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古代有一位叫舂陵的人,做過一些好事,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條河取名為舂陵河。可見,做好事的人,是受人們尊敬的。”說這些話,透露了他對華國鋒的實幹精神的讚賞。

華國鋒在湖南還抓了一件“大事”:主持韶山革命紀念地的擴建工作。

在韶山,從1950年就開始修繕的故居(在“文革”中改稱“舊居”)。人們到韶山來,主要就是參觀故居。1961年3月,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前往故鄉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漸漸覺得光是參觀故居還不夠,於是在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建議下,在韶山修建“同誌革命實踐活動陳列館”(後來改稱“同誌紀念館”)。這個陳列館,選在離故居一華裏的引鳳山下。

在“文革”中,成千上萬虔誠的紅衛兵以及參觀者湧向韶山。1967年12月26日——74歲壽辰——從長沙到韶山的鐵路開通。韶山火車站樹起了高達12.26米的塑像。不言而喻,這12.26米,象征著的生日12月26日。於是,光是有舊居、革命實踐活動陳列館又嫌不夠了,在1969年由華國鋒主持了“韶山革命紀念地擴建工程”。

當時的報道是這樣寫的:

1969年,韶山革命紀念地開始擴建,首先遇到的就是保持韶山衝內特別是舊居附近原貌的問題。在研究建築方案的時候,華國鋒同誌及時教育我們:韶山是革命紀念地,陳列館絕不能搞高、大、洋,搞高樓大廈、富麗堂皇。建設韶山革命紀念地,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光輝詩篇《七律·到韶山》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精神,保護韶山革命原貌,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注意節約的原則。為了最後確定擴建方案,1969年春,華國鋒同誌親自來到韶山。他不顧旅途疲勞,一下車就找韶山有關方麵的負責同誌,聽取他們的匯報。隨後,他徒步登上陳列館後麵的山頭勘察地形。當時,有人提出,這個山窩麵積小,擴建可能有困難。華國鋒同誌先用腳一步一步大體計算了山窩的麵積,接著又親自用皮尺仔細作了丈量,終於用事實說服大家,說明擴建的施工麵積完全夠用。臨走時,他還再三強調,韶山的一草一木,都要注意保護,並指著山上的樹林叮囑說:這東邊的樹要保留,西邊的樹也要保留,幾棵大鬆樹尤其不能動。後來,我們執行了華國鋒同誌製訂的方案,群眾反映很好,都說,幸虧華國鋒同誌及時指導,才使我們在陳列館的建設上,體現了他老人家的意願,保持了韶山的革命原貌。

在1969年1月14日,華國鋒還在長沙主持了“中國湘區委員會紀念館”興建誓師大會。中國湘區委員會是當年創建的,位於長沙清水塘。華國鋒冒著零下四五攝氏度的嚴寒,刨冰破土,為這一紀念館奠基培土。

華國鋒在湖南開展這些紀念工程時,反複強調,要無限忠誠於偉大領袖。

向斯諾介紹華國鋒

1969年4月,華國鋒的名字出現在九大的主席團名單之中,出現在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之中。從此,華國鋒不再是“列席”中央全會,而是正兒八經的中央委員了。

華國鋒成為中央委員不久,1970年8月23日,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

華國鋒出席九屆二中全會,便麵臨一場尖銳的鬥爭。在會上,猛烈抨擊了他的“接班人”搶班奪權的陰謀,寫了《我的一點意見》,給了集團要員陳伯達沉重的一擊……在這一激烈的鬥爭中,華國鋒理所當然堅決站在一邊。

1970年秋,華國鋒擔任湖南“革命委員會”代理主任。在九大之後,著手重建黨的各級委員會。這重建工作由上而下,先重建各省委,再重建各地委、各縣委。

湖南省在建立“革命委員會”時,雖然落後,在全國排名第19,而在重建省委時卻一馬領先,成為全國第一個建立的新省委。1970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湖南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華國鋒作了題為《高舉思想偉大紅旗,為繼續完成九大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而奮鬥》的報告。會議認為,由於“無產階級**”的勝利,通過“鬥批改”,整個國民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會議討論製定了今後一個時期全省的工作任務。一、繼續深入開展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的群眾運動;二、繼續搞好“鬥批改”;三、掀起工農業生產;四、加強黨的領導。

會議選舉產生了湖南省第三屆委員會。隨後召開的三屆一次全會選舉華國鋒為第一書記,卜占亞為省委書記、楊大易為省委副書記。

湖南省委重建之後,華國鋒為了表示對的忠誠,迎著寒風,帶領省委委員們去故鄉韶山,在那裏舉行湖南省委第一次委員全會。

之後不久,親自點名,華國鋒兼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和湖南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70年12月18日,和斯諾談話時,提及了華國鋒。當斯諾的文章在美國《生活》雜誌發表後,華國鋒第一次引起國外的注意。

在跟斯諾談話時,談到姚文元評《海瑞罷官》的文章,“全國各地、各省、市都轉載了,隻有一個省沒有登,就是我那個省──湖南”。接下去的談話如下:

斯:當時湖南報紙未登,是不是因為阻撓?

