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母星

離開蟲洞空間,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

在通過逃逸界麵之前,艾維對質能體的控製,用產生的排斥力讓楚天疆加速,最終達到了非常高的速度。隻是在穿過逃逸界麵的那一刻,排斥力就消失了,而且立即轉化成了一股強大的吸引力。

此時,在楚天疆身後,不再是釋放質能體的蟲洞,而是一個吞噬一切的微型黑洞!

與楚天疆所知道的一樣,在蟲洞的對麵就是黑洞。

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而且在離開逃逸界麵的瞬間,楚天疆就控製質能體,以最快的速度飛行,但是黑洞產生的強大吸引力,依然讓楚天疆難以動彈,甚至有可能被黑洞吸入進去。

楚天疆使出了全身力氣,依然無法與微型黑洞拉開距離。

事實上,對微型黑洞來說,逃逸界麵隻是光線能夠逃脫的範圍,即在這個界麵之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黑洞強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說,即便在逃逸界麵外麵,空間也受到了嚴重的壓縮,並且因為壓縮而扭曲。在這種扭曲的空間裏,無法用普通的尺度來衡量距離,而且時間的流逝速度也受到了影響。

也就在這個時候,楚天疆猛然想到了一點。

這就是,在來到太陽係的時候,入侵者是能量人,隻是在到達太陽係之後,才轉化成了物質生命。

顯然,這麽做,正是為了應對微型黑洞的恐怖吸引力。

楚天疆沒有遲疑,立即把構成身體的質能體轉化成了能量體形態。緊接著,束縛著他的強大吸引力消失了。

黑洞能夠吸引所有物質,哪怕是光子,卻無法吸引能量體。

從逃逸界麵外麵來看,微型黑洞非常小,尺寸與微型蟲洞差不多,隻是一個直徑大約十厘米的球體。當然,這隻是主觀意識上的尺度。因為微型黑洞附近的空間被壓縮,所以在靠近之後,微型黑洞要比在遠處看上去大得多。微型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讓其附近的空間根本無法平整的延展開來。

飛出一段距離之後,楚天疆才停了下來,因為他發現,在一顆巨大的星體附近。

這是一顆固態星體,也許是一顆行星,也許是一顆衛星。雖然楚天疆已經猜到,蟲洞的出口,也就是空間橋梁的另外一端應該在入侵者的母星附近,但是眼前的這顆星體,讓楚天疆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這就是入侵者的家園。

這是一顆已經死亡了的星球!

按照費斯特的了解,入侵者的母星是一顆海洋覆蓋麵積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行星,而且是一個十分巨大的行星,體積差不多是地球的一百倍,隻不過表麵覆蓋了大量液態水,而且內核的尺度較小,構成內核的主要是輕元素,加上半徑更大,所以這顆行星的表麵重力隻相當於地球的一點四倍。如果不考慮大氣層的成分,即便是普通人類,在適應了之後,也能在這顆星球上生息繁衍。當然,人類要想在這顆星球上生存下來,首先就得學會遊泳,以及如何在水裏生活。

問題是,眼前的這顆星體,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

星球表麵根本沒有水,隻有起伏的山巒,還有深不見底的峽穀。沒有生命跡象,似乎這裏根本沒有演化出生命。

楚天疆猛然想到,艾維把他送到了另外一個微宇宙。

隻是,楚天疆立即就否認了這種可能,因為在星體表麵的一些高原上,有大量智慧生命留下的痕跡。

城市!

覆蓋了整塊高原的城市!

顯然,那裏之前不是高原,而是冒出了海平麵的陸地,準確的說是一些分散在海洋裏的島嶼。

那絕對是城市,絕對是智慧生命建造出來的城市。

楚天疆朝星球飛去。

大氣層非常稀薄,而且星體產生的磁場非常弱,無法擋住從主恒星吹來的恒星風,也就無法保護生活在星球上的生物,甚至無法保住星球表麵的液態水與大氣層。強大的恒星風能夠吹散星球表麵上的所有氣體,並且讓液態水蒸發掉,跟隨大氣層一起耗散,最終讓這顆星球失去生命。

