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能溫飽則不亂

張越這輩子生來就是世家子,唯一接觸過尋常人日子的也就是當初開封發大水那一回,但他心裏卻清楚,這吃肉對於平常人家有多難得。因此,眼見老楊頭殷勤相讓,他竭力推辭了一回,卻仍是拗不過對方的熱情,隻好悶頭就著牛肉啃那煎餅。

由於是白煮沒有鹽,那牛又凍死了一個多月,因此那牛肉吃上去便有一種濃濃的腥膻味,可楊家父子全然不在乎,竟是又搬出了一甕燒酒來。而家裏那位做飯的女主人一直都在廚下忙活,並沒有現身。照老楊頭的話說,這家裏有客,女人隻能在灶下伺候。那隨同張越前來的車夫卻沒有進來,要了碗熱水便在門外車上就著啃饅頭。

楊老頭之前剛認識張越的時候都能顯露出話癆本色,這會兒幾杯酒下肚,這話頭就更多了:“咱們楊家當初是從山西遷過來的,那時候一條繩子串起來,誰敢不遷?剛剛搬來山東那會兒,朝廷還說什麽發安家銀子,發種子農具耕牛,其實都是些破玩意。這地是有的是,但全都是荒蕪了多年,我和我那死去的老爹老娘日夜賣命,這才墾出了二十畝地。”

“瘟疫挺過來了,水災旱災也挺過來了,但什麽都沒有靖難那四年打仗可怕。北邊兵敗,南邊大軍追襲,南邊兵敗,則是北邊大軍追襲,殺來殺去殺的最多的竟是百姓,咱山東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咱們家那時候地窖修得結實。青州一帶兵馬少些,這才僥幸躲過。狗兒他們這些年輕人沒經曆過那時候地慘狀。要我說,咱們既然還能過日子,就不要摻和那些神神鬼鬼的勾當!”

老楊頭一席話不但讓楊狗兒低下了頭。張越亦是心悅誠服。好死不如賴活,這便是尋常百姓心裏頭那條樸實地道理。如今的山東地廣人稀,像漢王魯王這樣的藩王也不過占地一千頃,土地遍地都是,怕地隻是饑荒瘟疫和天災。隻要能活得下去,這天底下誰願意造反打仗?想到這兒。他心中便更有了底,遂笑著點了點頭。

“老伯說得是。三年太平能墾多少荒地出來。能產多少糧食?要是年景好,這糧倉裏漸漸地就能裝滿了。這牛凍死了以後還能再買。有道是兵匪一家,若是鬧什麽亂子。其實還是自己倒黴,若是都像您這麽想。這天下還能不太平?”

“小相公這話中聽!”老楊頭被張越的話搔到了癢處,少不得又借機教訓了楊狗兒幾句,但說到這凍死的牛,他麵上仍是有些黯然,“隻不過我這一把年紀了,隻怕是看不到攢錢買牛那一天。唉,狗兒也已經不小了,以往我挑來挑去看不中人家那些姑娘,如今咱家一下子死了兩頭牛,他這媳婦隻怕一時半會也討不回來。”

張越見楊狗兒那張臉黑得如同鍋底,連忙把話頭岔了過去,因又問道:“楊老伯,你之前既然有兩條耕牛,自然算得上是本村的殷實人家。那這村裏除了官牛,還有幾戶人家自家養了耕牛?可還有人能像之前那個人一般出借或是租借耕牛的?”

楊狗兒說不過老爹,便賭氣埋頭吃飯,這一大盤白煮牛肉幾乎被他一個人吃了個幹淨,當下聽到張越這一說,他便氣鼓鼓地放下了筷子:“這村裏那頭官牛早就老得走不動了,誰還能指望它耕地!村裏張大戶家裏有四五頭牛,卻是從來不肯借,還有兩家人雖說有牛,借一天卻要收一百個大錢!”

“你那是享福享慣了,以前沒耕牛的時候你老子我還不是憑這手腳吃飯?要說借牛,我當初那會兒還不是一樣隻借給妥當人?這耕牛乃是寶,自然不能隨便!”

眼看這一對父子又要鬧騰,張越連忙居中調停了兩句,眼見楊狗兒出去了,他便又關切地問道:“楊老伯,倘若是這年年不遭災年成好,你大約得幾年才能攢下牛錢?”

盡管多喝了幾杯酒。麵上已經是紅通通地。但老楊頭腦袋卻還清醒。歪著頭想了片刻。他便搖搖頭道:“小相公是讀書人。凡事都往好處想。就算不遭災。這還有徭役呢!這山東境內大小河流眾多。這會通河可是到現在還沒完全疏通好。就拿咱們旁邊那條淄水來說。這河堤也是得年年修。出徭役地日子得好幾個月。要攢一頭牛談何容易?就算年成好風調雨順。攢一頭牛至少也得花四五年。”

這山東地年景果然是比河南還糟!

