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上海計劃

“建城?殿下,您……您不會是開玩笑吧?”謝縣令滿臉的不可思議,要知道,建城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就算這三者全都有了,可是還必須要有朝廷的批準,否則就算是親王也沒有權力新建一座城池。

“六郎,長江沿岸港口眾多,而且自此向南不遠,就是台州和溫州,那裏可都是有名的海港,有必要再華亭這裏再建一個港口嗎?”李恪雖然對蘇州這裏的政事不太關心,但是對周圍大概的地理情況還是十分清楚的,在他看來,周圍的港口都是現成的,根本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再建一個。

李愔聽後卻是笑道:“三哥你有所不知,長江沿岸的港口雖然多,但卻隻是河港,以前無論海運還是河運,用的都是平底船,所以影響還不太大,但是現在在海麵上,跑的都是新型的尖底船,而且船隻也越造越大,這樣一來,很多海船就無法再到河港停泊,另外長江上的那些港口集中的貨物想要出海,也必須要換海船,而這也需要一個大型的海港,因此無論從哪方麵,都有建一座新港口的必要!”

李愔說到這裏,停了一下繼續又道:“至於為什麽要將新城建在華亭,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這裏是長江出海口,長江沿岸的船隻到了這裏,不必再冒險進入大海,直接將貨物轉移到海船上即可。第二個原因也是地理上的因素,華亭除了東麵是大海外。其它三麵都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更是我大唐的主要絲綢產地,將港口建在這裏,也正加方便周圍貨物的集散,若是再向南運到台州或溫州,必然會增加貨物的成本,因此從長遠來看。在這裏建一座港口城市也絕對有必要的!”

李愔的一番話,讓在座的李恪和謝縣令都是連連點頭,李惲和李貞並不關心建城的原因。他們想的是在這座新城建設完成後,能從中得到什麽樣的利益?

“六郎,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建一座新城,不過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打算如何做?”李恪這時也被挑起幾分雄心,這裏是他的封地,若是真的能建一座超大型的港口,其它的不說,他的功績絕對會隨著這座城市被史官大加書寫,而不會隻掛著一個皇子的名號。

“嗬嗬,建城的確是件麻煩的事,不過隻要一步步來。卻也並不算太難,首先父皇那裏不用擔心,我回到長安後,會將這件事的原因解釋清楚,他肯定會同意。另外謝縣令你們這些地方官也要幫忙組織人手。先在這裏興建一個供大船停靠的碼頭,至於所需要的財力與物力,我已經讓登州那裏在準備,很快就會送來,所以組織人手的事,謝縣令要通知蘇州的鄭別駕趕緊準備一下。以免耽誤了時間!”李愔滿臉自信的說道。他在登州之所以停了好幾天,大部分都是在安排這件事。

李愔是蘇州刺史,他既然都已經同意,那麽謝縣令自然也應該照辦,不過謝縣令聽到讓他組織人手時,臉上卻露出為難之色,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開口說道:“啟稟殿下,組織人手的事能不能向後推遲一段時間?因為現在剛好是春種時節,再加上春荒,好多人連飯都吃不飽,若是再調他們來做民夫的話,恐怕會出問題啊?”

按照大唐律法,所有百姓都要服徭役,也就是免費為國家勞動,一般來說每年不會超過二十天,這叫做正役,不過這個天數並不是固定的,每當政府事情較多時,朝廷隨時可以增加徭役的天數,這叫做派役,不過正役和派役加在一起,一般不會超過五十天,而且派役算是額外的勞動,可以抵消稅收。李愔要想建設碼頭,必然要以服徭役的名義,讓周邊的百姓前來勞動,不過現在是春忙時節,一般政府是不會在這種時候讓百姓服徭役的,主要是擔心耽誤農時。

沒想到李愔聽到後,卻是大笑道:“謝縣令誤會了,我讓你準備人手,其實主要是想幫你們,蠶桑業在這兩年內,都會呈現一種不景氣的狀態,蘇州及附近那麽多的蠶農,想要靠養蠶養活一家實在有些困難,所以在建設碼頭時,我準備進行招工,幹活的人可以領取一份報酬,雖然不多,但隻要肯幹活,養活一家幾口還是沒問題的。隻不過你們卻要請一些碼頭建設的專業人才,做好這方麵的規劃,免得日後還得再改建!”

