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速決
永寧宮乃是東六宮之一,永樂洪熙年間素來是高等嬪妃所住,如今住在這裏的便是孫貴妃。二進院子朝南的正門名曰永寧門,前院正殿是永寧宮。正殿五間,前接抱廈三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獸形簷角,簷下五彩鬥栱,繪龍鳳和璽彩畫。正堂的正中懸著當今皇帝朱瞻基的禦書金漆匾,題曰“恭肅德懿”。
東西配殿各三間,也全都是朱瞻基親自題詞,東曰明性堂,西曰靜心居,卻是和東西六宮常用的貞順婉寧等字大不相同。如今這位皇帝坐在明性堂中緊挨雙交四菱花扇窗的椅子上,一麵笑嗬嗬地逗弄著自己唯一的女兒,一麵端詳著孫貴妃展示給自己瞧的刺繡。
“你這手藝真是越發精巧了。”
比起木頭人似的胡皇後,孫貴妃素來最會撒嬌扮癡,此時便輕輕哼了一聲:“皇上慣會說好話哄人,前日妾把那幅繡好的帕子送給太後,太後卻什麽都沒說,還是用的平日那一塊,倒是皇後打的扇絡子見著用了。妾的手藝尋常得很,哪裏比得上皇後。”
瞧見心上人那委委屈屈的表情,朱瞻基哪裏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卻沒法子勸說什麽,隻能岔開話題。好在孫貴妃也不癡纏,很快便笑吟吟地說起了別的,他的心情自然而然好了起來,又許諾晚上留在這兒過夜。得了這樣的準信,哪怕是孫貴妃素來便是寵冠六宮,心中也歡喜得緊,立時說禦膳房的晚膳不過虛應故事,自己親自去備辦宵夜,留下女兒就去了。
她這麽一走,朱瞻基的眼睛雖說看著腳旁咿咿呀呀的女兒,心裏卻不禁想起了母親張太後對孫貴妃那種冷冷淡淡的態度。按理說孫貴妃年少入宮,又是他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親自送進來的,一直養在張太後身邊,可如今張太後愣是親近之後才入宮的胡皇後。隻是這些事情縱使他這個皇帝也不好說什麽做什麽,唯有平日待孫貴妃更好而已。
小公主如今已經兩歲,聽她奶聲奶氣地叫著父皇,朱瞻基自是心頭高興,便笑嘻嘻地拿著桌上果盤中那些鮮豔的糕點,正逗得開心的時候,他忽然瞧見王瑾鬼鬼祟祟地站在門口,遂隨手把那塊紅豆糕遞給了一旁的乳母,命其好生看著小公主,這才站起身來。
到了門口,看見王瑾忙不迭地行禮,他就沒好氣地擺了擺手,又問道:“你送英國公去了那麽久,可是他說了什麽?抑或是給了你什麽好處打聽消息?”
“是,英國公確實囑托了小的一件事,不過這好處卻是不曾有。英國公為人方正嚴肅,哪裏屑於做拿小恩小惠收買人這種勾當。”王瑾膝蓋沒著地就看到朱瞻基叫起的手勢,自然順勢站起身來,又賠笑把張輔的囑托複述了一遍,這才說道,“說實話,小的那會兒又疑惑又納悶,英國公素來不是貪得無厭的人,張信能當兵部侍郎已經是額外加恩,他怎麽就會隨隨便便再請恩典,這世襲豈是那麽容易的?”
“怪不得皇爺爺在世的時候最信賴他,父皇也褒獎他雖為武臣,知禮過六卿,他能多年穩居高位,這不驕不躁便是一條,那些文官真該好好學一學。”
朱瞻基此時已經明白了過來,卻也沒有向王瑾點透,感慨了一番便吩咐道:“你去兵部傳旨,召兵部侍郎張信到乾清宮,朕要見一見他,看看英國公這‘煞費苦心’舉薦的人究竟如何。”
張信從前當工部侍郎的時候隨班遠遠見過時任皇太孫的朱瞻基數次,但之後又是貶謫又是丁憂,便一直遊離在朝廷中樞之外,就是此次起複,也還沒有單獨麵見天子的機會。因此,這會兒跟著前頭引路的王瑾來到這乾清宮,他隻覺得心頭說不出的激動,等王瑾若有若無地暗示先頭英國公見駕時已經舉薦過他,他更是感到一顆心跳得飛快。
多年蹉跎,他總算是等到了撥雲見日的這一天!
