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三角洲,是柬埔寨的地盤,老王搞錯了。占城的賓童龍地區,屬於湄公河三角洲的邊緣衝積帶。就開發程度而言,比入海口那一片還好,糧食產量也非常高。)
趙瀚剛回到南京,施慰賢就獻上來一本書。
施慰賢是司禮監的掌印女官,遊居蓮是禦馬監的掌印女官。兩位大媽都其貌不揚,卻是宣教團的老人。雖然司禮監、禦馬監的權力,都被趙瀚砍了一大截,但她們還是紫禁城裏最風光的。
“陛下,這是司禮監經廠的第一本印書。”施慰賢捧著書本上前。
李香君接過書,交到趙瀚手裏。
趙瀚掃了下封麵,書名叫《永樂大典戲本》。是從《永樂大典》當中,扒出的33種戲劇、90種雜劇,由居家照料老父的費如飴勘校,再由國丈費映環進行總編輯。。
《民始全書》雖然還沒開始編,但對《永樂大典》的整理勘誤已經開始,其中適合刊印發行的內容,也會逐漸整理成書印刷出來。
這本《永樂大典戲本》,就非常適合出版,裏麵記載的某些戲曲已經失傳,民間的戲曲愛好者肯定爭相購買。
趙瀚翻閱書中內容,發現跟木活字印刷效果無二,問道:“都是銅活字印的?”
“皆青銅活字。”施慰賢回答。
隸屬於禮部的書局,是在民始元年建立的,主要雕刻木活字進行印刷,出版內容為:大同集、教科書、工具書、曆法書、吏員考選資料等等。
而司禮監的經廠,則是從民始三年籌備,一直在忙著鑄造銅活字。
銅活字的原料為青銅,即銅錫合金。鑄造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木板刻字為範,再用青銅澆鑄為活字;一種是用木活字,直接在範泥上印字,再用青銅去澆鑄。
兩種方法,澆鑄完成之後,都需要工匠慢慢打磨。
明代雖然活字印刷成為主流,但官方印書還是以雕版為主,直到清朝的官方印刷才變成活字。
大同朝廷也順應時代,今後禮部用木活字,司禮監經廠用銅活字。除了成本之外,印刷效果沒區別,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分辨不出來。
趙瀚終於打破皇室不辦企業的規定,司禮監經廠就是皇室印刷廠,專門出版比較冷門的孤本,或者是其他書局不願印刷的科學類書籍。平時也能接私活,靠給民間印書賺外快,但皇室若下達任務,一切私活都靠邊站。
趙瀚問道:“銅活字做了多少?”
施慰賢回答:“啟稟陛下,銅文字已鑄成五萬餘枚,銅標點已鑄兩千餘枚,無字銅子已鑄一千餘枚。總共耗銀三萬餘兩。”
無字的白板銅子兒,不是用來雕刻缺字的,而是用作空白內容印刷。如果臨時缺哪個字,可以暫用木活字代替。
確實挺費錢的,除了鑄造成本,工匠後續打磨也麻煩,每個字的工錢就不少。
康熙朝編撰《古今圖書集成》,鑄造銅活字上百萬枚(也有說幾十萬枚)。乾隆皇帝很有意思,把爺爺的銅活字全熔了,一些拿去鑄造成銅錢,一些改鑄成雍和宮的佛像。
康熙要是真的泉下有知,不曉得是否想把這孫子打死。
趙瀚手裏拿著《永樂大典戲本》翻閱:“五萬枚銅活字還是太少,隻能印這種小冊子,至少要五十萬枚才行。”
施慰賢說道:“五十萬枚銅活字,十年之內應能鑄完。”
趙瀚吩咐道:“此書先印三千冊,批發給京城書商,若賣得好再行加印。”
施慰賢領命卻沒離開,而是問:“陛下所著,是否整理成集?萬民皆欲一睹聖典。”
“印吧。”趙瀚無所謂。
趙瀚的文章也不多,《大同集》裏有幾篇,剩下的全是抄來的詩詞。印出來肯定很薄,還得請人作序,請人批注品評,如此方能刊印發行。
趙瀚突然說:“著令禮部印書局,每月的朝廷塘報,改為《大同月報》。除了原本的內容,再把朝會議題也加進去。再加一版‘廉政實錄’,能臣廉吏進行宣傳讚譽,貪官汙吏則令天下唾之!”