如果星球有生命的話,液態水是最為關鍵的存在。

顯然,液態水已經被耗光了,入侵者建立起來的文明,至少是母星上的文明也就隨之徹底消亡。

要知道,入侵者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來的。雖然人類的祖先也來自海洋,但是人類是標準的陸地生物。入侵者則不一樣,其最初就是在海洋生物的形態下獲得了智慧,並且建立起了龐大的海洋文明。

隻是,這個文明沒有建立在海底,而是漂浮在海洋裏麵。

原因很簡單,除了靠近島嶼的近海,這顆星球上的其他海域,水深都高達數十千米,有的地方甚至超過了一百千米。雖然主恒星更加明亮,但是光線根本不可能到達深海,也就無法在深海裏出現智慧生命。

隨著海洋消失,入侵者建立的海洋文明也就徹底消亡了,甚至連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留下的,隻有附生的陸地文明,準確的說是入侵者在陸地上建造的那些城市,也就是城市裏的建築物。

顯然,在很久以前,大概是幾千年前,這顆星球就已荒廢。

雖然這些城市與人類建造的城市有很明顯的區別,比如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要麽由物質、要麽由某種強力場構成的全封閉保護屏障,使其內部環境更適合海洋生物生存,但是城市的本質依然沒有變,即供大量個體聚居的空間,因此與人類的城市相比,這些城市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

高大的建築物,寬敞的街道,還有眾多的公共區域。

由此可見,入侵者的社會結構與人類的有一些相似之處,至少與人類一樣,入侵者也是社會性生物。這並不奇怪,因為入侵者同樣是通過自然進化獲得智慧的,而複雜的社群交往能夠讓社會性生物更容易進化出智慧。事實上,在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稱得上有智慧的生物都具有社會性,比如人類的近親黑猩猩,比如生活在海洋裏的海豚,比如體型龐大的大象等等。

圍繞星體飛行了不到一圈,楚天疆看到了星係中的第二顆恒星。

離得更近一些,不過明亮等級卻比不上主恒星。更重要的是,這顆次等恒星其實也是一顆行星,同樣圍繞著主恒星運轉。也就是說,這顆次等恒星與入侵者的母星的距離會隨著時間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講,入侵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進化,與這顆次等恒星有直接關係。

多了一顆恒星,意味著在這個不算太大的微宇宙裏,多了一條足夠產生智慧生物的生命帶,也就意味著入侵者所在的文明處在危險之中,更意味著在其進化到科技階段的時候就得考慮來自外界的威脅。

入侵者的曆史,其實就是一部征服史。

在入侵者的文明發展中,“征服”永遠是主旋律,而且正是通過征服,入侵者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原因很簡單,在兩個不同的智慧文明之間絕對沒有和平,特別是受到有限資源與空間的限製,任何一個智慧文明都不會把另外一個智慧文明當成可以和平相處的鄰居,更不會與之和平相處。在智慧文明的競爭中,結果之有一個,即隻有最強大的智慧文明能夠獲得生存所需的資源與空間,而弱小的智慧文明必然滅亡,絕對不會出現其他結局,也沒有其他結局。

與入侵者相比,人類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太安逸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沒有迫切的外來威脅,所以人類才駐足不前,科學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

由此可見,隻要能夠戰勝入侵,那麽來自其他微宇宙的入侵未必是壞事。

來自外界的入侵,至少能夠讓人類產生緊迫感。

圍繞著星體飛行了幾圈,楚天疆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也沒有找到留在這顆星體上的入侵者。

隻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建築物,讓楚天疆相信,入侵者不是滅絕了,而是拋棄了這顆星體,拋棄了他們的母星。或許入侵者還存在,隻不過離開了這裏,離開了這個微宇宙,去了其他地方。

這時候,楚天疆看到了那座最高的高原。

那是一塊孤立的高原,與其他高原一樣,在頂部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市,而且很有可能是整顆星球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按照艾維所說,那裏應該是入侵者的首都,在母星上的首都。

楚天疆向地麵飛去。

大氣層沒有完全消失,隻是變得極為稀薄,無法為生物提供保護,甚至無法為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氣。

在高空鳥瞰,城市極為渺小。

隻有飛近了,來到城市上空,才能真正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巨大。

雖然隻是建立在一座高原上的城市,但是其麵積超過了楚天疆見過的所有城市,包括擁有兩億居民的末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