聽到李愔的話,謝縣令隻感覺眼前一亮,果然不愧是齊王殿下的手筆,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碼頭建設的人力問題,而且還解決了蘇州附近蠶農的吃飯問題。隻不過這個成本實在有點高,估計也隻有財大氣粗的李愔能拿的出來。

不過李愔的錢也不是白拿的,而且建設一個港口城市也不是僅僅一個碼頭就能建成的,這隻不過是初期的基礎罷了。接下來李愔提出要在華亭這裏開辦造船廠和食品加工廠,而且還要招募漁民,依照登州那邊開辦捕撈隊,這些都要眼前這位謝縣令在土地、人力方麵提供幫助。

謝縣令也不是蠢人,他知道若是這座新城建好,那麽華亭這裏的肯定會隨之繁榮起來,百姓的生活肯定也會更好,至少不用再擔心饑荒的問題。另外水漲船高之下,他可就不僅僅是個華亭縣令了,甚至若是能成為像溫州那樣的大港口,說不定華亭還能由縣升州,憑著這份政績,他的仕途絕對是前途無量。

正是想到上麵這些,謝縣令不由得感到心頭火熱,這座新城不但關係到當地百姓的生活,也關係到自己的前途,因此於公於私之下,自己都要全力幫助把新城建起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李愔提出來的那條件,自然全都一口答應下來。況且旁邊還有一個李恪,他才是蘇州的刺史,也就是謝縣令的頂頭上司,現在李恪也讚成建新城,所以就算是有什麽問題,也怪罪不到他的頭上,他隻要按李愔的吩咐辦事就成了。

建城的事商定下來後,謝縣令又請李恪和李愔將新城的名字定下來,這在古人看來,可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結果不但李恪興致勃勃的開始想新城的名字,連李惲和李貞也來湊熱鬧,畢竟萬一新城是用他們想到的名字,那可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

對此李愔卻表現的十分霸道,大手一揮直接將後世上海的名字照搬過來,按說這個名字要到宋朝才會出現,結果一下被他提前了好幾百年。對於上海這個名字,李恪三人一開始並不服氣,不過李愔拿出自己的殺手鐧,因為建造碼頭的資金都是他出的,自然有優先定名權,這下總算將名字定了下來,而且李愔還將開發新城的計劃直接命名為“大上海計劃”。他希望後世那個繁華無比的大上海,有一天能在自己手中誕生。

對於建造新城這麽重要的事,李恪迸發出無比的熱情,和李愔商量自己幹脆不去流求了,直接留在蘇州這裏坐鎮,督促工程的進展,若是遇到什麽問題,他也好就地解決。對這個提議,謝縣令自然是舉雙手讚成,畢竟有個親王在背後支持,辦什麽事都會容易一些。

不過李愔卻不同意,他告訴李恪,建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光一個碼頭就要建造好久,而碼頭建成後,李愔才能在這裏投資建廠,然後慢慢的吸引人氣,隻有等到人氣足夠之時,才可以正式開始城市規劃。這期間估計沒個幾年時間的積累是不行的,所以李恪現在留在這裏也沒用,還不如按原計劃去流求看看。

李恪想了一下感覺也對,於是也不再堅持,親筆給蘇州的鄭別駕寫了封信,將李愔的大上海計劃交待清楚,交給謝縣令讓他幫助轉交,然後這才離開孫老頭的小店,登上大船繼續南下。

不過就在李愔他們離開華亭沒幾天,船隊就被登州趕來報信的快船趕上,信使是陸洪派來的,送來的也是一個李愔早有準備的消息,那就是新羅和百濟終於打起來了。

事情發生在李愔他們離開登州沒幾天,新羅女王提前分娩,在邊境早已經做好準備的百濟立刻起兵,由王子扶餘璋親自帶兵,直指新羅腹地。一開始新羅被打的措手不及,接連被攻陷數十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新羅和百濟的城在大唐看來,其實就是一座座的小村莊,幾十戶人家也叫一城,聽起來都讓人感覺寒酸。

雖然新羅開始時吃了敗仗,但畢竟實力比百濟雄厚,因此在以空間換取時間後,由大將金瘐信組織人馬開始反攻,要說這個金瘐信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卻還能把百濟的攻勢給擋住,甚至連打了幾個勝仗,一時間百濟的士氣受挫,不敢再輕易進攻,戰場上頓時呈一種膠著狀態。

新羅和百濟的戰爭已經打響,而且現在這種狀態,也正是李愔想要看到的,隻不過在信使帶來的情報中,卻有一條讓李愔大皺眉頭的消息,雖然這個消息並不能說明什麽,但卻讓他有一種極其不妙的預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