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慈航演算,取經回唐

第慈航演算,取經回唐

紫霄宮隱匿,諸天聖人心中有事,也不閑聊,紛紛告辭,各回洞天道場,籌謀量劫之事。

慈航縱起雲光,回了普陀淨土,珞珈山上飛瀑流泉,古木參天,古藤掩映,仙藥馨香,奇葩綻放,瑞靄千重。

上了雲航凝眉一思,眉心蓮記毫光大放,萬千瑞華綻放,一朵白蓮浮現,在慈航麵前化作車。

背後星光彌漫,一隻龍馬浮現,背負河圖飛上九霄,一晃,河圖垂落,化為漫天星辰,繁星點點,布滿周天。

玄龜盯著洛書伏地,上麵道紋勾畫,古樸盎然,渾然天成,散發令人心悸的恢弘氣息,似乎千山壓頂,萬頃碧bō蓋下。

普度宮中風雲突變,烏雲突現,雷雲壓頂,風雨y閃雷鳴,雷霆震動間,千山覆滅,大地崩裂,汪洋傾覆,仙佛俱滅。

慈航不為所動,頭頂玄黃神鼎懸浮,無量瑞氣垂落,如絲如縷,狀若瓔珞,涓涓不斷,護住周身,使得天罰難以近身。

紫宵神雷,粗如巨木,狀若蟒蛇,如龍似鳳,朝慈航襲來,神鼎道韻流轉,噴吐無量華彩,將雷霆卷入,嗡嗡作響,化為一道道雷霆道紋,在雷霆之中不斷淬煉。

慈航從淨瓶之中取下楊柳枝,一抖,直若毛筆,以天地道韻為墨汁,揮斥方遒,洋洋灑灑,勾勒道圖,在河圖洛書與十二品白蓮營造的道韻空間中,反本溯源,追尋大道的根本,以此來指引未來的路途。

一副巨大的道圖在雷霆滾滾之中誕生,恢弘浩大,幅員遼闊,洪荒世界清晰可見,甚至恒河沙數之遠的歐羅巴域外世界也能一窺究竟。

上麵一道道氣柱衝天而起異,粗細有別,顯化的神物也各不相同,但是全都被一張巨大的因果絲網所籠罩,上麵絲絲業力之氣縈繞,充滿毀滅、罪惡的氣息。

而因果絲網上方就是若隱若現的命運長河,主宰著天地間億萬兆生靈的生死福禍,勾勒出他們的因果業力,削減氣運、壽數,宣判生死。

這不是一副靜止不動的畫,反而類似流動的山水畫一般,穿越無量時空,投射到上麵,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向慈航昭顯著未來的天機,洪荒的走勢。

不知道慈航看到了什麽,秀眉緊皺渝,突然天地震動,一道紫sè神雷突然閃爍,利如仙劍,劃破重重陣勢,如龍遊走,遊曳而過,將道圖一剪兩斷,徹底攪亂了天機。

“罷了此乃天數,也看的差不多了”

說完,一揮袖袍,受了蓮台、河圖洛書,神鼎沒入慶雲之中,手托淨瓶,陷入久久的沉默之中。

於此同時,各處聖人道場,諸天聖人們也是手段迭出,紛紛演算天機其中一窺到底,隻是獲取的信息大同小異,有喜有憂,但是似乎都計算好了,紛紛沉寂下來,沒有絲毫動作,似乎在等待一個時機。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棲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

彩鳳雙雙,青鸞對對。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

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

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閑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堂。

歲月悠悠,白駒過隙,十四載過去,唐三藏師徒四人終於曆盡千辛萬苦,走完十萬八千裏,來到靈山雷音古刹。

師徒四人逍逍遙遙,走上靈山之巔,又見青鬆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善士。

唐三藏就便施禮,慌得那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聖僧且休行禮,待見了佛祖,卻來相敘。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唐三藏喜不自禁,手舞足蹈,隨著行者,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

那廂有四大金剛迎住道:“聖僧來耶?”

