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
“皇爺爺已經歇下了。”
出了東暖閣,朱瞻基看見父母都等在外頭,便輕聲說了這麽一句。剛剛從奉天門回到乾清宮之後,朱棣再也忍不住暴怒,那熾烈的怒火就連朱高熾也有些應付不來,更不用說少有經曆過這場麵的朱瞻基了。到最後,還是太子妃張氏匆匆趕到,這一家三口合力相勸,總算是讓朱棣喝了一碗寧神安心的枸杞銀耳羹,又把倦勁上來的皇帝哄著安歇了。
“幸好這是在乾清宮,若是在奉天門就這麽發起火來,那些科道言官必定是不服氣,兩邊一頂起來,那就麻煩大了。”想到先前那場景,朱瞻基不禁覺得心有餘悸,算來算去,他還是沒想到一個張越遠遠不夠,結果差點出了紕漏,於是少不得又加了一句,“幸虧了夏尚書老成持重。”
太子妃張氏雖說沒有親臨奉天門,但東宮的幾個小太監一直往返於會極門和右掖門之間,不斷打探消息回來稟告,因此早先那一場耗時持久的爭辯,她心裏也清楚得很。斜睨了一眼朱瞻基,她便笑了起來:“你雖說常常跟在你皇爺爺身邊,但這種場合應當還是第一次,見識見識也好。言官的話可以不聽,你也可以不喜歡他們,但這些人留著還是有用的。”
由於這是在乾清宮,朱高熾不想在這裏多作談論,遂擺了擺手。三人出了殿門,立刻就有太監宮女簇擁了上來打傘,正預備起行的時候,乾清門那一頭卻有人匆匆過來。前頭是一個一手撐傘一手捧著高高奏疏的年輕太監,後頭的則是杜楨。想起今天六部大臣無一幸免,閣臣隻有杜楨一個能夠脫身,其他人都在大雨裏頭淋了許久,朱高熾不禁在心裏歎了一口氣。
“杜學士是來向父皇送奏折的?眼下父皇正好剛剛歇下,你擱下東西先回去吧,文淵閣那兒不能沒人當值。”
杜楨行過禮後,聞聽此言便.點頭答道:“臣也是這個意思,所以已經和小楊學士換過,今夜由臣留值文淵閣。他們三位都已經年紀不小了,今天在大雨裏淋了兩個多時辰,所以這會兒已經告假回家,六部諸位尚書大人也都告了假,臣原本打算見了皇上先提一聲。”
“他們自然比不上那些科道言官.的年輕氣盛,這會兒告假回家調理也是應當的,若是病倒了誰,萬一有要事就要耽擱了。這幾天大約要偏勞杜學士辛苦一些,兩位楊學士和金學士即便勉強能來上朝當值,隻怕做事情也要大打折扣。”
“這是臣份內事,自當盡心竭力。”
朱高熾點了點頭,走出去兩步.卻忽然又轉過身來叫住了杜楨,因問道:“這些奏折裏頭,可還有應直言詔而上書的?若是有你先挑出來給我,這會兒進呈上去無疑是火上澆油,若是父皇一怒之下又發脾氣,之前夏原吉和張越那一番努力也就白費了。”
見杜楨略一遲疑就從那小太監捧著的一疊奏折.裏頭取出最下頭的幾本,朱高熾接過之後更是笑了起來:“看來杜學士早有預備,知道就算父皇起了,一時之間也未必會看最下頭的。好了,其他的你先送進去吧,這些我之後會挑個適當的時候讓瞻基送來乾清宮。”
由於之前隻忙著安撫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都是錯.過了午飯,因此回到端本宮端敬殿,張氏連忙吩咐人去傳膳。然而,興許是餓得狠了,興許是仍惦記著之前的事情沒胃口,雖說各色碗盤擺滿了桌子,父子倆卻都隻是略動了動筷子,到最後朱瞻基更是站起身告退。張氏無奈之下也隻得由著他去,等到人一走就衝著朱高熾搖了搖頭。
“瞻基這孩子竟然也學起了殿下你,一有心思就.不好好吃飯……我瞧著他在乾清宮那副表情,仿佛是心裏頭有事。他這個皇太孫不過是在東宮和人讀讀書,平日又很少和外人往來,更不會有人惹上他,更沒聽說他留心什麽女人,倒依稀是為了今天的勾當。”
“這是自然的,我.之前和他說過,此次言官上書氣勢洶洶,一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架勢,他應該是上心了,所以大約讓人去對張越提了一聲。隻不過他算到了這條卻沒算到另一條,張越雖說很合父皇的心意,但分量還不夠,今日若不是夏原吉……”
雖說朱高熾並沒有往下說,但張氏和他夫妻多年,哪裏會猜不到這下頭半截,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瞻基還小,況且自幼被皇上捧在手心裏沒經過挫折,哪裏有你這般算無遺策?不過,夏原吉此次依你所言,必定不是看你這個東宮儲君的麵子。”
“夏原吉是正人君子,否則當初父皇入南京的時候,別人綁了夏原吉來見,父皇也不回輕輕巧巧釋了他。居官不愛財的古往今來並不少見,但性寬宥能容人的卻不多見。蹇義雖說是正人,但太過小心謹慎,這次的事情若是托付他,就不如托付夏原吉了。”
見妻子看著自己滿是稱許,朱高熾心中不禁頗有些得意。雖說有朱棣這樣一個強勢的父親,他這個太子幾乎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但若是到京師之後一味窩在東宮一動不動,這個太子也就當得太窩囊了。如朱高煦那樣不管不顧不行,如朱高燧那樣狗急跳牆更不行,如今他的儲君之位無可動搖,那麽該出手時就出手。
“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通政司有折子送來。”
聞聽此言,相對而坐的朱高熾和張氏不禁都愣住了。張氏開口宣進,見來的乃是東宮內書房伺候的太監範弘,她便皺了皺眉:“如今太子殿下不再監國,無論大小事都該進呈文淵閣,然後奏請皇上處置,通政司怎麽這麽不懂規矩?你也不曉事,居然把折子收了下來!”
