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怎樣成為“專業大牛”?庖丁教你技藝升階之道(1/3)

人在職場,總想著一步步向上走。

比如先好好做上幾年,然後在部門帶個小團隊,然後升職,然後再好好幹,然後再升職。當然,不可能總是升職升上去,升個三四次,也就算是人生贏家了,這職場之路就很圓滿了。

聽到這裏,有的朋友可能就比較鬱悶了。做領導、做主管,那也不是誰都能做的。比如有的人,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擅長與人溝通交流,也不樂於做策劃搞營銷,就想一個人靜靜地做點自己喜歡的工作,把手頭活做得漂亮一點。這樣的人,聽起來,好像天生不是當領導的料,改也改不來,那是不是這輩子沒法在職場出頭了?

當然不是的。有句話,叫作“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也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做領導這扇門是關上了,但還有一扇窗,那就是做專業大牛。你不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做活嗎?那麽把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到極致,在這個專業領域內做到頂尖,做到別人望塵莫及,照樣在職場上贏得領導重視、同事尊重,混得不比做領導的差。看過《射雕英雄傳》吧,男女主角郭靖、黃蓉,黃蓉多才多藝,聰明能幹,能說會道,八麵玲瓏,她就很有領導的潛質,所以領導一個大丐幫,做得風生水起。而郭靖呢,笨嘴笨舌,質樸木訥,他要做丐幫幫主,非搞砸不可。但他一門心思練武功,把降龍十八掌練得爐火純青,在武功上是不折不扣的專業大牛。郭靖在江湖上的地位,比起黃蓉來那是隻高不低吧?算不算人生贏家呢?

所以說,你要是做不了黃蓉,那也沒關係,做郭靖也不錯嘛,說不定還能娶一個黃蓉這樣的老婆呢。

當然,你可能覺得《射雕英雄傳》畢竟是小說,人物都是虛構的,沒有什麽參考價值。這裏,我們就來說說一個古人的故事。他的職業是一個大廚,他最大的本事呢,那就是宰牛。對,你肯定知道了,這個故事就叫“庖丁解牛”。

這個庖丁,是梁惠王的禦廚,梁惠王又叫魏惠王,就是春秋時魏國的國王。庖丁其實是個綽號,庖,就是廚師,丁是他的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廚師丁。名字前麵加個職業,在春秋時候,不是全國最好的專業人士是沒有這個待遇的。比如師曠,是晉國最著名的樂師,名曠;卜偃,是春秋晉國最有名的占卜人,名偃;醫和、醫緩,這名叫“和”、名叫“緩”的兩人,是當時秦國最為有名的醫生。可見,庖丁在廚師這個領域,已經是全國最有名的廚師了。梁惠王就把他招過來,專門為自己燒菜,也算是做廚師的最高地位最高榮譽了。那麽,這大牛是如何煉成的呢?

據說庖丁最高超的技藝是宰牛,連梁惠王聽說了,也特意來看他如何宰殺。隻見庖丁不慌不忙,擺好姿勢,他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你仔細觀察,都是恰到好處。更有趣的是,跟牛身接觸時,還會發出一陣陣有節奏的聲響。即使是刀子刺進牛的身體,發出的聲音,聽起來也是合著音樂的節拍,非常有節奏感的。這個庖丁,幾乎是把殺牛這件事表演出了跟著音樂跳舞的感覺。

梁惠王也是個見過大世麵的人,見到這個場麵,也不禁大聲喝彩:“啊喲,厲害了,技術竟然還能高明到如此地步?”

國王一問,庖丁就放下刀子,介紹起心得體會了。他說,這個,當然全是練出來的。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牛就是整一頭牛。練了三年,再看這牛,就不是全牛了,而是一根根的骨頭、一條條的筋、一塊塊的肉。再到了後來,連眼睛也不用看了,隻憑著感覺,就知道這刀子往哪個地方走。我宰牛的時候,手中的刀,會自然而然順著牛的身體結構,刺進大的縫隙,切入骨節間的細細空間,那些脈絡相連、筋骨

聚結的地方,我的刀碰都不會去碰它。一個好廚師,一年換一把刀,那是他宰牛時用刀來割肉。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那是他宰牛時,用刀來砍骨頭。而我手中這把刀,用了整整十九年,宰的牛大概也有幾千頭了。但你看看這刀刃,還像是剛剛磨過一樣。說起來其實也簡單,因為這牛,它的骨節處其實是有縫隙的,隻是你的眼睛看不見。而我這把刀呢,又是極薄極薄的,當這刀進入骨節縫隙時,根本連骨頭都不會碰到,這刀當然也就不用磨了。庖丁又說,宰牛這活,最難的就是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每當這時,我就打起精神,小心翼翼,放慢動作,輕輕地使著刀,慢慢地切進去--聽聽這話,知道的明白他是在宰牛,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外科醫生動手術。這種外科手術式的宰牛術,最後是“嘩”的一聲,一頭牛骨肉分離,像一攤爛泥攤在地上。庖丁大功告成,提著刀環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他仔細把刀擦拭幹淨,收藏起來,在掌聲和鮮花中準備下一次的表演。

聽到這裏,你或許不以為然,不就殺個牛嗎,也值得如此顯擺?是的,還真值得顯擺。先秦時候,一個好廚師,地位還真是不低的。伊尹曾經輔佐商朝五代君王,在朝五十餘年,是商朝立國之初最大功臣,他就是廚師出身。因為燒菜燒得好,成了商湯王的私人廚師,備受信任,他不僅調理好了商湯的胃口,還開發出整套治理國家的方法,“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名言,說的就是他。春秋時期,廚師成了當朝大臣的,還真有好幾個。庖丁後來有沒有做大官,我不知道,不過,看他如此受梁魏王賞識,在宮裏的“話語權”肯定是不小的。說句笑話,這就叫不會宰牛的廚師就成不了好宰相,宰相宰相,不也有個“宰”字嗎?