這幾天走訪下來。此刻張越已經完全心中有數。沉吟片刻便解說道:“如今那位布政使杜大人奏請皇上再次下了墾荒令。開墾荒地之後則立田契。耕種五年不納糧不完稅。墾荒二畝。官府一年中與種子一鬥。一年中借耕牛一月。如今濟南府那邊都已經開始實施。咱們青州府大約也快了。”

一聽這話。那老楊頭眼睛大亮。竟是重重一拍大腿道:“這敢情好。大夥兒不肯開荒。就是為著一時半會沒有甜頭。又可能荒了熟地。如今衝著那種子和耕牛。開荒地人就多了!”

“好什麽好。官府地話也能相信!”

隨著這個粗聲粗氣地聲音。外頭那黑乎乎地粗布圍子便被人揭開。卻是一個三十出頭地漢子大步走了進來。他身穿一件赭色短襖。方臉闊眉大眼。那嘴唇卻是極薄。瞧了張越一眼便在桌旁原先楊狗兒坐過地那張凳子上坐了下來。沒好氣地說道:“舅舅。和一個迂書生有什麽好說地。他們有功名受朝廷供養。當然替朝廷說話!剛剛狗兒都和我說了。這會裏白借耕牛給你。你偏尋出那許多道理!要我說。什麽都是空地。有收成最要緊!”

“沒錯,確實什麽都是空的,有收成最要緊!”張越見那大漢不理會自己,卻也不惱,隻對那老楊頭說,“官府政令就算存心是好的,到下頭難免有疏漏。隻不過做總比什麽都不做好,有田種總比沒田種好。種的地多了,這糧食收成自然而然就多了。”

那漢子這才正眼瞧了張越,又見老楊頭根本不理他,反而向張越追問其中細節,倒是頗覺沒有興味。然而枯坐著聽張越一條條解說,他漸漸也上了心。畢竟,他雖說是也信佛母傳授的那些教義,但墾荒若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他自然不會棄之不顧。最後,他忍不住插嘴道:“這墾荒也就罷了,這村互助會究竟是什麽意思?”

“所謂村互助會,其實就是由村民選出幾位德高望重的村老來,大夥兒按每家出一定的錢,既可以合起來買耕牛種子農具大夥一塊用,也可以留存以備不時之需。哪家有用不著的多餘東西,比如說破凳子,比如說爛犁耙,比如說不能用的盆盆罐罐,也可以拿到互助會去,這彼此匯集在一起互通有無,指不定你家裏打床就少了兩根木材,拿破凳子就用得上,比如說要做什麽別的工具就用得上那爛犁耙,豈不是正好?”

老楊頭越聽越覺得新鮮,但心裏頭仍有疑慮,當下就坦言道:“小相公說的大概都是官府裏頭聽來的,這聽著確實是不錯,就怕給折騰壞了。就像咱們村,你若是大夥湊錢買三五頭耕牛,借給誰不借給誰,大夥兒拿出來的東西有好有壞,到時候隻怕不好安排。”

“所以我才說,得推選大夥都信得過的人定出章程,官府隻是當一個中人。再說了,一開始大夥兒未必信得過彼此,這人數未必會有多少,但有十個人,每人湊個一百錢,就有一貫,那就能做一貫的事情。若是有一百個人,每人一百,那就有十貫,這就能做十貫的事情……”

張越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別說那老楊頭聽得一愣一愣隻有點頭的份,就連那起先不以為然的漢子也聽住了。等到張越漫不經心地表示,這青州府大族方家可以從一開始先提供耕牛給官府,由官府出借給沒有墾荒的人家,並派人幫著建這互助會,兩人更是又驚又喜。

青州府大家族雖說不少,但百姓能信得過的,還隻有這素來樂善好施的方家!

如今老楊頭擔心的卻是張越隨口說糊弄自己這個老頭子,當下便反複追問是否屬實,直到張越一再保證,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待聽說明日青州府便會張貼榜文,他立刻一拍大腿決定明日進城去看個究竟。那漢子此時也坐不住了,說是要尋人商量,站起身拔腿就走。

外甥這一走,老楊頭又對張越笑道:“小相公你見多識廣,明日我去城裏看了榜文,可還要尋你去問個仔細!”

“楊老伯既然信得過我,明日進城之後便到那進賢街西頭第一戶人家,對看門的說找張元節就成!”張越一麵說一麵笑著擠了擠眼睛,“不過明日我也會過去看熱鬧,楊老伯你興許會在那兒碰上我。你放心,我決不打誑語,你明天看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