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墓碑村的葬儀社一家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男人住在墳墓旁邊。”

——威廉·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場

Tombsville——墓碑村。

這奇怪的地名連在特蘭夕法尼亞①的深山裏都很難見到,若有人想知道它的由來的話,我想直接到當地走一趟是最好的辦法。畢竟這個位於新英格蘭西北部的偏遠鄉下,人口隻有幾千人的迷你小地方,是不可能登上美國曆史殿堂的;而相較於那引發好事者無限遐思的地名,可供考察的資料卻是少之又少。

大理石鎮是離墓碑村最近的市鎮,一天有六班公交車往返兩地。從公交車總站一走出來,就會看到廣場對麵仿英國莊園府邸的歌德複興式直立屋頂。這外觀為綠色的典雅建築原是自稱為“鎮上詩人”的葛拉罕·卡本特的私人宅邸,如今大家隻知道它是鎮上唯一的圖書館兼鄉土數據館。

歐布萊恩在書裏這樣寫道:

在這棟建築的書架角落,有幾本連鎮民都很少去翻閱的冷門書。其中有一本小冊子,是墓碑村的不動產商人兼篤學之士法蘭克·歐布萊恩自費出版的《墓碑村、大理石鎮一帶的曆史及民間傳說》。事實上,要了解墓碑村地名的由來,這本書是最方便的數據。

“最初在墓碑村、大理石鎮周邊殖民的走一六三四年渡海前來的移民,他們建立了所謂的麻薩諸塞灣殖民地,這個前麵也提過了,隻不過這批新移民並不像他們的前輩Pilgrim Fathers②,是那麽嚴格的清教徒。身為‘非分離派’③的中產階級,他們一方麵懷抱著建設山頂村落的宗教信念,但同時卻也對世俗的買賣展現出旺盛的企圖心。

“說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介紹接下來這個故事的男主角——當時新移民的領袖羅傑·威廉斯了。威廉斯一邊生產畜產和玉米,一邊又製造蘭姆酒,還和遠在倫敦的商人做生意,是一個很能幹的生意人。這樣的他看中了現在大理石鎮周邊的土地。除了認為這一帶的平地很適合放牧之外,對礦物學略有研究的威廉斯還知道山裏藏有質量優良的花崗岩。後來,大理石和酪農業共同成為此地的經濟命脈,美國東岸大部分的建材幾乎全來自於這取之不竭的礦脈——精明的威廉斯應該早就料到了。

“然而,當時那附近一帶操控在隸屬阿爾岡昆語族的納拉幹西印第安人的手中。就算他再怎麽會做生意,遇到這以驍勇善戰著稱的對手,也是無計可施吧?曆經幾番交涉,酋長還是堅持不肯把土地讓給他。於是威廉斯心生一計,他利用納拉幹西族迷信傳說的心理,布置了一場騙局。

“就這樣,威廉斯不花一絲力氣,隻用了兩木桶的蘭姆酒和一皮袋的香料,就把大理石鎮和墓碑村周邊的廣大土地買下來了。

“聽到這番話的酋長臉色變得比死人還要蒼白,當場就答應了威廉斯的要求。

“墓碑村一帶從那時開始就一直是不堪使用的荒涼土地,他真正想要的是現在大理石鎮周邊的那塊,然而,‘被詛咒的土地’這部戲是他自導自演的,就算不樂意,他都得好、壞一並接收了。

“就這樣,以部分人士所謂的‘黑心伎倆’(筆者倒認為比起那些不付任何代價,強取豪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麻薩諸塞州開發者,威廉斯的罪算是輕的了)取得土地的過程多少觸怒了神明,自那之後,墓碑村成了永遠被人遺忘的地方。相較於此,大理石鎮卻在一七八四年設立了我國第一座大理石開采場,奠定了日複發展的基礎。”

秋色正濃的時節,來到大理石鎮和墓碑村遊覽的人們看到美麗的湖光山色,以及被各種紅葉點綴得繽紛多彩的古老街道,都會意識到:這就是出現在影集“冷暖人間”④裏的典型新英格蘭風光啊!沒錯,就“外觀”而言,確實可以這樣說。不過,要是讓雞蛋裏挑骨頭的社會學學者來講,肯定會說這一帶其實是最不像新英格蘭的區域。