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節 工作方法的四個環節

朱迪突然間想起了一個問題:“提到持續改善,我聽說生產線的員工普遍有一種擔心:生產效率提高了,公司所需要的員工就減少了,大家都怕因為公司業績改善了反而有員工被公司解雇了。”

田東回答說:“所以在改善方向的選擇上,很多基層管理者都傾向於保持同樣員工數量的前提下,考慮如何多做些產品。這樣做可以建立與一線員工穩定的工作關係,因為他們覺得保護下屬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是基層主管的職責所在。某些主管為了‘保護’下屬員工,會抵製各種各樣的改善計劃。”

“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考慮改善,低效率的工作模式會讓整個公司麵臨更具大的風險: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很容易麵臨破產的風險。就像你們中國人一直所說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進步就意味著落後啊!”

田東回答說。“你說得很對!這是一個沉重卻又現實的話題,我們不得不直麵麵對。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們,都深刻地接受‘持續改善’的概念,都在想方設法如何才能讓公司不斷地生產出更多高品質、低價格、短周期的產品來幫助公司提高生產效率,可以說‘持續改善’是大家唯一的出路。改善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大家的日常習慣,但是習慣的力量太強大了,就好像以下故事裏的大象一樣。”

大家是不是覺得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就能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很荒謬?可是這種荒謬的場景天天在Y國和T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很小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麽掙紮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紮,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會掙紮了。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對啊!那些被習慣綁住的人遲早是要吃虧的。在你剛才提到的‘工業內部培訓’(TWI)裏,有關於改善方麵的內容嗎?”朱迪問道。

田東介紹說:“‘工業內部培訓’的‘工作方法’(JM)就是關於如何改善工作方法的。跟剛才我說到的‘工作指導’(JI)和‘工作關係’(JR)一樣,‘工業內部培訓’的創立者也把‘工作方法’改善方法總結成四個環節,其中第一個環節就是‘工作細節分解’:將現行工作方法的所有細節全部羅列出來。”

朱迪說:“說到工作方法的細節分解,我的中文老師曾經給我講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分魚流程’。”

話說N局長非常喜歡吃魚,每次吃飯時一定要點一條價格相當昂貴的魚。有一次N局長跟本部門的部分成員一起吃飯,他想利用給下屬分魚的機會給他們進行思想教育。

魚送上來之後,N局長非常嫻熟地用筷子把魚眼挑了出來,給他左、右兩邊的兩位副局長一人一個,他說:“這叫‘高看一眼’,希望二位今後一如既往地配合我的工作。”

兩位副局長麵帶微笑,異口同聲感動地說:“謝謝N局長!我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全力支持您的工作!”

N局長又把魚骨頭剔了出來,夾給了財務科長說:“這叫‘中流砥柱’。你是我們局裏的骨幹,這個自然歸你。”

財務科長受寵若驚地說:“謝謝老板!”

N局長把魚嘴給了他的“表妹”說:“這叫‘唇齒相依’。”

N局長的“表妹”拋給他一個源遠流長的媚眼說:“謝謝N哥!”

N局長把魚尾巴給了辦公室主任說:“這叫‘委以重任’。”

辦公室主任感激涕零地說:“謝謝老大!”

N局長把魚肚子給了策劃部主任說:“這叫‘推心置腹’。”

策劃部主任點頭哈腰地說:“謝謝局長!”

N局長把魚鰭給了行政部主任說:“這叫‘展翅高飛’,你是咱們局裏離局長位置最近的精英,絕對會步步高升的。”

行政部主任滿臉笑顏地說:“還望局長多多栽培!”

N局長把魚腚給了工會主席說:“這叫‘定有後福’。”……

分到最後盤子裏隻剩下了一堆魚肉,N局長苦笑著搖搖頭,歎了一口氣說:“這個爛攤子,還得由我收拾啊,誰讓我是局長呢?”

田東笑著說:“我們中國人的飯局,哈哈!這也算是工作細節分解吧。‘工作方法’的目標是幫助現場管理人員製定改善計劃,通過合理利用可用的人員、設備、材料,在更少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工作細節分解’主要關注在物料運輸、機器操作、手工作業這三個方麵,將現行工作方法的所有細節全部詳細地羅列出來。”

“嗬嗬!看來跟N局長分魚的概念還不一樣的。當我們完成了‘工作細節分解’之後,接下來應該做什麽?”

田東回答說:“當‘工作細節分解’結束之後,就進入‘工作方法’的第二個環節:應用‘5W1H’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提問,提問的問題如下。”

Why:它為什麽是必要的?

What: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麽?

Where:它應該在哪裏完成?

When:它應該什麽時候完成?

Who:它應該由誰去完成?