“朕從呂震之請任卿為兵部尚書,那時候倒沒想到卿便是英國公的從弟。”端詳著張信,朱瞻基覺著對方和張越有幾分相像,便和顏悅色地說道,“張家是將門世家,上上下下對用兵之旨都深有見地,就連張越年紀輕輕,在兵部也是屢建奇功。如今你任兵部侍郎,朕倒是要問問你,對於眼下的軍情可有什麽建言?”
張信自打就任之後,就對兵部事務狠狠下了一番氣力了解,而自從兵部尚書李慶調任南京,覬覦尚書之位的他更是花了好些天的工夫整理心中所思所得,此時皇帝開腔發問,他便把精心準備的話有條有理一樁樁一件件說了出來。
因之前朱高熾即位之後便是暫緩用兵、暫停下西洋、罷諸道金銀課等等,他自覺朱瞻基雖開海禁,其餘事務卻也應當沿襲之前那一套。再加上北邊瓦剌韃靼稱臣納貢很是恭順,而黃福前往安南之後,那邊也漸漸恢複平靜,他自然是力主削減南北備邊兵員,屯重兵於京師,又指出陽武伯張攸鎮守交趾已經有四五年了,也到了輪換的時候。
朱瞻基聽著聽著,心裏漸漸有些不以為然。他和父親朱高熾的想法不同,朱高熾覺得永樂年間南北連番大戰,如今應該罷兵不用以求休養生息,同時也能漸漸削除那些勳貴的兵權和影響力。但他曾經跟朱棣出塞,深知北邊的蒙古乃是狼子野心,長時間不打不但會任其做大,就是邊疆守備兵力也會逐漸弱化。祖父朱棣第三次北征的時候,將兵就已經削弱太多了。
而張越臨走前,給他上兵事十條時,更是清清楚楚地指出,交趾鎮守總兵絕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換,交趾布政司的官員也不可輕易調動——不但如此,朝廷還需優撫。交趾孤懸西南,之前曾經多年不從王化,好容易用一員將領以及一批官員使得上下民心歸附,動輒換人便意味著政策大變,之前的局麵很可能毀於一旦。
等到聽完這長篇大論,朱瞻基心想張輔究竟是老謀深算,當即便笑道:“張卿果然是家學淵源,若是文官都能如卿這般肯下功夫精研武事,何愁天下不寧?來人,取冠服來。”
張信看到兩個小太監捧著東西從一邊的門進來,也來不及細看,慌忙拜伏謝恩。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是感覺到有人走到他的麵前,輕輕摘下他的烏紗帽,隨即換上了另一樣東西。心中疑惑的他抬起頭來,卻看見麵前除了皇帝之外,那兩個低眉順眼的小太監捧著的赫然是一套繡著虎豹紋的衣裳冠冕。一瞬間,他隻覺得腦袋一片空白。
“既是將門世家,朕便破個例!改卿武職,授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指揮僉事。朕知道你的長子如今已經是翰林庶吉士,也是年少英才,這世襲軍職是用不著了,這世襲指揮僉事讓你另一個兒子承襲就好!張家三代忠勇,你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番期望。”
廣州和京城一南一北相隔數千裏,便是快馬驛傳往往也要十餘日,因此朝廷的任何消息傳到這裏,往往也就變成過時的消息了。而天高皇帝遠,與雲貴之間又隔了一個廣西,其中還有屢屢叛亂的大藤峽,於是交趾軍糧也很少從這兒征發,廣東百姓從商從農安居樂業。於是,張越上任伊始,拿著了這麽一樁大案子,卻沒有借題發揮的意思,反倒是把帶來的那些小廝隨從都派了下去了解四鄉農耕,又派人到黃埔鎮所在的碼頭上了解往來商船的情形。
他對那案子擺出了一幅袖手不理的態度,理問所的幾個屬官反而是犯了難。主官雖不問,可人是他命人拿回來的,自然不能蒙混過去;可布政司的參政參議有好幾個常常派人查問情況,更有人直接關說人情,這讓他們實在是招架不住。這拐賣與否倒是不好說,可將本國人口賣與他國,從洪武年間便是一條禁令,單單咬住這一條,那徐大牙便是不死也得脫層皮。
眼看左右逢源的結果便是兩麵不討好,從六品的理問熊浩急得嘴角生出了一溜水泡,吃飯喝水都是生疼。和副理問以及負責案卷的幾個書吏反反複複商量了好幾次,他終於決定直接去見張越一回,把明細情形一一報上,到時候上頭怎麽說他怎麽處置。
此時,他在正堂中把一應案卷都交了上去,簡短匯報了情形,隨即便正襟危坐再不吭聲,眼角餘光卻在瞄著上頭剛剛換上去的牌匾。昔日的宣德兩個字如今變成了宣仁,一樣的黑漆金字,仿佛沒有什麽改變。不過,德和仁字意思相近,倘若這位新任藩台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上上下下的人才能真正安心。想歸這麽想,他偷覷張越的目光卻仍滿是忐忑。
“徐大牙供認確實曾貨賣男女百餘人給番使和番商?”
