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啟示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同時又講求很高的藝術性。習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這不僅是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方法論要求,也是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動指導。

眾所周知,鹽既是一種調味品,滿足人的味覺需求,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元素,維係著人體內所含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平衡。我們做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重視官兵成長成才的這種必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引導人們改造精神世界,必須讓廣大官兵認識到,樹立正確的理想追求、保持良好的政治素養、不斷提升思想覺悟、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等就像人體內不能缺少的鹽一樣,是每個人成長成才的要素。知曉需求才會有所向往,認清價值才會感知分量。廣大官兵懂得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價值,才會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心上,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思想教育。

人們食鹽時,注意力並非停留在鹽上,而是在食物上。如果重鹽輕食物,就本末倒置了。鹽溶解到食物中,不僅成就了食物的味美,更為它被人體吸收創造了條件。思想政治工作無疑也應像鹽那樣,要潤“思想”“理論”於無聲處,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狀態下,潛移默化地占領思想陣地。實踐中,有的同誌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講政治課,言語過於高調;開展談心,政治口號味太濃;組織活動,政治性意圖過於明顯。這樣做思想政治工作,盡管主題突出了,但藝術性太差,難免讓人產生逆反心理。我們都知道《戰國策》中“觸龍說趙太後”故事。讓趙太後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援兵,救國之危,做這樣的說服工作不能說不是很重要的思想工作。如果觸龍上來就是一通“國家安危,王室首當其衝”的道理,趙太後肯定聽不進去。觸龍很懂說理的藝術性,他從疼愛自家兒子說起,然後循循善誘,引導趙太後理解怎樣做才是對後代真正的愛,最終將趙太後說服。再有,許多同誌看大片都有這樣的感受,每一部大片都暗含著他們的政治主張及其價值觀念。可是,電影劇本裏從未有一句直白的表達,完全將其化解在劇情中。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性,也就是像鹽一樣,完全溶解在食物中,既讓食物食之有味,又看不到鹽的存在。

食物中用鹽,適量也很重要,放多了,過於鹹,無法食用;放少了,過於淡,食之味寡。古語中所講的,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就是這個意思,凡事都要講究分寸,最佳效果是恰如其分。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也包含著適度的問題。如為了把官兵的軍魂意識鑄得更牢而急於求成,天天滿堂灌,處處不離口,肯定不行。軍魂意識是一個逐日生成的過程,它既靠理論學習,也靠現實感知;既靠典型引導,也靠自身體悟。因此,必須把教育這把“鹽”撒開,既放在課堂裏,也放在課堂外,既有短期安排,也有長遠打算,讓官兵均勻地、漸漸地、適度地吸收。如果說,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那麽,這種複雜性就決定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重視藝術性。藝術性是化解複雜性的有效選擇。(邊瑞峰)

(來源:《解放軍報》2017年2月13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