吱吱唔唔。因為他清楚:若是從前,他說句話秦王可能會聽。可現在的始皇帝,從心裏已經認定自己是天下第一,再也難聽進去別人的話了。
看到王翦有些為難,李斯上前,附在王翦嘴邊說了幾句,王翦聽了,臉上露出笑容,說:“老臣前去試試。”沒過多久,王翦來見始皇帝,說:“老臣昨夜做了個夢,夢見泗水中有一鼎。”
始皇帝聽了,眼睛發亮,問:“真有此事?”
“千真萬確。”
於是,始皇帝當即下旨:立即動身,前往彭城。
原來,早在禹帝時,就鑄了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一直被視為“重器”,為最高權力的象征,夏、商、周曆代相傳,作為鎮國寶器。後來秦昭襄王滅周,卻隻取得八鼎。據說是有一個鼎飛入了彭城泗水中去。始皇成就帝業後,一直為這象征天子權力的九鼎失去一鼎而抱憾不己。如今聽王翦一說,急切尋覓失鼎的心情可想而知。
始皇帝令下,浩浩****的隊伍,繞道彭城,來到泗水之畔。始皇帝為表示誠意,齋戒禱祠,然後下令軍人善水者,全部下水尋鼎。
一時間,幾千軍人,躍然水中,鳧水潛水,搜尋寶鼎。掃興的是,接連三天三夜的搜尋,卻毫無收獲。始皇帝見此,隻好作罷,怏怏不快地南渡淮水,走過衡山、南郡,浮江來到湘山祠。
相傳帝堯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娥皇、小的叫女英。帝堯非常欣賞舜,就把倆女兒都嫁給他。後來舜巡狩南方,病死在蒼梧。娥皇與女英二妃追尋亡夫不見,悲傷啼血,濺漬斑竹,然後投水自盡。因而後世稱斑竹為湘妃竹,有“斑竹一枝千滴淚” 的詠歎。堯、舜都是“天下共主”,二妃是帝子、帝妃,死後又被奉為神靈。為記念她倆,後人在二妃的葬所立祠祭祀,因近湘水,廟在山南,故稱湘山祠。
始皇帝乘船途徑這裏時,正遇大風,幾次渡河都不能過去。便問隨行的博士:“湘君是什麽神仙?”
“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妃子。” 博士如實回答。
始皇正為沒有找到寶鼎而煩惱,在他的心中,女人又根本算不上是什麽東西。於是勃然大怒,命令士兵,伐盡湘山的樹木,放火焚燒,連同湘山祠也統統燒毀。
始皇帝一直對神恭敬,這會兒對待身兼帝子、帝妃和女神三重尊貴身份的娥皇、女英競敢如此妄為、濫施**威。王綰等在一旁看了,驚詫不己。
“老臣聞言,不論大神、小神都是神,陛下最好還是以禮相敬各路神明更好。”王館對始皇帝說。
始皇帝笑著搖搖頭,說:“朕已居帝皇之尊,‘功蓋五帝’,兩位瀟湘女神,怎麽能夠與朕分庭抗禮!”
王館聽了,無言以對,隻好喏喏然離去。
始皇帝回到鹹陽,心裏常常掛念著海邊的事情。如今的始皇帝,天上地下,差不多都無所畏懼;唯一害怕的,就是不知什麽時候自己可能死去。
徐福的不死藥,幾時能求得歸啊!始皇帝常常在心裏這麽喊著。翻過年之後,對於死的恐懼,甚至使他心慌意亂。終於再也耐不住了,便又要遠出巡狩,目的地自然是東海之濱的芝罘、琅玡。他希望見到滿戴而歸的徐福,渴望得到不死藥。
然而,始皇帝做著美夢出發後,在尋訪不死藥的途中,竟又有人想他快死。這人,便是韓國人張良。
韓國貴族張良,與韓國王族有著相當親密的關係。他的祖父張開地,先後為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王的相國;父親張平,接著做厘王、悼惠王的相國。張良家“五世相韓”,與韓國血肉相聯。張良還是少年時,韓國已逐漸衰落。眼瞪瞪地看著韓國被秦國滅亡,張良不但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社會地位,還看著自己的同胞親人飽受秦人殺戮淩辱。國仇家恨,使少年張良萬分地仇恨始皇帝。當他得知始皇帝再次東巡的消息,張良便散盡家資,找到一個韓國的大力士,商議之後,特地打造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張良與大力士預先埋伏在鹹陽去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靜靜地等待始皇帝的到來。
三天過去了,始皇帝一行終於前呼後擁地到來。張良興奮地睜大眼睛,按照他的了解,始皇帝應該是在這支隊伍中唯一一輛六馬駕的龍輿裏。可是張良看遍了車隊,卻沒有六馬駕的龍輿。眼看車隊就要過去,張良毫無辦法,隻好與大力士一道,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將特製的大鐵錘騰空飛去。一輛四匹馬駕隊伍中最豪華的車駕被砸得粉碎。裏麵的人,腦袋也砸得沒了蹤影。
張良與大力士趕緊逃離,後來被始皇帝查出,懸榜通緝。張良隻得隱姓埋名,四處流浪,途中參加了西楚霸王的反秦軍隊。再後來,張良轉而幫助劉邦,打下了漢朝的天下,成為千古名相。這是後話。
暴君們之所以都能躲過暗殺,主要是他們個個都非常怕死,隨時都很小心地防備,始皇帝也是這樣的。他因為多次遇刺,出巡時便特別地防備。這一次,他下令將幾十輛車輦都換成四駕,自己隨時換乘,以至張良無法判斷,結果擊中的隻是一位隨行大臣。盡管如此,始皇帝也震怒了,一連斬殺了百餘與張良沾一點邊、來不及逃走的人。
以往遇上這種情況,始皇帝或許會打道回宮。可這一次,他惦記著徐福可能弄到的不死藥,又興匆匆地往海濱去。
徐福果然已經從海上回來,立馬前來拜見始皇帝。望著始皇帝貪婪的雙眼,徐福知道自己這一次定能躲過大難,便坦然地迎著始皇的目光說:“在海中,山人己見到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還看見有神仙走動。”
始皇帝的鷹眼轉動,閃閃發光,傲岸的身驅,也禁不住自然而然地向前。
“隻是,海上的風浪太大,山人的船又小了一些,怎麽也不能靠近仙山。”
“一直都不能靠近?”
“山人在仙山腳前盤桓了十八天,每天都嚐試著去登上仙山,可是每一次都被風浪給推回來了。最後一次,打折了桅杆,船差點兒被掀翻。”
始皇帝聽了,立即下旨:速造大船,使徐福能登上仙山。
不死藥雖然沒有找到,希望已然明朗。大臣們有心裏認為徐福在說謊的,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敢來破滅始皇帝的希望。在這方麵,始皇帝有足夠的耐心,於是高高興興地再登芝罘,刻石紀功,辭曰:
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皇帝東遊,巡登之罘,臨照於海。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箸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六國回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
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焯旁達,莫不賓服。烹滅強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群臣誦功,請刻於石,表垂於常式。
隨後,又去芝罘的東觀刻石紀功,滿意之後,這才返回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