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雷厲風行

永樂朝二十一年,是大明變化最多的二十一年。北征蒙古南定交阯,使節出西域寶船下西洋,開會通河遷都北京……朱棣林林總總幹過眾多大事,竟是幾乎不遜於開國皇帝朱元璋。然而,究其根本,這最大的緣由卻是因為永樂皇帝朱棣本身便是起家自藩王,性格裏頭總有一種銳意進取的因子,雖在承平之時,卻始終不肯安安心心在深宮當天子。隻是,他重開三大市舶司迎接萬邦使節,卻是主要為了滿足萬邦來朝四夷賓服的心願,所以他對來者是商船還是使船並不在意,但凡來朝者,一律都加以厚賜。

這種要麵子的行為便造成了尚未開港的廣州市舶司在永樂年間幾乎沒有多少進項,抽分所得的象牙龍涎香等等貨物送進宮內,來自江南的絲綢瓷器等賞賜則是源源不斷地從這裏送出去,兩邊對比賞賜的還多些。至於坊市街的交易,也隻是以三十稅一的稅率抽稅。

市舶司沒了實權不得收稅抽分,市舶公館名義上收著往宮裏送,實質上卻在各大坐商那裏死命揩油,對於那些商船,十抽二的抽分送往朝廷的往往不過百之四五,相反落入市舶太監手中的卻至少十分之一,甚至有時候直接把商船報成使船,於是滿船在西洋各國不值錢的香料就變成了滿船的絲綢載了回去。

貪圖朝廷賞賜,但凡是來自番邦的船都敢自稱商船,永樂年間,但凡五六七八月信風大起的時節,三大市舶司的碼頭上滿滿當當停泊的各國商船,赫然一番萬國來朝的景象。

此次,由於事先得到了消息,三條錫蘭船的船主早早就從懷遠驛趕到了這裏。對於碼頭上突然發生的**,三人都非常奇怪,趕緊詢問身邊伴隨的漢人。大約得知是怎麽一回事之後,看到張謙和張越一同走上前來,他們立刻露出了最燦爛的笑臉,深深地彎下了腰去。

張越打量了一番這三人,隻見他們都是身穿華美長袍,戴著絲綢包頭,膚色呈深棕色,正是典型南亞人的打扮。聽到他們嘰裏咕嚕說了一大通話,半句不懂的他正打算吩咐通譯,偏在這時候,張謙口中卻吐出了一連串異邦語。緊跟著,他就看到對麵三個異邦人全都詫異了起來,一個指手畫腳仿佛在辯解,另兩個則是麵麵相覷。說到情急的時候,那個指手畫腳的人突然迸出了生硬卻還頗為流利的漢語。

“他們不是錫蘭使節。”張謙甚至不用通譯便明白了事情始末,隨即轉頭對張越說,“你也聽到了,他的漢話說得很不錯,隻有頻頻到大明來的人,才會說得這樣流利。據我所知,錫蘭南北一直都在打仗,如今這兩位王連打仗都來不及,也隻有南部的大商人才會一再下來。所以說,之前朝廷每年在廣東賞賜出去的那些絲綢瓷器,都是送錯人了。”

張越看到居中那高個人的臉上露出了不知所措的表情,正要開口說話,誰知道對方很快就換了一副笑容可掬的臉,雙手呈上了一個袋子。這時候,旁邊的張謙隨手接過了袋子,打開皮繩瞧了一眼便拿出了一塊鴿子蛋大的藍寶石,隨即哂然笑道:“我當年去錫蘭時,你們的國王為了多得一百件瓷器,曾經送過我一袋寶石,其中有十塊這樣大的藍寶石,二十塊淡紫色的紅寶石,還有很多其他的珍珠寶石。不要把我當成從前那些沒有見過世麵的人,我去過西洋,這些東西足足收了幾大匣子,都是丟在地上給孩子玩的玩具。”

看到那三個錫蘭人露出了沮喪的表情,張越不禁慶幸宮中最終派來了張謙這麽一個見多識廣的市舶太監。當下他便點點頭道:“既然如此,便按商船例抽分。香料十抽其二,染木十抽其五,大象牙按大小分別計算,其餘如寶石等物一概以十抽其一,此外每船課稅三百貫。”

話音剛落,後頭便有八個身穿青布長衣的中年人上得前來,躬身行禮後便在通譯的帶領下上船。盡管隻有一個懂得漢話,其餘兩人卻也都從漢人翻譯那裏得知了這番話的意思,於是禁不住嚷嚷了起來。張越隻依稀聽到了幾句漢詞,而張謙卻皺起了眉頭,站了一小會就一把拉著張越走到一邊,又做了個手勢把通譯叫了過來。

“他們剛剛是不是說,如今海上又有了海盜?”