三藏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

答畢就yù進門,金剛道:“聖僧少待,容稟過再進。”

那金剛著一個轉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唐僧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唐僧到了;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唐僧到時,急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唐朝聖僧到於寶山取經來了。”

釋迦牟尼佛聞言大喜,即召聚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唐僧進。

那裏邊,一層一節,欽依佛旨僧進來。”

這唐僧循規蹈矩,同悟空、悟能、悟淨,牽馬挑擔,徑入山門。

正是——

當年奮誌奉欽差,領牒辭王出玉階。清曉登山迎霧昏枕石臥雲霾。

挑禪遠步三千水,飛錫長行萬裏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見如來。

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

拜罷,又向左右再拜。

各各三匝已遍,複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了,還遞與三藏。

三藏牴晙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方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對三藏言曰:“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隻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害命殺牲。

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

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

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

三藏一藏,談天一藏,說地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器用、人事,無般不載。

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

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他四眾領至樓下,看不盡那奇珍異寶,擺列無窮。

隻見那設供的諸神,鋪排齋宴,並皆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饈百味,與凡世不同。

師徒們頂禮了佛恩,隨心享用,其實是——

寶焰金光映目明,異香奇品更微精。千層金閣無窮麗,一派仙音入耳清。

素味仙罕見,香茶異食得長生。向來受盡千般苦,今日榮華喜道成。

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處正壽長生,脫胎換骨之饌,盡著他受用。

二尊者陪奉四眾餐畢,卻入寶閣,開門登看。

那廂有霞光瑞氣,籠罩千重;彩霧祥雲,遮漫萬道。

經櫃上,寶篋外,都貼了紅簽,楷書著經卷名目。

乃是:《涅槃經》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薩經》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虛空藏經》一部四百卷,………《維識論經》一部一百卷,《具舍論經》一部二百卷。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麽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

二尊者笑道: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

阿儺道:“莫嚷此是什麽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

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

一卷卷收在包裏,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卻來寶座前叩頭,謝了如來,一直出門。

逢一位佛祖,拜兩拜;見一尊菩薩,拜兩拜。又到大門,拜了比丘僧婆夷一相辭,下山奔路不題。

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上,暗暗的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雲:“東土眾僧愚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

邊有誰在此?”

隻見白雄尊者閃出。

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

白雄尊者,即駕狂風,滾離了雷音寺山門之外,大作神威。那陣好風,真個是——

佛前勇士,不比巽二風神。仙竅怒號,遠賽吹噓少女。這一陣,魚龍皆失穴,江海逆b猿捧果難來獻,黃鶴回雲找舊巢。丹鳳清音鳴不美,錦雞喔運叫聲嘈。青鬆枝折,優缽翠竹竿竿倒,金蓮朵朵搖。鍾聲遠送三千裏,經韻輕飛萬壑高。崖下奇美旁瑤草偃鮮苗。彩鸞難舞翅,白鹿躲山崖香漫宇宙,清清風氣徹雲霄。

那唐長老正行間,忽聞香風滾滾,隻道是佛祖之禎祥,未曾堤防。

又聞得響一聲,半空中伸下一隻手來,將馬馱的經,輕輕搶去,唬得個三藏捶喚,八戒滾地來追,沙和尚護守著經擔,孫行者急趕去如飛。

那白雄尊者,見行者趕得將近,恐他棍頭上沒眼,一時間不分好歹,打傷身體,即將經包扌卒碎,拋落塵埃。

行者見經包破落,又被香風吹得飄零,卻就按下雲頭顧經,不去追趕。

那白雄尊者收風斂霧,回報古佛不題。

八戒去追趕,見經本落下,遂與行者收拾背著,來見唐僧。

唐僧滿眼垂淚道:“徒弟呀這個極樂世界,也還有凶魔欺害哩”

沙僧接了抱著的散經,打開看時,原來雪白,並無半點字跡,慌忙遞與三藏道:“師父,這一卷沒字。”

行者又打開一卷看時,也無字。八戒打開一卷,也無字。

三藏叫:“通打開來看看。”

卷卷俱是白紙。

長老短歎長籲的道:“我東土人果是沒福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麽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

行者早已知之,對唐僧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快回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扌肯財作弊之罪。”

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來”

四眾急急回山,無好步,忙忙又轉上雷音。

不多時,到於山門之外,眾皆拱手相迎,笑道:“聖僧是換經來的?”