How:怎麽樣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為什麽要問這些問題?聽起來好像很無聊啊!這個步驟能不能省略啊?”朱迪有點不明白。

“當然不能省略了!這是‘工作方法’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每一位老員工對現行的工作方法都已經熟視無睹了,他們都覺得‘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會存在’。通過對現行工作方法的細節分解,然後再對每一個工作細節問這六個問題,可以引發團隊成員以煥然一新的目光去思考:到底這些工作細節的存在是不是合理的?還有沒有更高效、更便捷的辦法?從而激發大家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田東解釋說。

“哦,原來是這樣的!那提問問題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按你說的順序進行?”

“是的!當某個問題已經給非常滿意答案的時候,千萬不要滿足於這個答案,而是要堅持把這六個問題問完,把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寫在分解表上,隻有這樣你才能全麵地掌握改善機會。”

“明白!那麽第三個環節是什麽?”

“第三個環節,開發新的工作方法。在這個時候,我們很熟悉的‘ECRS原則’就可以出場了。通過團隊全體成員前兩個環節的努力,團隊已經對現行工作方法的每一個細節都掌握得非常清楚了,並且已經思考過每個細節的‘5W1H’了。在‘工作方法’的第三個環節裏,開始思考用以下的方法來尋找改善的行動方案。”

第一,取消不必要的工作細節。剛才在問“它為什麽是必要的?”和“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麽?”的時候,你會發現某些工作細節是沒有存在意義的,也沒有任何對工作有幫助的目的,它隻會浪費人力、設備、材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果斷地取消這些沒有必要的工作細節;

第二,適當地進行工作細節之間的合並。在問“它應該在哪裏完成?”、“它應該什麽時候完成?”、“它應該由誰去完成?”等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找到某些工作細節的合並機會:本來分開在兩個地方做的東西可以合並在一起做;本來由不同作業員做的,可能會合並成由一名作業員做就可以了……

第三,重排工作細節以獲得更好的作業順序。在特殊情況下,不可能取消或者合並的工作細節,可以考慮把它們進行重新排列以獲得更好的作業順序。通過重新排列它們的工作順序,看看是否可以省掉不必要的原材料移動、尋找、拿起、放下等等動作;

第四,簡化所有必要的工作細節。團隊成員可以群策群力地考慮,是否可以對通過上述三個步驟之後留下來的工作細節進行簡化,比如說將材料、工具、儀器放到俱佳的位置方便作業員操作;充分運用作業員的雙手,減少單手操作造成的浪費;使用自動供料機構、自動輸送機構等等。

“通過上述這三環節,我們已經得出一份初步的‘工作方法’改善計劃了。那麽第四個環節又是什麽呢?”

“第四個環節,應用新的方法。一份做得非常好的改善計劃書,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那它跟一遝白紙是一樣的。要把改善計劃付諸實施,關鍵是要得到你上級、平級、下屬員工的大力支持,我覺得以下四個要點非常重要。”

第一,要取得上級領導的支持。把整個團隊完成的改善計劃完美地展現給上級領導,向他們說明為什麽要這麽做,這麽做的好處是什麽,需要哪些成本等等項目細節。如果沒有得到高層管理人員的認可,很多改善計劃都會胎死腹中;

第二,得到上級的支持之後,需要向執行層麵的員工進行宣傳和貫徹。同樣地,也要讓他們理解這一次變革給他們帶來的是什麽,隻有獲得執行層麵人員的理解和支持,改善項目才能有效地推動下去。

第三,取得其他部門的支持。一個改善項目可能會牽涉到很多職能部門,比如說安全部門需要確認在新的工作流程中,員工是否容易受傷;質量部門需要確認新的工作方法能否讓產品達到質量標準;財務部門需要確認新的方法在成本方麵是否具有優勢;生產部門需要確認整體產出、產量計劃是否可行……得到他們專業的支持,會讓項目的推進變得更加順利。

第四,不要忘記表揚那些對於改善項目做出貢獻的人,要對他們表示真誠的感謝。還可以適當地對某些作出重大貢獻的員工給予物質的鼓勵,認可他們的努力。

“聽起來,‘工業內部培訓’的‘工作方法’跟‘精益生產’裏的一些工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啊。”朱迪若有所思地說。

“是的!比如說‘工作細節分解’跟‘價值流程圖’有異曲同工之處;‘持續改善’與第三個環節‘開發新的工作方法’比較類似;第四個環節的‘向上級主管報告方案’與‘提案改善體係’很相似;分析‘5W1H’的腦力風暴過程與‘品質圈’活動也差不多……所以說‘工業內部培訓’是‘精益生產係統’的‘前半生’,處處可以看到兩者類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