那通譯曾經是提督四夷館的譯字生,從前就跟著張謙出使過西洋,這會兒一愣之下連忙點頭道:“張公公說的是,他們說,自打朝廷不再有寶船下洋之後,西洋諸島海盜又多了起來,之前他們還有一艘商船遭了搶劫。官府抽分他們可以接受,但希望天朝能夠保障他們在海上的安全,如果能夠,哪怕朝廷還是這樣抽分,他們也會來。”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是永樂十九年出發,因為三大殿失火而提早結束,永樂二十年就返回了劉家港,至今朝廷已經有三年不曾下過西洋。於是,張謙看了張越一眼,便低聲說道:“如果西洋真是這麽個亂法,海路暢通就成了問題。好在鄭公公去年出發前去東洋日本,原本當年十二月就能返回,卻因為天氣信風以及日本國內不安定的緣故拖延了行程,不過今年入冬之後必定能返航。皇上曾經提過,鄭公公一回來,讓他在劉家港稍事休整,隨後換上那些之前修好的船,立刻下西洋巡弋,屆時會停靠廣州碼頭。”

心裏有數的張越思量片刻,便點了點頭,又帶著那通譯走到三個錫蘭商人跟前,做了個手勢讓那通譯逐句翻譯:“天朝的寶船不久之後就會再下西洋,到時候必然會**平那些海盜,你們可以在這裏等候回去的信風,到時候由寶船護送你們回航。”

聽明白這話,三個商人全都是歡喜得無可不可,剛剛被抽分的肉痛表情全都不見了,一個個都是深深彎腰致謝,隨即就一溜煙跑回了船上。忖度他們大約是想就貨物價值和抽分多少和那八個人去糾纏,張越也沒理會這些,又朝四麵八方打量了一下這座碼頭。

“倘若隻是進港的船,如今這碼頭已經足夠了,但若是加上開海之後各地商人出港的船,恐怕這裏還遠遠不夠。如今四鄉遭災,不少人的田土淹沒失了生計,正好募集到這裏來修港。以工代賑,總比天天稀粥爛飯養著他們強。張公公既然說可以讓市舶司歸布政司管,我就老大不客氣了。秦懷謹那五千兩黃金隻能夠用一時,其他的便從市舶司……”

他頓了一頓,見張謙正在沉吟,他便笑道:“當然,我會做得更巧妙些。胡椒十抽二,蘇木這樣的染木十抽五,這些東西必然會堆滿了庫房。如今朝廷國庫中的蘇木胡椒等物已經多得可以給官員折俸,自然是不需要這些,可在民間這些東西卻還是稀罕物。布政司以相應價錢贖買,再賣給那些商人,這其中的差值也可以支應幾個月。等到十一二月商船出港忘記,一課稅,剩餘的工期就更不成問題。”

“另外,三大市舶司中,寧波背靠江南,絲綢應有盡有;泉州從宋元時便是第一大港,海外亦是遠近有名;瓷器等等更是都在北方,運送過來,以廣州路途最為遙遠。絲織瓷器都有先天不足,茶葉有朝廷禁令,也不及江南等地來得方便。我思前想後,覺得還是在織染繡工上想法子較為妥當。隻要海市一開,蘇木等等染料要多少有多少,至於繡工,可以高價到蘇杭等地請,本地亦可以培養學徒,如此一來,送往海外的那些絲綢就可以賣到更高的價錢。而且,廣州附近水寬海深,距離西洋諸國最近,順風航行到占城隻要四晝夜。此次鄭公公要是真的率寶船南下,正好可以把一批東西賣到西洋諸國去……”

深知後世所記廣州的繁華就是因為它是全天下碩果僅存的市舶司,這才得以在明清欣欣向榮,張越自然明白如今的廣州相比寧波和泉州並無太大的優勢,因此早就仔仔細細思量了很久,這一說起來便是滔滔不絕。末了,他便衝張謙笑道:“廣東在天下布政司之中不過是中下,若是能在我手中更上一層,那便是我最大的心願了。張公公既然來了,可別怪我借著你的大傘遮風擋雨。”

“瞧你說的,難道我就不想多個好名聲,若是能讓百姓稱頌,我也就知足了!”