見朱高熾亦是麵色不悅,範弘慌忙解釋道:“小的在東宮服侍多年,哪裏連這點規矩都不懂,實在是漢王的這份折子專呈東宮,所以通政司特地讓人送了過來。小的還驗看了一遭,確信並無謬誤,這才收下。”
聞聽是漢王朱高煦送來的信,朱高熾心裏頓時覺得異常古怪。他和朱高煦朱高燧一母同胞,兄弟三個卻是脾氣迥異,逢年過節各派人送禮,平日的書信也僅僅是表麵功夫。以前朱高煦命人送信來也不曾走通政司,這一回故弄玄虛又是搞什麽名堂?見張氏伸手接過奏折,他便直截了當地說道:“你念給我聽聽,看看他究竟寫了什麽。”
“大哥,你也知道,我家老大先頭死了。雖說我不喜歡這個文文弱弱的小子,但他好歹是我的長子,所以總有些不舒服。可是,這小子竟然死了還要算計我,愣是給父皇送了一份折子,說是要立老2為世子。這都是什麽亂七八糟的!那個該死的小子當初以子告父,我都不想再認他,還要立他為世子?你說父皇是不是糊塗了,竟然派人開釋了他,甚至還讓人告訴我說,兒子再不好也是我生的,我得認命……呸,反正這個兒子我受用不了,眼下既然父皇身體不好,那就讓他去京師吧,放在你眼皮子底下也好照管……”
朱高熾深知朱高煦素來是喜武厭文的性子,因此聽了這麽一封直白粗俗的家書也沒覺得有什麽奇怪,然而,那信上的內容卻讓他大為頭疼。當初壽光王朱瞻圻的那一份奏折可謂是讓朝野上下嘩然一片,盡管朱棣大發雷霆的模樣他不曾親眼得見,但別人密告於他的時候,他也一度認為那個愚蠢的侄兒永世不得翻身。誰知道如今漢王世子朱瞻坦一死,竟然兜兜轉轉人又放了出來,這會兒朱高煦甚至還打算把這個麻煩踢給他!
張氏念完了之後,心裏也覺得不對勁,遂問道:“殿下,這其中會不會有詐?”
“老2的個性向來是說做就做,你以為他隻寫信給了我?他寫給父皇的奏折肯定也已經遞上去了,這壓根不是什麽央求,不過是知會一聲罷了!若是父皇同意,我同意與否有什麽打緊的?他這分明是故意的!”
盡管胖滾滾的朱高熾很少發脾氣,但這一回卻貨真價實動了火。身在帝王家,這兄弟鬩牆並不是什麽稀罕勾當,可他最惱火的就是朱高煦事事理所當然,一心認為是他搶走了儲君之位。可是,當初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煦確實跟著朱棣鞍前馬後立下汗馬功勞,但若沒有他坐鎮北平一再保大本營不失,又哪裏會熬到最後大功告成的時候?
見朱高熾麵色越來越難看,張氏便屏退了範弘和其他幾人,這才輕聲勸道:“殿下也不用想得太多,縱使皇上允壽光王入京,也必定會嚴加管教。況且,他們父子既然離心,即便漢王派了他在京師是別有用心,可他卻未必會真的一心一意為他父親辦事。照他此前所為,不過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在京師翻不出風浪來。”
雖說張氏軟言溫語,但朱高熾卻仍未打消最要緊的那絲隱憂。時至今日,朱高煦和那些勳貴仍有密切往來,焉知這個朱瞻圻是不是被教訓得乖了反而對朱高煦言聽計從?
於是,當隨便翻撿了剛剛帶回來的幾份奏折,發現竟然是今科進士的手筆之後,朱高熾更是沒好氣地冷哼了一聲。那些言官不知好歹也就算了,這些家夥算什麽!
PS:天幹物燥不但易起火,而且容易感冒,貌似我就感冒了,希望不是流感,否則就杯具了……哎,走過路過留下兩張月票吧,被人家攆得名次不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