報紙這種玩意兒,不用趙瀚來發明,官方邸報早已存在數百年,而明朝則誕生了原始的民間報紙。
明朝的報紙,以抄錄官報為主,附帶其他的新聞,甚至還會刊載商業信息——大部分屬於手抄本,販賣給官員、士紳、商賈等固定客戶群體。
……
文化用品一條街,吳炳負手踱步而行,沿途所過之處,不僅讀書人向他問好,就連店夥計都出門主動打招呼。
這家夥的頭銜很多,戲曲家、評論家、家、詩人、畫家、翰林院編外博士、禮部編外左侍郎……但凡帶著編外二字的,都屬於戲稱,頗有嘲諷之意,同時又表明他身份不一般。
如今的大同(革命)類文學,吳炳屬於泰山北鬥,經常為朝廷捉刀進行創作。
他也懶得當官,反正銀子夠花,53歲了還流連秦淮河。
寫的詩一般般,畫的畫一般般,但其書畫作品,價格卻屬頂尖行列。這就讓許多文人看不慣了,譏諷其趨炎附勢,專門給朝廷歌功頌德。
行至“射雕書局”,吳炳闊步走入,掌櫃的親自迎接:“石渠先生安好!”
“好,”吳炳笑著點頭,“小盧不在嗎?”
掌櫃說道:“東家去了外地。”
射雕書局的老板叫盧裕,十多年前買斷《射雕英雄傳》版權。靠著這部,為家族賺到不少錢,但當時也僅此而已。
直到趙天王獨霸江西,盧裕翻開當年的雜誌,看到格位論相關文章,才知自己跟反賊打過交道。他嚇得不敢吱聲,努力撇清跟反賊的關係,可趙瀚占領南京之後,盧裕一下子就抖起來。
盧裕積極響應大族分家政策,還說自己跟皇帝是舊識,分家時搶到了書局生意,並把書局正式改名為“射雕書局”。
這幾年,甚至陸續接到官府訂單,射雕書局在南京已可排前三。
“石渠先生!”
吳炳正在尋找近日新書,忽聽有人問候自己,扭頭一看卻是吳偉業。
兩人都姓吳,老家也離得不遠,真論起來勉強算是親戚。
吳炳笑道:“趕巧啊。”
冒辟疆也在,見了吳炳也不打招呼,反而陰陽怪氣的冷哼一聲。他自恃才高八鬥,書畫作品的價格,卻遠遠不及吳炳,潤筆費更是比吳炳便宜得多,一直認為吳炳是趨炎附勢、諂媚朝廷的小人。
就在三人寒暄之時,突然一群公子哥闖進來。
有些公子哥,身上甚至還穿著戲服,進門就問:“貴店可有《永樂大典戲本》?”
掌櫃的說道:“有的,今天上午剛到貨。”
“快拿來,快拿來!”
這些家夥也不問價格,一人一本當場買走。
都是些清閑貴人,活生生的戲曲發燒友。《永樂大典戲本》裏麵,有許多失傳的戲曲,對他們而言都是無價之寶。
一幫票友,來得快,去得也快,分分鍾不見蹤影。
吳偉業笑著說:“聽聞《永樂大典》已在編校勘誤,這回朝廷出版的是戲曲,下回估計就是曆代經史子集了。若逐一成本刊印出來,也算文壇一大盛事,天下士子都能讀到,比留在宮裏更有價值。”
吳炳朝著紫禁城拱手:“陛下聖明,此神州幸事也。”
這是吳炳的口頭禪,三句話不離“聖明天子”,每次論戰都可立於不敗之地。
冒辟疆不由冷笑,愈發鄙視此人,趨炎附勢到讓人惡心。這貨心直口快,譏諷道:“石渠先生這些年,歌頌大同的文章寫了無數,怎至今也沒混上一官半職啊?”
吳炳翻著店內新書,隨口說:“小官小吏,懶得去做,還不如悠遊江湖來得爽快。”
吳炳尋花問柳,隻去高檔場所,而且全部屬於白嫖,青樓也喜歡他去光顧。
“嗬嗬。”
冒辟疆笑得古怪,無非譏諷吳炳,拍了十年皇帝馬屁,至今卻還是一介布衣。
突然,街上來了幾個官差,逢店就進去問:“石渠先生可在?”
一直問到射雕書局,吳炳轉身說:“尋我何事?”
官差累得氣喘籲籲,抱怨道:“石渠先生,您老可叫人好找啊。兩日前,咱就去你家,一直都不見人。昨日又去秦淮河,挨家挨戶打聽,有人說您老在玄武湖泛舟。再去玄武湖,又說您已離開了。在城裏問了許多人,總算有人見你來了這邊。”
“急著尋我作甚?”吳炳問道。
官差說道:“陛下要設一大同報社,請先生做社長,秩比正三品!”
正三品?
冒辟疆猛地轉身,驚訝看向吳炳,正三品可是侍郎級別。雖然肯定跟翰林院一樣,不能管理實際政務,但這品級說出來就嚇人啊。
“哈哈哈哈哈哈!”
吳炳猛地大笑起來,舔了皇帝整整十年,如今終於算是出頭了。他闊步走向街麵,嘴裏吟誦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