兩人對視一笑,張越便來到了碼頭上那一排直房。由於張謙先頭將碼頭上執事的一應人等全數開革,這裏如今自是空****一片。隨著張越的一個手勢,五六個身穿褐色短衫的人便疾步過來,齊齊跪下磕頭,隨即就默不作聲地長跪於地,其中一人卻是拿眼睛偷覷張謙。

雖說他是正兒八經的市舶司吏目,但自從有了市舶太監,他們反而沒法再靠近這個碼頭。可如今雖說破天荒進來了,他心裏卻仍是忐忑不安。之前還有人說張謙從廣州出海送番使,那副儀態是如何溫文爾雅,他還信以為真,可這位初來乍到,秦懷謹就死了,緊跟著閉門不見人,這一回張謙頭一次來碼頭就雷厲風行地遣散了碼頭這些做老了事的官員,根本是個狠角色!可是,這位新任市舶太監拉著布政使來一塊見證立威,叫上他幹什麽?

“市舶司吏目管進。”

就在這時候,他突然聽到了一個冷厲的聲音,一愣之下方才慌忙答道:“卑職在。”

“從今天起,這碼頭就是市舶司和市舶公館共同管轄。其中,辨認使者表文勘合真偽,這是你們市舶司的職責。總而言之,從今往後,若是碼頭再出現假冒使船,抑或是不待抽分課稅就私相交易的,那麽就唯你們是問!”

抬頭看了一眼疾言厲色的張越,那吏目管進頓時有些茫然,好一會兒才慌忙應是。可是,他應了,旁邊卻有人出聲問道:“這不合規矩!這碼頭向來是歸市舶公館管轄,什麽時候輪到市舶司了?張大人就算是布政使,也不能越權管這碼頭上的事,此事該由張公公做主。”

“不合規矩?”張越倏地轉過頭,見那個人並不躲避自己的目光,他便對管進問道,“此人是市舶司的人?”

管進嚇了一跳,轉頭看了那人一眼,連忙低下頭說:“回稟大人,他不是市舶司的人,他是碼頭總管,已經任了十幾年,管轄一切碼頭進出港事宜。”

“市舶司乃是布政司下轄,本司有何越權之處?大明律例上哪一條哪一款說,布政司管不得市舶司,市舶司管不得本地外夷碼頭?倒是你這個所謂的總管,可有朝廷委派,可有官憑公文?”

看到那總管一下子目瞪口呆,管進心裏頗有些幸災樂禍,連忙在一旁接話道:“回稟大人,這不過是黃埔鎮碼頭十幾年的慣例罷了,其實他並無什麽委派。隻不過是和一眾坐商熟,又會幾句番話,所以碼頭上離不得他……”

“離不得?碼頭上每年都要落下不小的虧空,你這個離不得的總管都做了些什麽?來人,把他叉出去!

張越這一聲令下,隨行布政司衙門的差役微微一愣,隨即就興奮了起來,立時分出兩人上前將那人架起往外拖。而那人起初還大叫著張公公,到後來不知道是嘴被人堵了亦是直接給人打昏了,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音傳來。這時候,張越隨口吩咐管進等一應人等起身去辦事,這才向另一邊瞧去。隻見碼頭的另一側,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了一群衣衫光鮮的商人。這會兒他們正站在那裏,臉色在熾烈陽光的照射下,都顯得亮晶晶的。

張謙隨手一招,立刻就有一個小太監快步上前來躬下了身子。他思忖片刻,便淡淡地吩咐道:“你去對他們說,不要再費心去敲市舶公館的大門。十日之後,無論是海商還是坐商,咱家和張大人在鎮上彩雲樓等著他們。要是他們還打算做這個行當,就不要忘了來。咱家知道這兒的坐商不單單是粵商,還有徽商閩商,但不論是什麽商人,都要遵官府的憲令!不要以為後頭有這個靠山那個靠山,這個天下,沒有哪個靠山硬得過皇上!”

聽到張謙這麽強硬的口氣,張越不禁微微一笑。有道是天高皇帝遠,若是按照張謙從前的行事來斷定這麽一個人,那幫人可是要吃大虧的。須知當年張輔重病那一回,他和張謙第一次打交道,最大的印象就是有擔待,這樣的人決計不是屍位素餐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