“是。”
“該名女子情係拐賣查無實證?”
“是……”
“之所以查無實證,是因為該名女子堅決不肯吐露姓氏名諱?”
眼見張越一麵翻案卷一麵提問,不一會兒就問到了最關鍵的一條,熊浩不禁扭動了一下身子,讓自己坐得更筆直些,隨即低下頭說:“因此女乃是苦主,屬下不好動粗逼問,所以實在問不出她的真實名諱。聽說話口氣,察舉止做派,極像是正經人家出來的,興許有可能是怕泄露名姓,到時候遭鄉鄰恥笑,所以屬下不敢輕舉妄動汙人清白。”
“好,很好。”看到熊浩聽了這三個字,反而更加忐忑不安,張越不禁啞然失笑,心想自己當初麵對朱棣的時候小心翼翼察言觀色,如今這些下屬麵對自己的時候也同樣如此。信念一轉,他便笑道,“掌刑名者,就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都像你這般,則百姓何患酷吏?此事便用私將人口出境罪辦理,還了那名女子身契就是。”
聽明白這確實是誇獎,熊浩這才鬆了一口大氣,待到領悟了張越隻就事論事,並無株連擴大的打算,他更是喜上眉梢,知道如今對布政司的其他官員也都能交待了。一一答應了一聲,又變著法子逢迎了張越一番,他這才上前抱起厚厚一遝案卷,躬身退出了大堂。
“宣仁……這一回殺雞儆猴也就夠了,畢竟是查無實證。要是再像從前那樣走到哪裏,哪裏就落下遍地人頭,我這名聲恐怕就要真要被人用來止小兒夜啼了。”
張越望著那自己親筆所題的匾額,喃喃自語了一句,隨即不耐地伸手拉了拉衣領。雖說已經到了小半個月,但他還是極其不習慣這裏悶熱潮濕的天氣。他生來畏熱喜寒,最怕的就是大伏天,可如今這種時節,他隻是端坐著說了一會兒話,後背心就完全濕透了,這一年到頭多半是如此,他可怎麽過日子?之前來廣州時他完全忘記了這裏的酷熱,如今可有得受了。
理問所衙署就在布政司衙門的左邊,前廳有左右夾室各一間,後頭菜是三間正堂,乃是理問退省之地,兩旁走廊的數間屋子則是用來貯存案卷。雖說林林總總的屋子也有一二十間,但由於久經時日,如今的梁柱等等都已經頗為陳舊,家具擺設更是不成樣子。相形之下,理問所後頭的監獄則是顯得更為破敗,熊浩隻在門口站了一站,便再也不願意跨進去。
這事情不論交給本地的縣衙還是府衙都可以辦好,但就是因為張越親自交代,他不得不親自出馬,如今那個徐大牙就關在這女牢裏頭。自來能下在這兒的都是重犯要犯,大牢裏頭的犯人從來就不下百人,每年至少都有十幾個庾死獄中,那股臭腐蒸濕之氣自然是非同小可。此時此刻,他琢磨了一下張越的態度,便對門口的獄卒吩咐把原告被告提上正堂。這些天他為了安那徐大牙之心,很是敷衍了她一番,如今卻得快刀斬亂麻。
“按大明律,凡將馬牛、軍需、鐵貨、銅錢、疋、紬絹、絲綿、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擔馱載之人,減一等。貨物船車並入官。於內以十分為率,三分付告人充賞。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犯婦徐大牙私將人口出境,按律處絞刑。”
在大牢中一關就是十餘日,又是理問所中的大牢,徐大牙自然不用說便是滿臉頹色。此時被人架著跪在大堂上,她不禁雙腿發軟,戰戰兢兢連上頭的問話都聽不分明。當聽到熊浩冷冰冰的那番判詞時,她更是兩眼一黑,暈了過去。而熊浩卻是瞧都不瞧她一眼,見九娘默默跪在一邊,他就沉聲說道:“民女九娘告徐大牙拐賣,查無實證,發還身契聽其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