毛:那還不是。湖南省委的宣傳部部長右得很。什麽宣傳部、組織部、省委,統統打爛了。但是不能隻看一樣事就作結論,湖南省的人物也出幾個了,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在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人……

親切地稱華國鋒是“老人”,表明了他對華國鋒的關注和信賴。當時,華國鋒不過49歲,當然算不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所說的“老人”,顯然是“老人馬”的意思。

華國鋒的“平民情結”

從跟斯諾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對華國鋒的印象頗好。華國鋒得到的垂青,最根本的一點,當然是因為華國鋒多年來堅決按照的指示辦事。怎麽說,華國鋒就怎麽做。

另外,華國鋒為人老實忠厚,也是他得到信任的很重要的一點。正因為這樣,曾多次稱讚華國鋒是老實人。華國鋒成為“英明領袖”之後,最初確實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戴,內中的原因之一,也因為華國鋒為人樸實。

華國鋒具有可貴的“平民情結”,雖然他步步高升,仍一直保持著“平民作風”。在“宣傳華國鋒”熱潮中,曾出現一幅華國鋒幫助一位老太太拾菜的宣傳畫。這多多少少反映了華國鋒的“平民情結”。

在湖南湘潭,流傳著華國鋒和三個孤兒的故事:

1951年6月,華國鋒調任湘潭縣委書記。他到任才一個月,便在湘潭醫院門口見到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華國鋒把這個小女孩收留下來,請縣招待所負責照料。接著,在這年10月、12月,華國鋒又收留了在湘潭街上遇見的另兩個孤兒。華國鋒分別為這三個9歲、8歲、3歲的小女孩取名華平、華清、華湘。內中,華清、華湘都雙目失明。

雖說華國鋒決定政府撥款撫養三個孤兒,並托付湘潭縣招待所的職工劉秀英照料,但是他自己仍不斷關心這三個孤兒。後來,這三個孩子都相繼成人,結婚成家。

華國鋒平日坐機關不多,他常在農村。他衣著樸素,總是一身布衣,一雙布鞋。人們這麽回憶1966年華國鋒在湖南郴州、衡陽地區“歐陽海灌區”工作時的情景:

華國鋒同誌生活上艱苦樸素、毫無特殊的作風,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居住在指揮部的那些日子裏,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自己提水、洗衣,和民工在一個食堂裏排隊端飯。有時外出檢查工作,別人要為他多添幾道菜,他總婉言謝絕。常寧縣白沙公社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灌區籌建初期,一天,華國鋒同誌和指揮部幾位同誌乘坐一輛敞篷大卡車出發到桂陽湖溪橋去為大壩實地定點,路經白沙公社吃午飯。事先華國鋒同誌怕公社同誌特殊照顧他,不讓給公社打電話。那天正巧公社的領導同誌都外出了,隻有一位工作人員在家。這位工作人員沒有見過華國鋒同誌。當時天下著毛毛雨,車子停穩後,跳下六七個人,手裏都挽著雨衣。為首的一位身材魁梧、滿身泥跡的同誌,熱情地和這位工作人員握手,講明來意。這位工作人員趕忙準備了普通飯菜招待他們。吃過飯,如數付清了飯錢。

臨走時,那位為首的同誌緊緊地拉著這位工作人員的手,表示感謝。事後,這位工作人員得知他就是省裏的華書記,感動得到處逢人便說:“華書記可樸素啦,做著大官不像官,不坐小車坐卡車。這樣的領導,真好啊!”

以上的回憶雖說是在“宣傳華國鋒”的熱潮中發表,但大體上符合事實。

華國鋒多次以普通家長的身份,親自參加學校的家長會,也是頗為感人的。

華國鋒在湖南工作時,他的幾個孩子先後都在長沙北區中山路小學上學。華國鋒好幾次步行到學校裏去,征求老師對他的孩子的意見。他的孩子在學校裏,從不享受特殊待遇。華國鋒曾被這所小學推選為“優秀家長”。

1974年3月21日晚上,北京166中學召開1974屆高中畢業生家長會。華國鋒最小的女兒蘇莉是這一屆的畢業生,華國鋒作為家長,接到學校的通知,步行前往這所中學,在教室的後排座位坐下來。

當時的華國鋒,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仍如一位普通的家長一樣,去出席家長會。

當時,正是號召青年學生“上山下鄉”的時候。學校領導要華國鋒講話,華國鋒以家長的身份表態:“小莉是我最小的女兒,身邊就這麽一個了。我還是支持她走指引的上山下鄉的道路。”

後來,小莉插隊落戶到北京市平穀縣許家務大隊。1975年2月5日上午8時,隊黨支部書記陳永祥和幾位大隊幹部到北京進行家庭訪問,華國鋒以家長身份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在談話中,陳永祥從華國鋒那裏得知,昨天夜裏,遼寧營口、海城一帶發生了地震,華國鋒馬上要乘飛機趕往那裏。華國鋒是利用出發前的一點時間接待他們的,因為華國鋒認為他是家長,一定要親自接待他們來訪。