三藏點頭稱謝。眾金剛也不阻擋,讓他進去,直至大雄殿前。

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來吩咐傳經,被阿儺、伽葉扌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隻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隻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悟,隻可以此傳之耳。”

即叫:“阿儺、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二尊者複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隻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

那阿儺接了,但微微而笑。

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隻是拿著缽盂不放。

伽葉卻才進閣檢經,一一查與三藏,三藏卻叫:“徒弟們,你們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

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收拾齊整馱在馬上,剩下的還裝了一擔,八戒挑著。

自己行囊,沙僧挑著。行者牽了馬,唐僧拿了錫杖,按一按毗盧帽,抖一抖錦袈裟,才喜喜歡歡,到我佛如來之前。

正是那——

大藏真經滋味甜,如來造就甚精嚴。須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儺卻愛錢。

先次未詳虧古佛,後來真實始安然。至今得意傳東土,大眾均將雨lù沾。

阿儺、伽葉引唐僧來見如來,如來高升蓮座,指令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雲磬,遍請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兩旁。

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亮,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諸佛畢集,參見了如來。

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

二尊者即開報:“現付去唐朝《涅般經》四百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

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現俱收拾整頓於人馬馱擔之上,專等謝恩。”

三藏四眾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

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三藏叩頭謝恩,信受奉行,依然對佛祖遍禮三匝,承謹歸誠,領經而去。去到三山門,一一又謝了眾聖不題。

如來因打發唐僧去後,才散了傳經之會。

旁又閃上文殊師利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聖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

如來大喜道:“所言甚當,準繳金旨。”

即叫八大金剛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駕送聖僧回東,把真經傳留,即引聖僧西回,須在八日之內,以完一藏之數,勿得遲違。”

金剛隨即趕上唐僧,叫道:“取經的,跟我來”唐

僧等俱身輕體健飄,隨著金剛,駕雲而起。

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文殊菩薩前啟道:“弟子等向門g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今日聖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準繳法旨。”

菩薩亦甚喜道:“準繳,準繳。”又問道:“那唐僧四眾,一路上心行何如?”

諸神道:“委實心虔誌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隻是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曆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

菩薩將難簿目過了一遍,急傳聲道:“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金剛,還生一難者。”

這揭諦得令,飛雲一駕向東來。

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謹遵菩薩法旨,不得違誤。”

八金剛聞得此言,刷的把風按下,將他四眾,連馬與經,墜落下地。

結果,此處即是那通天河,這裏居住著一隻大白賴頭黿,卻是熟識,?老黿馱著他們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忽然問曰:“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

原來那唐三藏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淩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隻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

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呼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

幸好白馬是龍,八戒、沙僧會水,行者笑巍巍顯大神通,把唐僧扶駕出水,登彼東岸。隻是經包、衣服、鞍轡俱濕了。

師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陣狂風暗,雷閃俱作,走石飛沙。

風氣呼號,雷聲j掣紅綃月。

原來那風霧雷閃乃是些作號所取之經,勞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卻才止息。

長老一身水衣,戰兢兢的道:“悟空,這是怎的起?”

行者氣呼呼的道:“師父,你不知就裏,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此所以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暗奪之耳。

一則這經是水濕透了,二則是你的正法身壓住,雷不能轟,電不能照,霧不能是老孫輪著鐵棒,使純陽之性,護持住了,及至天明,陽氣又盛,所以不能奪去。”知

三藏、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謝不盡。少頃,太陽高照,卻移經於高崖上,開包曬晾,至今彼處曬經之石尚存。

他們又將衣鞋都曬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

當夜,四人住宿一信佛之家,被八大金剛駕雲接走,直送到長安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