據說,梁惠王聽了庖丁解牛的現場演講,領悟到了養生之道。說實話,我把這故事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隻看到殺生,沒看到養生。不過,倒是從中領悟出了幾條專業大牛的養成之道。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始終隻做一件事。庖丁最後一把殺牛刀用了十九年,那在他神技練成之前,至少也得殺了十幾年的牛吧。這樣說來,庖丁這幾十年,做的就是一件事:宰牛。這就是庖丁的成功之道,一生隻做一件事。所謂“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庖丁就是一個證明。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的天賦更是有限的,能同時把幾個領域的事都做到極致的,那隻是極為罕見的天才。所以,你要在某個專業領域上領先於99.99%的人,隻有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這一件事中,才有可能。你想想,假如大家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別人十小時做了三件事,你隻做一件事,你等於比人家多花了兩倍的時間,想不做好也難了。十幾張紙摞成一疊,一把刀未必能刺穿,細細小小的訂書針卻能一下子就穿透,訂書針肯定不如一把刀堅硬鋒利,但它把力量全集中在兩個點上,就有了比小刀更強的力量。

所以,你要想在專業上超越同事,就隻能是始終隻做一件事。一旦認準了一件事,就鍥而不舍地做下去。你要學郭靖,專心練武功,而不能學黃蓉,武功也練,數學也學,燒菜也會,詩詞歌賦樣樣都懂。連黃蓉這樣絕頂聰明的人,都做不到樣樣精通,一個普通人要是貪大求全,簡直就是自取其辱。其實看看成功的範例,那些在專業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其天資不一定是最高的,他們的成功隻在於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世界首富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叫作“隻有偏執狂才能成功”,什麽叫偏執,一生隻做一件事,這就是偏執。

二是始終不放棄。庖丁向梁

惠王介紹說,好的廚師一年用壞一把刀,一般的廚師一個月用壞一把刀,這可以看作是他的經驗之談,在他進入大師境界之前,肯定也經曆了一個月用壞一把刀、一年用壞一把刀的時期,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堅持著宰牛宰牛再宰牛,庖丁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把把用壞的牛刀堆積起來的。有個段子,說有一個人問大師:“成功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否很遙遠?”大師說:“並非如此。成功對於每個人都隻需要兩步。”“哪兩步呢?”大師說道:“一步開始,一步堅持,就會功到自然成。”開始可能並不難,難的就在於堅持。

堅持隻有兩個字,但要做到實在不容易。在成為一個專業大牛的道路上,實在有著太多放棄的“理由”:苦苦訓練卻總是冒不出來的時候,可能會放棄;遇上職業“瓶頸”無法突破的時候,可能會放棄;一個人做事沒人理解、倍感寂寞的時候,可能會放棄;小有成就誌滿意得的時候,可能會放棄;外界**太多的時候,可能會放棄。這就是為什麽想做專業大牛的很多,成功的卻很少的原因--堅持太難。因此,想要在專業領域有所作為的話,就必須得像庖丁這樣,用壞一把刀,再換一把刀,一條道走到黑。也許當你堅持再堅持,每個人都覺得你沒有希望的時候,希望就來了。

三是始終不滿足。庖丁解牛,當他“所見無全牛”,眼中隻是一堆牛的筋骨肌肉的時候,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師了,但他還不滿足,還要精益求精。等到閉上眼睛也能知道牛的筋脈骨骼在哪裏,隻需要跟著感覺走的時候,他已經是大師中的大師了。但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當“解牛”解到筋骨交錯等複雜敏感位置時,仍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正是這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心態,庖丁確保了宰牛技藝“日日新”,工作“零差錯”。

所謂“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很多時候,能手與專家、專家與大師之間的差別,就在於這種“逼自己一把”的心態。我們要在專業的路上越走越遠,就必須是永不滿足,始終逼著自己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這樣,你也能比別人從領先99%到領先99.99%,成為專業大牛。

現在我們不妨來總結一下。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探索期。初入職場,通過不斷的比較、選擇來找準職業方向和定位,這時候,需要的是“始終隻做一件事”,為自己確定職業航標。第二個階段是積累期,慢慢地在某一職業領域擁有一技之長,這時候,需要的是“始終不放棄”,決不能因為艱難、因為浮躁、因為名利、因為寂寞而輕易放棄。第三個階段是成熟期,在某一專業領域內已經是功成名就了,即使吃吃老本也沒有問題了,這時候,需要的是“始終不滿足”,再逼自己一把,使自己從優秀成為卓越。用一句古話來說,這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職場論語: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列子·說符》)

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之一。簡單可能比複雜更難做到:你必須努力理清思路,從而使其變得簡單。但最終這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創造奇跡。(喬布斯)

現代社會的天才越來越少,就是因為讓人分心的東西越來越多。

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睜著雙眼卻什麽也看不見。(村上春樹)

起點差其實並不可怕,隻要是一直堅持到最後的人總會勝利的,因為絕大多數人跑到中間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放棄了奔跑。

沒人會把我們變得越來越好,時間也隻是陪襯。支撐我們變得越來越好的是我們自己不斷進階的才華、修養、品行以及不斷的反思和修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