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帝乙的示意,肖宇清從旁邊走了出來,對著群臣說道:“感謝諸位關心,我是得到父王的密令,外出辦事,如今我已還朝,諸位可以安心了。”

子啟本來以為這個事情已經是十拿九穩了,沒有想到子受突然冒出來了,他有些瞠目結舌,不由自主的到退兩步,問道:“子受,你什麽時候回來的?”

肖宇清微微一笑,“父王被這些人纏煩了,所以讓我星夜兼程趕了回來,我也是昨天剛剛回來。”

子衍看到他則是眼睛一亮,十分親切的上前,拽著他的手,“子受,你又結實了不少。”

肖宇清知道子衍對他是真的當兄弟,自己這幾次的事情,子衍對他隻有照顧,並不夾雜其他。

所以他對子衍恭恭敬敬的說道:“有勞二哥掛念,一會我再和二哥好好敘話。”

然而子啟無論如何都有些無法相信,本來子受消失了一年,他以為機會來了,從半年前就開始想方設法和一些心腹大臣商議,想要趁著子受不在,取而代之。

他也知道,子受是自己跑掉的,就是因為他失去了認字的本事。

而帝乙一直頂著壓力,不過最近他也有些頂不住了,畢竟子受不出現,他也沒有合適的借口為子受辯解。

哪知道,今天子受突然之間就出現了,子啟的內心是無限的震撼和失落,一年了,足足一年的努力,難道就此化為流水?

他不甘心,他絕不甘心,這恐怕是他唯一能翻盤的機會了,此時他已經被太子的位置衝昏了頭腦,他想到了子受不識字一事。

於是他一咬牙,站了出來,對著帝乙拜到:“父王,我還有事啟奏,一年前三弟受傷,影響了腦子,他已經不識字了,這是他親口所說,身為一國之君,怎能目不識丁?還請父王明察。”

此言一出,子衍率先臉色大變,他指著子啟,驚愕不已,連聲音都顫抖了“大哥,你……你……怎麽會如此說話?”

帝乙也是心中不悅,這樣的事情,你偷偷和我說就行了,哪有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透露的,看來此子不堪大用。

若是此事不真,則有損與他自己的名聲,若是此事為真,卻也是相煎太急,簡直就是為了王位不擇手段。

子啟看到子衍的指責,渾然不懼,他大義凜然道:“子衍,我也是為了社稷黎民著想,若是子受當真不識字,怎可擔此大任,若是子受識字,讓他當眾展示,讓大家見識一下,有何不可?”

肖宇清看到子啟居然如此說話,對著子啟微微一笑,正色道:“大哥,當初我是戲言,豈可當真,我若不識字,父王自然不會立我為太子,你我是兄弟,沒有必要非要我當堂寫字吧,如此勉強恐怕傷了兄弟情分。”

子啟以為他是故意推脫,故意歎息道:“三弟,我也不想如此,然我大商萬事要以黎民百姓為念。為了天下蒼生,我也是不得已啊,若是三弟讓位,不寫也罷。”

下麵群臣雖然有些不恥子啟的行為,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甚至於幾個老臣,商容、聞仲、黃飛虎等人,都上前請帝乙下旨,讓子受當場展示。畢竟這事不是別人說的,乃是大王子所講,極有可能是真的。

本來不管真假,帝乙都不願意在群臣麵前讓自己的兒子出醜,然而有時候他也無奈,不讓子受展示一番,無以服眾。

他隻好無奈的對肖宇清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寫幾個字,讓大家看看。”

隨後,他語重心長的在對肖宇清,說道:“子受,你可萬萬不要讓孤失望啊。”

肖宇清當然知道,這次事關重大,若是自己當真寫不出,那以後必然失寵,就算是帝乙再不願,也隻能讓子啟當太子;反之,自己一旦寫出字來,子啟再無翻身機會,以後群臣不會擁護他。

他暗自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是英明的,要不是這一年的時間,他還真是文不成、武不就。

但是當下,他哪裏有絲毫的畏懼,接過毛筆,在旁邊的柱子上,寫下了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身子受就會寫字,再加上肖宇清又和薑尚學了一段,三種字體融為一體,既顯得儒雅、大氣、又不失王者之風。

群臣看到子受的字,都是讚不絕口,再看到詩中的內容,更是佩服,一個個都是讚不絕口,“太子鐵畫銀鉤,落筆剛勁有力,更勝從前,而且詩中內容更是讓人深思,太子真是文武全才,才思敏捷,必可成為一代明君。”

帝乙也是覺得子受的字和以前不太一樣,多了很多成分,不過沒有多想,也隻當他是這一年之內的變化導致的,不過得到了大家的讚賞,總是好事。看到太子如此爭氣,他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氣。

而子啟則是滿臉通紅,他也沒想到,自己的破釜沉舟,什麽都沒博來,本來想著子受一年前受傷,這一年更是音信全無,應該是想辦法恢複自己的識字本事,既然這麽久沒有現身,那他的讀寫本事自然沒有恢複。

哪知道子受不但文字更勝從前,而且詩中之意,也是頗和當前意境,讓他羞愧難當,而且他為了太子之位,已經和子受撕破了臉皮,恐怕兄弟情義再難修複。

而此時很多讀了七步詩,回過味來的大臣,看向子啟的目光,明顯多了一些鄙視的意味,雖然沒有人掛在嘴上,但是子啟依然能感受到那火辣辣的目光。

此時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一次真是賠到姥姥家了,不但失去了子受這個兄弟,失去了帝乙的信任,也在群臣心中留下了一個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形象。

而帝乙畢竟還是不願意這皇家的事請太過丟臉,也沒有多說什麽,直接宣布,“子受文采過人,而且這一年不辭辛勞為孤分憂,勞苦功高,孤決定為子受賜婚,五日後成婚。”

此言一出,眾人又是一片嘩然,太子大婚,這是好事,不過他們怎麽從未得到任何線索,也不知道太子妃是何人。

帝乙示意眾人安靜,隨後他對著眾人說道:“太子妃乃是東伯侯薑桓楚之女薑容,明日就到朝歌,諸位卿家,可以早早回去安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