1976年8月4日,唐山剛剛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後不久,華國鋒就趕到那裏。

華國鋒乘坐一輛北京吉普車,在唐山的一片廢墟中奔馳,指揮抗震救災工作。當華國鋒向群眾發表講話時,餘震發生了,附近的屋架倒塌,發出響亮的轟鳴聲。華國鋒仍堅持講話,鼓勵大家戰勝自然災害……

2006年,為了紀念唐山地震30周年,一篇署名為智青仁的《唐山大地震中與華國鋒的零距離接觸》的文章,回憶了當時趕往唐山的華國鋒:

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即將到來的時候,使我想起了地震剛剛過後與華國鋒零距離接觸的一段往事。

1976年8月4日上午,正在忙於抗震救災的開灤呂家坨礦接到上級通知——下午,中央領導來礦視察(沒說哪位領導)。

8月4日下午3點鍾左右,烈日當空,驕陽似火。一列由大約20多輛軍用吉普車組成的車隊魚貫駛入開灤呂家坨礦東大門,一直開到在礦辦公樓廣場用簡易棚搭成的礦抗震救災指揮部門前停下來。等待迎接的領導及我們工作人員看到第一個走下車的竟是當時的國務院代總理華國鋒,大家都感到十分驚喜和興奮。陸續走下車的還有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中央文革”領導小組成員謝靜宜、煤炭部部長肖寒、河北省委書記劉子厚以及北京軍區、省軍區、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領導,還有唐山市委書記許家信、開灤黨委書記趙成彬等。

時任開灤呂家坨礦黨委書記的馬慶雲把各位領導迎進簡易棚搭成的整個南麵敞開的抗震救災指揮部。請領導入座後,他開始向華國鋒代總理匯報呂家坨礦抗震救災的工作情況。當時我作為礦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被領導指定在現場作記錄,因此有機會零距離與華國鋒接觸(兩米左右),親身目睹和聆聽了華國鋒在呂家坨礦的音容笑貌。

華國鋒當天身穿一身灰色中山裝,由於天氣炎熱,加上紐扣沒有解開,因此滿臉淌著汗珠。他的麵色紅潤且嚴肅、凝重。他最關心的是職工群眾的生活問題。當他問到生活用水是否解決時,馬慶雲回答已經解決並當即把已倒在大瓷碗的熱水端到幾位領導麵前,請他們品嚐。華國鋒端起大瓷碗就喝了幾口,並點點頭,麵部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而副總理陳永貴則端起一碗一飲而盡。

之後,華國鋒又詢問了地震前礦井情況及地震後遭受損失、設施破壞、影響生產、抗災措施等情況,馬慶雲一一作了匯報。

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小小的細節,鮮為人知。當時可能是想把礦山的一切情況一股腦都向總理道出來,這個解放前老工人出身的礦黨委書記的匯報始終沒有停頓,忘記了給總理插話的機會。這時,坐在馬慶雲身後,拿著本子等待記錄總理指示的煤炭部部長肖寒有點著急,於是就在後麵用手拉了一下馬慶雲,示意他多聽總理的指示。他回頭看看肖部長,好像沒什麽反應似的又繼續不停頓地匯報起來。我在旁邊看到此情景差點笑出聲來。

後來華國鋒停止了問話並作了重要指示,主要精神是要求廣大職工要采取有力措施,抗震救災,恢複生產,早日出煤。接下來,在局、礦領導陪同下,華國鋒步行到被震壞的礦井主井井架下和洗煤廠廠房前看遭受破壞的情況,並向礦洗煤廠、機電科的幾名中層領導詢問具體情況、提出希望。大約在4點多鍾,華國鋒等領導懷著對廣大開灤礦工的殷切期望離開了呂家坨礦。

華國鋒等中央領導視察後,開灤呂家坨礦的廣大職工受到了巨大鼓舞,並以此為動力,掀起了抗震救災、恢複生產的新,恢複生產的勝利捷報一個接一個傳來。到1976年11月28日,在開灤實現了第一個全麵恢複生產。11月29日,我親耳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早間新聞節目中聽到了國務院專門為開灤呂家坨礦全麵恢複生產發的賀電,當天的《人民日報》也刊登了此賀電。

當時正在重病之中,見到《人民日報》刊登的華國鋒在唐山的照片,連連地點頭……

正是由於華國鋒在個人品質方麵有著令人感佩的一麵,所以稱他是“老實人”。據中央警衛部隊的退役戰士回憶,華國鋒在擔任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時,事務繁忙,可他仍經常自己洗衣服,親自帶領戰士們大掃除。他對下級從不亂發脾氣,總是和藹可親,樂於幫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對於工作人員簽字、合影要求都是有求必應。

也正是因為華國鋒具有“平民情結”,所以普通老百姓往往對於華國鋒持好感。

華國鋒從湖南躍入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