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私礦除了武器,兵器庫旁邊還有個庫房,裏麵全是白花花的銀子,悉數被陶枝收走了。

當時陶枝看到這麽多白花花的銀子,眼睛都直了。她估摸著這一庫房的有足足有幾萬兩!這都是招兵買馬圈養私兵的錢啊!上輩子加這輩子,她都沒見過這麽多的錢。

愛財的小火苗在她心中陡然升起,這種囤貨囤錢的滿足感,讓她明白了為什麽那麽多人有囤積癖!現在她真的成小富婆了!

蕭時晏與太後的人接頭了,陶枝將綁成粽子的太子交了出來,還有那些用銅礦打造的銅兵器,陶枝也提前拿了出來。但是銀子,那是萬萬不能拿出來的。

於是,礦山裏太子圈養的私兵和打造的這些兵器,全部被太後的人聯合北涼州刺史派來的地方軍隊帶走了。

雖說刺史並不敢沒有皇命就抓太子,但因為太子身上沒有身份證明的東西,他將‘證明’給了假太子,是以他被抓走時的罪責有私礦,還有冒充皇族的欺君之罪。

至於這些州縣的官有沒有與太子私下勾結,那就不是陶枝所操心的事情了。

陶枝讓陳望之將陳皎月帶走了,告訴了他妹妹已經懷孕的事情。

陳望之知道妹妹懷了太子的孩子後,久久地沉默不語。

他們會如何抉擇,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陶枝並不打算沾染這些因果。

蕭時晏還有事情要處理,與小李一道晚些再回河西村。

陶枝便一人先回到河西村,她擔心這一來一回四五天,她養的家畜會不會餓死。結果回去一看,她養的那些鴨羊都還好好的呢,一點都沒有餓瘦。

“陶姑娘,你這幾天不在,我們自作主張給你打理了。你看看還滿意不?”流民們看到陶枝回來了,立刻圍了上來開始表功。

陶枝看到她們打理得真是井井有條,心道她何止滿意,簡直太滿意了!

於是,她當即敲定要雇幾個流民來幫她一起打理。

手裏的銀子她這輩子根本花不完,於是底氣忒足。

婦人們一聽,喜上眉梢。她們家的漢子們現在已經結束了蓋房的活計,正愁以後收入呢,如果她們能給陶枝打工那就再好不過了。

陶枝又是個好說話、明事理的,能為她做工,那是她們的福氣。

地窖需要兩名男性來值守,分為早晚兩班,每日交班前需要去提水來地窖。

還需要四名婦人來喂養牲畜和打理菜地。

過了幾日,蕭時晏與小李回來了,兩人神色如常,回來後日子同往常一樣。蕭時晏的腿也完全好了,現在行走自如。小李,則咋咋呼呼跟著陶枝身後,跑腿做事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陶枝回來後這一個月並沒有休息,而是立刻去鎮上買了更多的牛羊鴨回來。以及將村裏的荒地全部買下,願意將田地租給她的她也全部照單全收。

如此,她現在手裏有地契的荒地就有十畝,買下來是兩百文一畝,包括了地窖的荒地,十畝地才花了二兩銀子。租下來的田地有五畝。前後加起來共十五畝。(參考北宋買荒地價格在200-500文/畝。)

她現在身上有這麽多錢後,財大氣粗,雇得起人,去當地政府租了幾套開墾的農具。

她現在需要雇更多的人來加入,這些流民,以及村裏最窮困的人家,全都加入了陶枝的建設大隊。

因為這些流民有了工作,開墾荒地,繼而縣政府給予了一定的賦稅減免。

現在這個朝代的政府,是鼓勵流民開墾種田的,還可以減免賦稅,也有專門針對流民的募兵製度。

【帝每下赦令,輒以招集流亡、募人耕墾為言。】這個條件滿一年,流民則可落戶。亦可以在災情結束後,回歸家鄉。

在陶枝靈魂所在世界的北宋曆史上,招募流民入軍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曾經那時溫州地區遭遇饑荒而產生大量的流民,擔任溫州軍事推官的方偕主張將流民招攬入軍,一次性就將7000多名流民招入其軍帳下。

募流為兵為流民提供一條長久謀生的出路,減少流民變匪的可能性,也為北宋提供了兵源。對於國家與流民來說,這是雙贏。

風煙縣對於陶枝的做法,起先是睜隻眼閉隻眼,現在是大力支持。

一來流民不會進城安置,二來將荒地利用起來,在古代農耕社會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曆史上明道年間,吳遵路建茅屋百間安置流離百姓。即說明政府對於修建茅屋等住所安置流民亦是支持的。

……

荒地開墾完畢後,陶枝用的肥料就是氮肥,雜草、土,混合吃了苜蓿排出來的鴨糞羊糞。

地窖溫度高,種苜蓿和番薯為主,苜蓿30天可以收一次。其他田地則種上了不怕冷、周期較短的馬鈴薯、蒜苗、韭菜、白蘿卜和紅蘿卜。

因為鴨子被照顧得好,所以每天都能下1-2個蛋。

現在她有50隻母鴨,每天少說也有70-80個蛋。鴨蛋可以賣2文錢一個,比雞蛋貴1文,每日收入至少150文,而粗麵8文,糙米5文,大米20文一斤。

陶枝找來流民將鴨蛋拿到縣城裏去賣掉,每周去兩次,再換成米麵帶回。

縣城裏賣鴨蛋的攤戶少,因為鴨不好養殖,吃的也比雞多,是以縣裏見到有人賣鴨蛋,都想嚐鮮。而陶枝喂出的鴨子下的蛋味道都很好,是以陶枝的鴨蛋很快就能賣光。

甚至還有縣裏的幾戶大戶人家,提出要找他們長期買鴨蛋。

如此一個月,就換回來了600斤糙米,200斤粗麵。

村裏有兩百來戶,人口達千。按照節省的吃法,成年人一天吃半斤糧食,未成年和孩童吃的糧食再減半來計算,混上麥麩,800斤糧食也僅僅可讓全村的人吃兩三天而已。

因此,換糧食絕不是長久之計,還是需要自己種。

河西村的村民對於馬鈴薯並不認識,他們不了解這種食物完全可以取代米麵成為主食,生長周期還快。

等到後麵他們意識到了馬鈴薯的好處,自然就知道種這個了。

若隻顧河西村的一方天地陶枝,倒是很有把握即使旱災來了也不會餓死一個村民。

但是,未來大片災民從外而來的時候,她的這些糧食也照樣頂不住,因此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日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王裏正來傳話了,官府明日傳喚陶枝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